第五十二章布局
作者:爾等      更新:2020-05-23 21:05      字數:3237
  程尚書苦笑道,“你那裏知道!如今汝安公主在皇上跟前盛寵非常,啟元殿隨意出入,連帶著承歡宮上下也水漲船高。不說廉郡王如何,便是慶寧縣主跟前當差的嬤嬤,都是禦前出去的。何況縣主的生母李良娣可是後族出身,如今是個縣主,以後未必不能升一升!”

  程夫人眼前一亮,“這樣說來,咱們家的三丫頭倒是交了好運?”

  程尚書連連搖頭,見著程夫人一臉歡喜的模樣,打擊的話又沒法子說出口,索性去了書房,見兩個個兒子叫來商量。

  才將事情交代了,長子便道,“三丫頭的年歲倒是和慶寧縣主相仿,就是這事兒原屬於內廷,汝安公主卻在皇上跟前過了明路。”

  次子程奉書擰眉道,“宛瑩行事沉穩,又是才幾歲的孩子,兒子倒是不擔心她在宮內失儀。但是覺得這個時候點了她,頗有幾分給程家臉麵的意思,但隻怕醉翁之意不在酒!”

  程尚書捋著胡須頷首,“為父也是這個想法。”

  長子沉思片刻後道,“母親和皇後娘娘終歸是表姐妹,父親又是才升了尚書。誠王有拉攏之意,雖然父親持身中正,一直不偏不倚。送了三丫頭進宮給縣主做陪讀,在外人看來,隻怕是傾向於誠王了!”

  程尚書麵色凝重,他這個位置十分緊要,掌天下官員升降,最不能參和黨爭。

  “父親倒是不用擔心這個,汝安公主沒有向主事的淑妃娘娘提及,而是在皇上跟前提起,便是有了將您從黨爭中摘出的意思!”程奉書道。

  程尚書和長子程奉文俱是一愣,程尚書不禁感慨道,“汝安公主不過才十歲上下,竟然有這樣的算計和深思,當真是不可小覷!”

  而汝安公主蕭揚歡的父親昭哀太子和四皇子誠王是同胞兄弟,自幼親厚,反觀寧王,雖然納了楊家姑娘為妃,可是楊家因為家主之位鬧得不可開交。楊淑妃堅定的支持自己的嫡親兄長,寧王從楊淑妃處不但半分權勢沒有接到,還時常被牽連。誠王有汝安公主在皇城內為他謀算,勝過寧王太多!

  無論程家是如何想的,次日一早啟元殿的公公喧口諭的時候,程家上下十分謙順。

  而蕭揚歡在承歡宮中,聽著朱公公的回話笑道,“程家的那位二爺倒是個明白人!”

  朱公公答道,“聽說程二爺今次考中舉人,並沒有立即參加殿試,反而耐住性子等下一科!不少人說,程二爺才學一般,年近三十還是個舉人!”

  “那公公覺得程二爺此人如何?”蕭揚歡飲罷茶水問道,“十六歲下場參加童試,中秀才,名次不算靠前!憑借其父娶到了三品大員的嫡女,然後娶妻生兒育女,十九歲再次參加鄉試,不中,倒也沒有心灰意冷。二十二因為其妻生下雙生子,放棄鄉試,直到今年他再次下場,中了舉人!”

  “可是他並沒有立即參加殿試,反倒是在家裏教養自家的子侄,程大爺的長子,已經過了童生。公公現在也覺得程二爺是才學一般的人麽?”蕭揚歡笑問道。

  朱公公聞言笑道,“這程家倒是頗有幾分穩紮穩打的意思!”

  蕭揚歡歎息一聲,“皇祖母臨終前為四皇叔定下那樣的親事,本宮不得不在趁手的時候布置一二。”

  提及此事,朱公公也頗有幾分惱怒,李皇後此舉不像為誠王找助力,反而是在弱化承歡宮的實力。

  “崔良媛的兄長,公公查的如何了?”蕭揚歡凝神思忖片刻後問道。

  朱公公回道,“崔大人性子沉穩偏中庸之道在任上聽說很是忠直,今次將他調回京城,原本是因為她在任上查處邢事十分出色。”

  “刑部麽?”蕭揚歡呢喃道,“我會留心刑部空缺的職位,倒是父親留下的舊部,還有多少人可用?”

  提及此事,朱公公麵有尷尬之色。早在江南糧倉一案之前,蕭揚歡百年提點了他,他也曾同大人們傳達,除了暗中投靠四皇子、五皇子的人,剩下的不多,而且官位不顯。

  蕭揚歡抬眸看見朱公公神色,心裏便有了計較,“有幾人?”

  “除去投靠四皇子,被牽連罷官的朝中尚還有六人,都是太子有恩於他們,官位最高的不過從五品!”

  雖然已經有了心裏準備,聽到的時候,還是心裏還是忍不住有幾分蕭索之意,“你將這幾人的履曆和父親的關係詳細報給我,這一年裏,京城裏官員調動頻繁,隻要能力夠,升一升不是難事!”

  朱公公點頭。

  兩日後,鄭嬤嬤將頭次進宮的程三姑娘,引進殿門拜見汝安公主蕭揚歡和慶寧縣主蕭扶歡。

  程三姑娘一身紫煙色衣裙,頭上不過是紮個兩個花苞,用了宮裏賞人的海棠宮花,倒也嬌俏可愛。

  但見她規規矩矩的行禮問安,三拜九扣之後,蕭揚歡才叫了起。

  程三姑娘十分守禮的盯著眼前的一畝三分地,忍住好奇沒敢四處亂瞥,蕭揚歡見鄭嬤嬤暗自點頭,這才讓她坐下,“三姑娘進宮陪讀,是本宮從李大夫人舉薦的幾位姑娘裏麵選的。意在陪著縣主,督促她學習詩書才識,禮教規矩,琴棋書畫。”

  程三姑娘站起來謝恩,“小女定不辜負皇上和公主的期盼,必定好好督促縣主。”

  蕭揚歡滿意的頷首,一點就透,不是個蠢笨的,隨即蕭揚歡指了一處早就收拾好的院落給兩個孩子用,又說了學習的內容。

  隻是蕭扶歡有些不樂意,不大愛搭理程三姑娘。

  “程三姑娘是官宦女眷,她是皇祖母表姐妹的孫女,和你是親戚。如今來了咱們宮裏陪著你讀書,你是主人家,不能仗著身份欺負人!”蕭揚歡拉著她的手道,“有她陪著你,阿姐忙起來,也不用擔心你一個人孤單!”

  蕭扶歡滿臉的不高興,眼淚都快流下來,像隻被拋棄的小獸,可憐兮兮道,“阿芙隻想和阿姐一塊學!”

  “縣主,小女家兩個堂姐也不和我一起學,她們年長小女好幾歲,學的東西不一樣。小女家的祖母說,小女身子骨還未長全,隻能學寫字畫畫。禮教規矩什麽要大一點才學,若不是應招入宮,小女隻能跟著哥哥學了!”程三姑娘站在一旁笑眯眯道,“公主肯定是要學規矩了,就是大熱天,頭頂瓷碗,練習站姿,就要站一個時辰,縣主你受的了?”

  蕭扶歡聽著程三姑娘完,吃驚說道,“這樣嚴重?”

  程三姑娘鄭重的點頭。

  然後蕭扶歡也不鬧了,期期艾艾的同蕭揚歡說了她年長些了再同阿姐一道學習。

  蕭揚歡哭笑不得的送走兩個孩子,鄭嬤嬤上前道,“這位三姑娘倒是聰明的緊,膽子也大!”

  “無妨,重臣家裏的姑娘還有這樣的氣度,隻是阿芙性子軟,著人瞧這些,莫被喧賓奪主便是!”蕭揚歡理了理身上的衣袖起身道。

  鄭嬤嬤頷首,語氣低沉,不似往日頗有底氣的樣子,“奴婢知道了!”

  蕭揚歡回頭看了一眼鄭嬤嬤,見她臉上多了一抹謙卑之色,加上疊翠對崔良媛這幾日行事的稟報,心裏了然幾分。

  “嬤嬤是皇祖母指給本宮的教養嬤嬤,本宮將宮承歡的宮務托付給崔良媛和嬤嬤,嬤嬤要上心才是。李良娣和孫良娣那裏缺東少西,便是大大的不孝,宮裏的規矩要撿起來。良媛年輕,做事難免有不周到的地方,嬤嬤雖是奴,但是經年的老奴。鄭大做事牢靠,有規有矩,便是嬤嬤教的好!”

  鄭嬤嬤聽了這話,自然是知道蕭揚歡在為她撐腰,也是明白蕭揚歡想要製衡崔良媛的心思,當下底氣足了,訓誡宮人,懲罰宮人也穩當了許多。

  似是而非的一句話,沒多會兒就傳到了崔良媛耳中,她身邊的宮人道,“良媛,公主這是什麽意思?”

  “公主這是在提點我,不能壓製鄭嬤嬤!”

  宮人憤憤不平道,“可是良媛一心為了公主,公主這樣行事,是在叫人心寒!”

  崔良媛眼角眉梢立時染上冷意,低聲嗬斥道,“住嘴,公主什麽身份,我是什麽身份,你又是什麽身份,再有下次,非得處罰你不可!”

  宮人被崔良媛的冷冽嚇的告罪不已,身邊伺候的老嬤嬤上前道,“下去吧!”

  宮人告退後,嬤嬤安慰道,“良媛可否也有這樣的心意?”

  崔良媛咬了咬唇沒有答話。

  老嬤嬤歎息一聲,“方才大爺傳話進來說,朱公公和他見麵了,問了他可願意進刑部當差!”

  “刑部?”崔良媛問道,“嬤嬤的意思是?”

  “良媛,公主雖然年幼,但畢竟是皇上跟前長大的姑娘。旁的不說,這心思和計謀以及處事周到甚過旁人百倍。之前良媛送了繡鞋的時候,公主隻怕就猜到了您的意思,不叫您說出口,所以拿了賀禮給您便是全了您的顏麵!”

  “您是得了公主的青眼,才從承徽升做良媛,名義上主理宮務。但論起名正延順,李良娣是皇後侄女,孫良娣生養過大公子。”老嬤嬤繼續道,“您前幾日行事毛躁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