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末世卷-羅漢山
作者:痊心      更新:2020-05-23 02:39      字數:3946
  謐寧市,位於我國西某省中部,距離該省首府一百六十多公裏。

  該市因地下礦產資源豐富,一直是我國西南邊疆重要的工業重鎮和交通樞紐。

  在謐寧十多公裏外的群山密林中,隱藏著一個宛若仙境的小鎮,因其擁有豐富的地熱資源,是該省著名的風景療養勝地,自古便被稱之為仙泉。

  改革開放以來,政府在小鎮西南的明珠湖畔投入大量資金,建設起多個省、市級的療養單位項目。小鎮的發展環境良好,規模也變的越來越大。

  明珠湖西畔

  仙泉-羅漢山-錦陽集團避難基地

  巨大運輸直升機在轉運中心和羅漢山基地之間不停往返著,將設備和建材運抵基地前的廣場上,再由自動裝載機和運輸設備有序的運到地下。

  羅漢山基地做為私人建設的避難場所,在錦陽集團雄厚的經濟實力和先進的技術設備支持下,規模和範圍遠超一般的避難設施幾倍。

  整個基地分成四部分,中心指揮區域、生產區域、種植養殖區域和生活區域。

  最小的中心指揮區域分為地上和地下兩部分,是整個基地的主要進出通道。

  地麵部分外部修建了巨大的護城圍牆、深溝、瞭望觀測塔等設施。內部則配備了外勤設備車間和全封閉式的機場,供各種車輛及小型飛機、無人機起降。

  從地麵部分通過升降設備下降至地下200米後就進入了地下部分。通過中心指揮區域的主通道,可以到達生產、生活和養殖區域,每個區域都分為上中下三個部分。

  生活和種養區域是整個基地最為龐大的兩個部份,主要用來保障居民們的生活和糧食問題。

  生產區域雖然不大,但卻是整個基地最為關鍵的的部分,錦明集團的核心研發和生產都集中在這個區域,除了幾個錦明集團旗下的小企業搬遷過來以外,還設置了一些隱秘的、不為人知的區域。

  按照和政府達成的規劃,要求羅漢山基地需要達到能容納六萬人生產和生活的標準,但實際上基地建設完成後的實際標準已經遠超了這個要求。

  加上市區的工業園區內錦陽的幾個超大型企業和工廠。就一個錦陽集團就為謐寧的政府部門解決了十幾萬人的工作和生活問題。

  李錦明已經一多月沒有離開羅漢山基地了,昨天接到市裏下發的通知,氣溫下降速度越來越快,北方部分城市在明年初就必須停工停產全部轉移到地下,南方各城市也必須在一年內陸續轉移到地下,然後盡快恢複生活和生產。

  今天李錦明正在和各項目負責人做後期基地查收工作。

  從種植區通道消毒間換了衣服出來,隧道各項目的負責人趕緊跟上了李錦明。

  負責隧道的總工程師一路小跑著跟在李錦明屁股後麵“現在最大的問題是和市區方向的隧道還未打通。軍區和數據中心的通道雖然已經打通了,但要通車還需要一些時間——往市區這邊的路線的勘測報告才剛剛通過審批,幾部盾構機要到明年下個月才能轉到市區這邊的隧洞工作。如果按照現在每天二十多米的進度,十五公裏的距離得需要一年半的時間才能打通,到通車投入使用至少還需要兩年或者更長時間,壓力確實很大!”

  “兩年??那這兩年物資、原料、產品和人員的運輸怎麽辦?走地麵?!”李錦明大聲的反問到。

  “一台設備確實太慢!但如果市裏能夠抽調幾台設備給我們,從對麵打過來,進度會加快很多!”項目總工說道

  “現在市裏還需要打通其它基地

  的隧道,現在這部盾構機都是王副市長特別關照的!”

  但想了一想又說道:“明天一早我剛好要到市裏一趟,到時候我再和王副市長溝通一下吧,請他再幫想想辦法。另外還沒有到位的設備和材料需要盯緊,時間已經不多了!“說完抬手看了看時間,轉身對身後的眾人說到“好了,今天稱這樣吧,很晚了!大家處理完手上的事就早點休息,抓緊時間!”

  接下來一路上又和王助理交待了一下明天的工作,突然想起一件事,吩咐道:“潘建民明天出獄,本來我應該親自去接他的,這樣吧,明天一早你去一趟,晚我在這裏等他!”

  第二天一早,李錦明來到市區政府大樓。大樓前的廣場前幾部清掃機器正在忙碌的清掃積雪。一些貨運車輛正在裝運需要轉移到避難中心的物資。

  進到大樓內部,裏麵也是一片繁忙的景象。從電梯上到五樓,李錦明在秘書的引導下走進王副市長的辦公室。

  剛坐下,王副市長就對李錦明說道:“現在情況嚴峻,原來以為還有兩到三年的時間,沒想到氣溫突然下降的這麽快,指揮部發的通知你們收到了吧?”

  “收到了,昨天已經把工作都布置下去了,我們這邊沒有問題。“李錦明簡潔的回答到。

  “謐寧的地下核電申請已經審批通過,你們那裏得趕製一批設備提供給二建,具體的清單整理好他們會發過來,你這邊要提前裝備一下,清單一到盡快生產,要保證這批設備盡早到位。”轉過頭對身邊的工作人員說到說道“另外幾個廠轉移工作已經差不多了,你現在就和他們對接一下,如果還有需要補充的設備盡快把清單整理好,一起報給錦明這邊。”

  轉過頭來問李錦明“清單收到以後如果有什麽困難你盡管提出來,市裏會盡量幫你們解決!”

  “其它到沒什麽,現在就是運輸上的問題,現在量最大的是和幾個廠礦之間的原料轉運,這些天雪太大,路上全是各種往市裏轉移的車隊,隻能通過空中運輸,成本和資源的消耗太大!”

  “你們隧道什麽時候能完工!”王市長問到。

  李錦明做了一個無奈的表情“前幾天地質勘測報告的審核才通過,這幾天正和交通、城建幾個部門那邊對接,想了好多辦法,現在也隻弄到一台設備!”

  王副市馬上就明白了李錦明的意思,說到“現在市裏盾構機也很緊張,六七條線都在同時開工。一時半會抽不出空閑的設備!——這樣!一但有設備空閑下來我優先派到你們那裏”

  李錦明感激到“謝謝王市長支持工作!”

  王副市長打斷了他“客氣話就不多說了!另外現在磁極偏移速度越來越快,對遠程通訊幹擾很大,特別是是衛星和無線電。電纜和有線網絡暫時不會受到影響,你們還要抓緊通訊方麵的建設,盡量不要被影響到!”

  “明白!”李錦明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

  王副市長點了點頭,話鋒一轉說到“最近有幾個礦區開始利用手上掌握的資源和市裏談條件,社會上有傳言,說這些廠礦背地裏和一些黑社會性質的團夥合作,打算在以後的日子裏壟斷資源。目前情況有點複雜,你們要隨時注意安全啊!”

  “那公安和軍區的人呢?“李錦明問道

  “現在到處的人手都不足,市裏正在研究和製定各企業成立自己武裝安保部門的可行性計劃,一但通過了能解決很多問題。你回去以後先做準備工作“說到這裏,王副市長加重了語氣”注意在人員的選擇上要把控好,思想上要有覺悟和保持警惕,不能麻痹大意。在正式通知出來前

  不要搞出什麽亂子來。”

  王副市話音剛落,李錦明腦海裏馬上就有了一個構想,回答到“好的,我們這邊問題不大!”

  正說著,一個工作人員進來提醒會議時間快到了,請王副市長和李錦明過去。二人來到會議大廳,裏麵已經坐了大約四十來人。前排和中間重要位置坐的主要是政府領導和科研所的領導,兩邊和後幾排坐了本市幾家大型企業和工廠的負責人。

  李錦明找到自己的位置坐了下去,身前的桌台小屏幕上顯示著這次會議的簡要說明和幾位專家、領導的簡介和相片。

  原來是這個人,李錦明心裏暗道。主持會議的是一位名叫安存禹的科學院博士。他所領導的小組是負責分析和預判這次災難的主要團隊之一。

  李錦明的父親李樾在學術上和他有過一些共識和分歧,所以李錦明對他有些了解。

  就個人的觀點來看,李錦明覺得此人對於目前的形勢過於樂觀。但政府為了避免引起社會上一些負麵情緒思想,這種人正是用來進行媒體宣傳的最佳人選。

  但是現在這種針對各地建設方案調整的會議,怎麽會由他來主持呢,李錦明心裏直犯嘀咕。

  幾分鍾後,正前方牆壁上的大屏準時亮了起來,會議開始了。

  安博士首先向大家做了自己和小組的簡單介紹,然後開始通報他們小組對未來情況的分析報告。

  “請大家來參加這次會議,主要是對最新觀測到的數據進行一個分析通報,讓大家對今後的工作方向有一個了解。

  安博士查看了一眼手中的平板“大家知道,從地球形成至今已經過去了四十多億年,期間經曆過無數次的氣候和自然災害,這些災難雖然造成了地球上很多物種的滅絕,但始終沒有對地球的生物造成毀滅性的打擊。我們小組通過近五年的研究和分析認為,是次災難同樣是地球在一定周期內的自我調整。

  從人類誕生到現在這一百多萬年的時間裏,我們的文明和科技已經達到了一定的高度,我相信,隻要大家做好轉移工作,避免發生人為造成的災難,憑我們現在掌握的科學技術,人類有足夠的能力應對這次的自然災難、順利渡過這一特殊時期。

  接下來,安博士介紹了最新得到的一些觀測數據,並分析了未來一段時間內,地球氣候、磁極和地質運動變化所帶來的一些影響。

  原來的模擬計算認為,在未來的三至五年間,地球將才會進入到一個極度寒冷的環境。而據我們目前得到的最新的數據表明,最多隻有一年的時間,氣溫就會降低到零下五十度以下,也就是說,一年後,地麵上將不在適合人類和其它大多數的生物生存。

  而再之後的五至十年間,由於受太陽的其它行星的影響,地球的地軸也會發生偏移。雖然隻是推測,但如果一但發生,這些因素都將會直接對地球的氣候造成巨大的影響。

  而在經曆了這些後,地球最後會在今後的二十至二十五年的時間內慢慢恢複。再回到現在的一個適合生物生存的狀態。

  “樂觀一點估計,最多隻需要三十年的時間,人類就可以重新回到地麵,重新回歸到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中的。”安博士堅定的聲音在大廳裏回響。

  “今天之所以開這個會,是需要在座的各位對以後的情況有一個基本的了解,這是對我們整個人類文明生死存亡的挑戰,大家在今後的工作建設中要考慮到以上這些因素,在建設和施工中把好質量關,避免人為的災難發生。”

  這時,大屏上出現了一個提示,有人請求發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