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無心插柳
作者:爾等      更新:2020-05-23 21:05      字數:3252
  白媽媽心疼蕭揚歡早膳用的不多,親自熬了米粥,準備一些小菜送到了東間。

  而蕭揚歡枯坐炕上,手邊擺放著一本千字文。

  “殿下,用些粥吧,還有揚州來的小菜,是大夫人送來的。”白媽媽道。

  蕭揚歡回頭,眉頭微蹙,滿臉心思,“媽媽,我不餓!”

  白媽媽心裏十分心疼,她進托盤放在一旁,上前兩步溫聲道,“再怎麽樣也不能不吃東西!奴婢記著太子有回忙的腳不沾地,太子妃親自捧了粥送去書房。娘娘說,一日三餐,不可間斷,饑來吃飯困來睡,莫把身來累!”

  “太子當時就放下了手上的事情,在娘娘的陪同下,用了飯食。奴婢知道殿下心裏裝了不少事情,也沒有那個本事幫襯一把,做些開胃飯菜,照顧殿下康泰是娘娘一早就吩咐的!”

  蕭揚歡聽罷,點了點頭。

  奶娘白氏高興的將飯菜擺在蕭揚歡的麵前,她就知道提及太子夫婦,公主殿下總會聽話。

  用了半碗,蕭揚歡便吃不下。

  白媽媽也不勸,利落的收拾了東西退下,臨走的時候說道,“早些年,娘娘身邊其實有位幕僚的,是從前書院的學生,因屢次落地年紀又大,便投身在了娘娘身邊。若是公主願意見一見,奴婢便去尋他。”

  蕭揚歡回望過來,眼見有意動之色,最終蕭揚歡搖頭,“不急!”

  一連幾日,梅侍郎被殺一案都沒議出頭緒。昌隆帝煩躁之餘,隻覺後悔。

  福全再次利落將推到在地的折子收拾起來,試探著說道,“皇上事情做不完,您出去走走也好,若是不想走動,傳哪位娘娘或是皇子公主陪著說說話?”

  昌隆帝擺擺手,臉上全是疲憊之色,“天色不好,見了他們總是試探個沒完沒了,朕不想應付!”

  “那去瞧瞧七公主,或者八皇子,聽說承歡宮裏的廉郡王會笑會鬧的!”福全繼續道,“奴才是瞧著您好幾日寢食難安,心裏擔心這才多嘴!”

  昌隆帝想了想,最終還是出了門。

  承歡宮中,蕭揚歡領著蕭扶歡在書房裏描紅,時不時的指點兩句,金嬤嬤默然的守在一邊,將一切看在眼中。

  忽然抬頭間金嬤嬤看到了不遠處站著的昌隆帝,正要出聲,被昌隆帝擺手製止。

  好一會兒後,蕭揚歡才道,“你瞧瞧這字寫得,這些日子都一個樣子。”

  小姑娘鼓著圓圓的嘴巴道,“阿姐的字練了這些年,也不見得又多好看!”

  蕭揚歡蹙眉,正準備再說兩句。

  耳邊就傳來昌隆帝威嚴的聲音,“慶寧莫要胡說,你姐姐的字是你父親母親,親自指點,一筆一劃都是風骨。”

  姊妹二人驚訝的齊齊抬起頭,就看到昌隆帝站在窗前,然後伸手將蕭扶歡的描紅拿起來看了看,好半晌才道,“臂力不足,年紀大些就會好!”

  昌隆帝進了正殿,蕭揚歡命人將阿平抱來,姊妹三人陪著昌隆帝聊了許久,甚至在承歡宮用了午膳才回啟元殿。

  蕭揚歡命人送弟妹回去,朱公公已經在書房等著。

  “公主,奴才在青雀芳和常安坊或買或租了幾間鋪子,就等著江南的貨到便開張。”

  蕭揚歡點頭,“我晚些時候就去信江南。”目光不經意的撇到蕭扶歡的描紅上,朱公公見蕭揚歡不語,也隨著她看去。

  “是縣主寫的?”

  蕭揚歡頷首,隨之將昌隆帝上午來過的事情說了,末了加了一句,“皇祖父拿著那描紅看了許久。”

  朱公公上前幾步,將描紅下的字跡顯露出來,有些驚訝道,“這是字帖有幾分太子的筆跡!”

  蕭揚歡一頓,這描紅是她命人準備的,正是因為這字跡筆芒盡收,溫潤細膩,怎麽會像父親的筆跡。

  朱公公又看了好幾眼,越發確定道,“隻怕連公主都不知道,太子殿下其實是會兩種筆跡的。蓋印早些年,太子殿下跟著謝太傅許了幾年,謝太傅為人剛正,可一手字卻十分溫柔。太子殿下承襲了這一點,自己偏儒雅些。後來謝太傅去了,李院首便來教授太子殿下。殿下雖然是院首的外孫,但從未因此溺愛。更是因為殿下那手字跡,院首覺得一國儲君能剛,能善不能柔,久而久之,筆跡就變成了如今金戈鐵馬的樣子。”

  蕭揚歡哂笑不已,“當真是無心插柳柳成蔭,竟然撞上了!”

  朱公公也道,“是緣分,也是天命!如今皇上為了巡糧倉一事的人選搖擺不定,暗惱不已,朝中吵了好些日子,都麽個定數。眼看這個時節該春播,但是如今還穿著厚衣,隻怕夏日裏尚有洪澇災害。”

  對於人選,她也有些耳聞,但左不過是誠王或者寧王的人。

  但是令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是,昌隆帝次日下旨確定人選卻是定了吉安侯寧冬榮、戶部侍郎楊七爺、並大理寺陳大人。

  “到底是偏向了四皇叔!”蕭揚歡在知道這個消息的時候,對朱公公道,“聽嘉清姑姑提及,寧侯爺和四皇叔走的挺近,寧侯爺想要借四皇叔的身份穩定在軍中的威勢,四皇叔想要寧家的兵權對他的支持!”

  朱公公對此倒是有另外一番看法,“皇上的用意很清楚,楊侍郎肯定巡查糧倉,陳大人查梅侍郎之死,而寧侯爺大概是鏢師。”

  “或許還有探一探這位新晉侯爺的底細和能力!”蕭揚歡補充道,“不管如何,這趟差事看似凶險,但這三人組著在一起,倒也合適!”

  朱公公垂眸片刻後才道,“公主,太子殿下的生辰快到了,咱們那個時候放出這樣多的糧食,隻怕引人側目!不如,早作打算?”

  蕭揚歡知道朱公公謹慎的意思,但是她就想以此謀取利益,怎麽會因風險而退卻。“此事不急,我自有打算!而起事情並沒有公公想的那樣嚴重。幾大世家齊聚京城,可不單單為了皇子婚事而來的!”

  京城楊家正廳,楊家二老爺正拿著幾分書信,一臉的一籌莫展之色。幾個管事圍著他,不住問道,楊二老爺卻道,“老太爺身子不好,家裏的事情現在全部移交給了大哥,母親現在也說不上話,被大嫂用伺候父親為由,禁足院中。”

  幾個管事明顯沉默,其中一個年長者道,“二爺,你莫怪我多嘴!現在七夜領了差事,離開是遲早的事情,而他在京城多年,能在戶部從小小的主事做到右侍郎,其中必然有七爺自己本事不錯的緣故。但也和淑妃娘娘在宮中的支持不能分割,畢竟現在淑妃娘娘統領六宮事,嫻元公主進徐府主事,公主府被視若等閑,在公主中絕無僅有!”

  楊二老爺和楊大老爺爭奪家主之位多年,楊淑妃和楊大老爺一母同出,怎麽看都是支持自己的嫡親兄長。而楊七爺是三房次子,在京任官多年,與楊淑妃之間的關係隻怕比親兄弟還親厚,甚至三房也是支持楊大老爺。

  這場持續多年的爭奪戰,楊家大老爺已經勝利在望。而如今糧倉有問題,春播遲遲不能發苗,或許是個機會。

  但老太爺病重,身為人子卻不能伺候在身前,一個不孝壓下來,不是所有人都能承受得住。

  “父親未必病重,隻怕是大哥引誘我回去的消息!”最終楊二老爺這樣說道。“眼看二姑娘就能進寧王府的大門,不能在這個時候功虧一簣!”

  幾位管事中,年長的都有失望之色,年輕的都是躍躍欲試之色。

  而京城另一端的吉安侯府內,寧冬榮看著才七歲正值頑劣的幼弟,心裏多少有些不放心,思來想去,最終去了誠王府。

  “你怎麽來了,我還以為你這會兒正忙著收拾行囊!”誠王笑看麵無表情的寧冬榮走進來,有些好奇問道。

  寧冬榮抱拳一禮,“父親遠在來家,府上隻我兄弟二人,臣此番領了差事,隻怕短時間內不能回來。”

  誠王了然,然後拍了拍腦袋笑道,“倒是把二公子給忘了,你可想好將他在安置在何處?”

  “正是來請王爺援助!”寧冬榮道。

  誠王在院子中走了幾圈,“你若放心也可安置在我府中,但是你也知道這王府隻有我一人,並無主事的王妃。你家親戚隻怕你也不放心,不如你借著機會,問問父皇即可。”

  寧冬榮一愣,“請示皇上?”

  誠王點頭,有些意味深長道,“領著百十來號人的欽差被殺,不是等閑人能做到,你此番前去倒是頗有些領軍出征的意思。”

  寧冬榮對這趟差事,必然有些了解,立馬就反應過來,拱手後,便匆匆回府。

  啟元殿中,昌隆帝一臉苦笑不得的看著殿下四人。確切的說是三人一小孩,正是準備出發的欽差和寧府二公子。

  寧冬榮道,“臣家中並無親故,又因家事,與三叔一家有了嫌隙,多年不曾往來。此番出京,唯恐幼弟無人照拂,請皇上看著給他一個棲身之所。”

  昌隆帝的目光落在了吉安侯府二公子不安分的手上,心道隻怕是個不老實的,還是放在眼皮子底下的好。“都是小事,皇城這樣大,總有他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