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 幕後
作者:枕流1      更新:2020-06-07 21:06      字數:2241
  盛京的春天已經落幕,舍延的春意卻濃如好酒。

  舍延都督府五進五出的大院子裏,到處都有桃李芬芳、草綠如雲。

  小廝端著一個黑漆托盤穿過幾重院門,七拐八拐的進入了一個小院子。

  院子隻有一進,青漆朱漆卻將梁柱廊廡打扮一新,牆角栽著幾棵梨樹,雪白的梨花如飛雪玉屑,被東風卷得均勻,飄落到花樹下的人頭上。

  靖邊侯捋著自己的長髯,接過小廝沏好的茶水,悠悠然道:“東風已來,殿下可乘風破浪而去,蕭某人自當跟隨。”

  他神態自若,中氣十足,哪有什麽病重行不了路的衰弱?

  病重虛弱,隻不過是個不回京的借口罷了。

  他對麵坐著的正是先帝朝的大皇子——齊王陳元盛。

  陳元盛摘下發髻上的幾片梨花,目光已經放到長空舒雲之上,他仿佛吟哦一般的開口了:“侯爺高瞻遠矚,麾下又有雄兵百萬,正是兵強馬壯,本王何德何能,能有侯爺的效勞呢?。”

  靖邊侯已經富貴潑天,宮裏還有個做淑妃的女兒,聽說簡在帝心,他為何一心一意的要反了皇帝呢?

  陳元昭對靖邊侯一脈的賞賜,可一點都不單薄。

  陳元盛對此沒有全然的知曉,自然也不敢全心全意用他。

  眼下兵馬已備,鏖戰之際就要到來,這一點他要問個清清楚楚,免得被人下了黑手卻不自知。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這點道理他還是懂的。

  靖邊侯用手摩挲著琺琅彩牡丹紋杯,一雙眼看著陳元盛,笑意愈發深沉:“別人不懂我,殿下還不懂麽?大權在握的時間長了,就和皮肉黏合在一起,一旦分離可就是鑽心剜骨的痛了。”

  他執掌兵權已有十年,這十年裏沙場點兵、攻城克虜,一言令下就有無數將士前仆後繼的為他拚命,他的心氣也像潮水一樣慢慢漲高了。

  站得高就有看得遠的好處。

  在舍延他是個萬人之上的土皇帝,回了盛京卻隻能做一個養鳥看花的糟老頭子。

  兩番落差,無異於天上人間。

  豪傑怎可將手中利器拱手於人呢?

  靖邊侯自問是個裂土封王的豪傑,他不甘心就這樣交出兵權,不甘心後半輩子就要被困在盛京的重重城牆裏,再也沒了大展宏圖的機會。

  恰逢齊王陳元盛逃竄到了舍延和西夏,一心想要招兵買馬推翻陳元昭的統治,他就樂得順水推舟的幫齊王一把,成與不成就看天意。

  這齊王也真有幾分本事,鬥死了西夏太子,收攏了西夏殘餘的抵抗軍,很快手頭就有了數十萬雄兵。

  去年冬天以來,皇帝頻繁遣使傳喚他靖邊侯回京述職,兵權交接已經迫在眉睫。

  靖邊侯不得不做出決斷了。

  他撚斷了幾縷胡須,騷下了一把頭發,最終決定站在齊王陳元盛這一邊。

  他們打不過朝廷的百萬雄兵,但周旋個十來年還是不成問題的。

  鏖戰十年,以數百萬黎民性命為注,他也要保全自己的權利和尊貴。

  不到萬不得已那一步,他是不會交出手中兵權的。

  比起權力,京中的兒女親人不過是隨之而來的附庸。

  天下沒有什麽能羈絆的了他。

  從這方麵來說,他和齊王陳元盛是惺惺相惜的知己。

  陳元盛從躺椅上起來,竹椅“咯吱咯吱”的向,襯得他語音越發沉重洪亮:“侯爺爽快之人,本王也不再贅言,大事若成,孤當親自為侯爺加封一字並肩王。”

  他站起來朝著靖邊侯虛虛一拜,“並迎娶侯爺閨中嬌女,以正中宮之尊。”

  他向靖邊侯許下了兩個諾言:與皇帝比肩的王爵和皇後之位,這比陳元昭對靖邊侯一脈的賞賜要厚重得多。

  靖邊侯放下手中茶盞,站起來虛扶了他一句,口中連連:“哎呦”,“殿下宅心仁厚,即便沒有功名利祿相許,我也會鼎力相助……隻是我一女兒入宮,一女兒在天台山陪伴如太妃,都已非完璧之身了……這……”

  他知道陳元昭的許諾隻是空頭支票,無處可以兌現,但做人總要有一分抱負存於胸中,萬一來日就成真了呢?

  陳元盛的一番好意,他接下了。

  女兒入不入宮不打緊,一字並肩王的冊封卻讓人心動,那是真正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比起他在貧瘠的舍延邊關做個土皇帝要劃算的多。

  陳元盛推開垂落的一枝梨花,笑意從嘴角擴大到兩頰,但眼睛是一雙深沉的鳳目,帶著梨花之上露水的涼意,“本王聽說侯爺的兩個女兒都是盛京數一數二的美人,大女兒深入宮闈,小女兒如今正脫離了陳元昭的魔掌,侯爺何不將她接來舍延……對了,侯爺說她此刻正在天台山陪伴如太妃……?”

  他忽然想到了什麽,轉頭一問,眼神明亮。

  如太妃,這個先帝朝的寵妃,名義上是皇帝的庶母,如果利用好了也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靖邊侯點頭稱是,老狐狸瞬間想通了什麽,含笑道:“殿下和如太妃也有聯係麽?”

  如太妃當年的受寵程度,可以算得上是禍國妖妃的水平。

  她的兒子三皇子泰王在奪嫡之中被陳元盛害死,難道她現在還能不計前嫌不成?

  陳元盛似是知道他在想什麽,灑然一笑,徐徐說道:“侯爺隻知道如太妃恨本王,卻不知她更恨太後和皇帝,這兩個位置本該是她和泰王的,先帝當年亦有立泰王為儲之意,陰差陽錯幾件事後,這千裏江山就易了主,你說如太妃她恨不恨,本屬於自己的東西被別人搶了去,兒子也沒了性命……青燈古佛一輩子,誰甘心呢?”

  他和如太妃都是經曆過富貴又陡然跌落塵埃的人,他們不甘心藉藉無名,不甘心居於人後,不甘心俯首稱臣……他們,不會輕易向命運妥協!

  如太妃需要他的精兵良將他需要的……則是如太妃拿出的“先帝遺詔”。

  真假本無所謂,隻要先帝遺詔上寫的是他陳元盛繼承皇位就行,那時天下不可避免的會有場大震動。

  陳元昭統治下的大陳,也並非鐵板一塊。

  總有人會找到他陳元盛,一起匡正社稷。

  靖邊侯是這樣,如太妃是這樣,遠在盛京的安康大長公主也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