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李皇後
作者:爾等      更新:2020-05-23 21:05      字數:2128
  隻有察覺不妥的林駙馬聞聲看來,對林立果嗬斥道,“京城世家多有聯姻,林家祖上曾有一位姑娘嫁入李家,好似是李知府一脈。麵容相似並不稀奇,立果不得大驚小怪!”

  林立果恍然,“如此真是緣分!”

  眾人以此為由頭,說起各家緣分,一時間攀談聲起,觥籌交錯間將正宴引入新一輪的熱鬧,對林家和李家的議論也散去不少。

  隻永昌候老夫人楊氏凝重神色,她昔年愛聽市井八卦,對有名的各家陳年舊事都有所了解。那位林家姑娘的舊事亦有耳聞,隻是天長日久,好些事情都隻有模糊印象恍惚記得······

  忽而之間,想到什麽隻覺心頭一跳,隱隱所有猜測。但因太過匪夷所思,很快就被楊夫人自己否定,相信了林駙馬所言血脈相似的話。

  宴席完畢後,百官攜家眷離宮,昌隆帝和李皇後帶著後妃諸子退回內廷歇息,熱鬧快一日的明輝殿漸漸安靜。天邊烏雲低垂,似有風雪到來。

  立政殿中,疲憊的李皇後褪了一身鳳袍換了一身八成新的家常衣裳,坐在暖閣中,端了一盞天青色茶盞喝茶,也做歇息。

  “今日,父皇的態度有些令兒臣捉摸不透。”坐在下首的誠王沉吟許久後,撥弄掌中茶盞裏上下沉浮的茶葉,緩聲道。

  李皇後輕輕笑了,牽動眼角細紋,“德妃能安靜這些日子,已經難得。本宮原想著讓德妃自己給寧王選妃,好省了不少事情,養養精神,也落不著埋怨。沒想到,德妃竟然沒有答應!”

  誠王放下茶盞道,“德妃雖蠢,但五皇弟不笨,他可是在皇祖母的身邊長大的!皇祖母疼他可比疼兒子多些,臨終前有所交代,也實屬正常!”

  提及過世的寧太後,李皇後麵上不顯,眼中已經習慣的流露出不喜。和天底下所有的婆媳一樣,寧太後不喜李皇後搶了自家侄女的皇後之位,李皇後不喜寧太後對她的處處打壓。二人相鬥幾十年,最終是李皇後熬死了寧太後,獨霸後宮。

  “況且有父皇在,德妃便是有心,也絕無可能以妾妃之位為親王選妃。”誠王補充道。

  李皇後哂笑,“無妨,有德妃今日表現在,本宮給寧王選的王妃隻要不犯大錯,在皇上和百官眼中都是好的!”

  “母後心中有了人選?”誠王道。

  李皇後微微頷首,“有了一些人選,不過他的王妃終究不及你的誠王妃來的要緊。母後不是那等死板的人,若是世家允許,你一心所求,本宮亦可準允。”

  誠王搖頭,正色道,“兒子心中除了大事,並無私情,一切看母後的心意。”

  “張家無女,衛家頹敗,魏家自保,謝家女兒軟弱,勳貴人家中,也難有合適的,隻能從次一等的人家中選一位才德出眾的女子了!”李皇後細細數來,隻覺悵然。

  相比皇後的為難,誠王反而平靜許多,“父皇雷霆手段,追隨三哥的人都不得好死。去年京城棺材價高,刀紙香油更是脫銷。何況兒子的身份已經足夠貴重,隻要妻族尚可,不拖兒子後腿就行。”

  “那怎麽行!”李皇後不讚同道,“你的正妃須得才德俱佳,若是家世好算是錦上添花,若是不能,母後另外給你折一出身不俗的世家女子為側妃······”

  誠王突然道,“母後,今日席上,父皇突然說迎側妃入府,您可知為何?”

  李皇後也不看自家兒子,隻淡淡道,“皇上年紀大了!”

  年紀大了,就怕死,怕死就會多疑,漸漸長成的兒子便會引得老去的君王處處懷疑。

  “那您還給兒子選出身好的側妃!”誠王含笑問道,“不怕父皇起疑?”

  李皇後看著自家兒子搖頭失笑,“下任儲君不是你就是寧王,皇上心裏明白,所有人心裏都明白。可是,能有卻不能說,否則便是存了不臣之心。”

  誠王微微頷首,“兒子為了名分,從不敢逾越行事。”

  “自然,這些事情你做的好!何況,有德妃搶先定了楊家的女兒,論起疑心,皇上最該疑心的是寧王。今日宴席上,皇上提出的先迎側妃入府是試探也是考量。不過,他們母子二人現在是進退不得,定了側妃位份,就是承認有了覬覦之心;定了正妃位份,便是失了問鼎資格。”李皇後嘴角勾起,十分樂意看到德妃母子來日的窘境。

  誠王點頭,略一沉思後又道,“隻是您是嫡母,若是父皇問您的意思呢?”

  李皇後伸手將紫檀茶幾上,那尊白玉瓷瓶裏的水仙花掐在手中把玩道,“嫡母心疼兒子,當然是要問一問兒子的意思。若是皇上不允,便是無心與楊家之事,本宮大可以失儀為由,令楊家二房暫退京城。”

  “母後高明!”誠王聞聲後,隻覺可行,心情大好。

  李皇後轉頭看向自家兒子語重心長道,“母後做的都是為了你!日前,宋貴嬪、張順義驟然進位,母後不問其中緣由。隻要宋家能自持你,宋氏不僅能得一個貴嬪之位,來日張氏的孩子,她也能撫養的!”

  誠王麵露愧色,母子二人相互扶持至今,這是頭一次他避開李皇後行事,“母後因大哥的死介懷至今,兒子不能替大哥在母後麵前盡孝已經是不孝。所以,兒子得知太醫一事後,便暗中給阿難送信為宋貴嬪美言。恰逢淑妃娘娘也在啟元殿,高太醫得了兒子意思,便告了張順義一狀。”

  “宋貴嬪所求不過是位份和皇嗣,宋家要的是家族榮華,兒子給得起。兒子要的,他們也給得了。”

  李皇後頷首,“你的心意和手段,母後明白。”

  “隻是臘月裏在紫薇殿中,寧王與楊家二姑娘撞在一起,說是湊巧,本宮心裏終究是存了疑影。楊淑妃雖與楊家二房不和,但終究是血脈親緣,如有二心,當真是防不勝防。”李皇後高坐寶座上,沒有人比她更了解在這深宮之中人心的詭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