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上元節
作者:枕流1      更新:2020-05-22 21:06      字數:2346
  承平四年的春節一如既往的熱鬧。

  從初一到十五,無一日不忙,無一時不忙。

  正月初一五更天紙炮聲聲響,方景頤就起來拜年了。

  她和冒綠、知夏帶著幾個裝滿了柿餅、荔枝、龍眼、栗子、熟棗的百事大吉盒兒,來往穿梭於熟悉的宮室裏,給六宮眾人賀新年。

  同時也有不少妃嬪結伴來旖霞閣給方景頤拜年。

  直到這一天她才發現這六宮裏還有諸多她不熟悉的妃嬪。

  她們偏安皇宮一隅,安靜的綻放著芳年。

  但可能直到朱顏謝去的那一天都無人問津。

  也隻有正月初一這一天,她們才能和眾人一起熱鬧一番。

  方景頤來不及一一結交,初二便要祭拜財神,鞭炮的響聲晝夜不休。

  到了立春之日,宮中又舉辦宴會,吃春餅和野菜,以取時令之鮮美。

  初五日,各位大長公主們進宮給皇帝請安,又是闔宮盛宴,歌舞一番。

  初八順星之日,宮內燃燈一百零八盞,六宮眾人焚香禱告,名曰“散燈花”,意欲借此消除小人和不祥災禍。

  過了初十,宮中又開始準備上元節的燈火宴會。

  可謂是一天都不曾休息。

  方景頤忍不住摸了摸自己的臉頰,臘月養出來的豐潤又悄無聲息的沒了,這十來天連軸轉,自己都消瘦了許多。

  宮裏的過年,比往日在家溫寧伯府的年要熙攘很多。

  在家她是幼女,一味事兒有父母兄長安排;入了宮,她就是這一宮室的主人,事事都得操起心來。

  唯一躲過這陣忙活的隻有尚在坐月子的蒨貴姬杜蘅蕪。

  但到了正月十五上元節,杜蘅蕪就忍不住出來參加宮宴了。

  自從聽到除夕宮宴上大封六宮,她這個月子就坐的如坐針氈,生怕有人趁虛而入取代了她在皇帝心裏的地位。

  對於得了“妙”字封號的姚念諳,她更是心生警惕。

  這個有封號的殊榮,新人裏原來隻有她有,現在姚念諳也有了。

  她便生出了唯恐姚念諳後來者居上的惶恐。

  趁著上元節外廷內廷都舉行宮宴,內外命婦都要進宮請安,杜蘅蕪這個新寵妃便要出來亮亮相。

  她要在內外廷坐實這“新寵妃”的名頭。

  杜家人好名聲這一點,在她身上表現的淋漓盡致。

  …………

  東華門的燈會從初八一直延續到十八,附近的兩條街都紮滿了彩燈棚子,常有貴族人家於附近高樓上觀燈賞樂。

  在正月十五這一天,後宮妃嬪亦會在皇帝皇後的帶領下前往東華門看燈,以示天子與百姓同樂。

  方景頤和姚念諳俱穿著分等級的燈景補子蟒衣,揣著幾個裝滿了金銀錁子的荷包,準備看燈時發給東華門下請安的百姓。

  這天的東華門,燈花輝煌,鑼鼓喧天,同時也戒備森嚴。

  金吾衛和大漢將軍都披甲執銳,五步一崗,屹立在東華門崗亭之上。

  五城兵馬司的官兵也在盛京城內外巡行,捉捕趁機偷盜造成騷亂的閑漢遊民。

  這一天的盛京空前的熱鬧,戒備同時也空前的森嚴。

  皇帝出行,稍有不慎就是天翻地覆的大事。

  這時候的陳元昭正站在東華門城牆上,俯瞰著盛京的煙火美景。

  滿街燈火如晝,燈燒月下月如銀。

  東華門前的彩燈棚子裏掛滿了玻璃燈和絹紗燈,遠望色彩斑斕,真是火樹銀花不夜天。

  鑼鼓喧天,有舞龍舞獅從鬧市中穿過,百姓們嬉笑遊洽,笙歌流蕩。

  正是一幅太平盛世良辰美景,圓月昭昭照九州。

  這是他的天下!

  這是他的子民!

  陳元昭胸中澎湃,陡然生出了一股豪情壯誌。

  身旁的皇後也隻有在這個時候,才能覺出自己一國之母的尊貴。

  她與皇帝一同接受萬民朝拜!

  淑懿妃、婉妃、蒨貴姬,隻能遠遠的跟著,看著,像天下臣民一樣給她行禮。

  皇後受了傷的心神又慢慢高漲起來了。

  萬民朝拜之外,一些皇親國戚紛紛過去跟陳元昭寒暄。

  杜蘅蕪穿著極厚的狐皮大氅,揣著小繡爐,站在那裏等了一會兒也不見帝後身邊的人散去。

  她耐煩的剁了剁腳。

  夜晚寒冷,她身體有些受不住了,得走動起來活動活動才行。

  遠處方景頤和姚念諳正挑了一盞雪白的兔子燈,圍著嬉笑玩耍。

  杜蘅蕪略一思忖,便緩步而去。

  眼下她生育了二皇子,又晉了貴姬,在宮中正是風頭無雙,容易遭人嫉恨。

  若是有人替她擋在前麵遮風擋雨,倒是一件很值得籌謀的事情。

  姚念諳剛晉封妙嬪,方景頤又接連兩次晉封婕妤。雖不及她風光,但細算起來,也讓人紮眼。

  這兩個人又一直與她交好。

  杜蘅蕪眼珠一轉,心裏又起了妙計。

  “兩位妹妹,從哪裏弄得這兔子燈,惟妙惟肖的,好生可愛!”

  方景頤和姚念諳不意竟然是她,都微微一愣。

  杜蘅蕪已經許久不主動與她們往來了,不知今晚卻是為何。

  方景頤最先反應過來,挑著兔子燈舉給杜蘅蕪看,“蒨貴姬也喜歡嘛,我就說這些燈裏還是兔子燈最好看,偏偏姚姐姐不信,非要去挑那玻璃的蓮花燈看。”

  她們站的城牆這邊低矮,有不少彩燈棚子上支起了高高的竹竿,掛起了各色彩燈。

  杜蘅蕪探頭一看,牆下是一溜兒的花炮棚子和彩燈棚子,夾雜著幾個小吃攤子,人來人往,極為熱鬧。

  這花炮棚子為了吸引人流,紛紛燃放各種煙火,金盤羅月、線穿牡丹等花炮在頭頂炸開,深藍的夜幕上開出金絲銀花,引得人人紛紛驚歎。

  姚念諳不冷不熱,自己拿了竿子去挑玻璃蓮花燈,“蒨貴姬若是看中了哪個,隻管付了銀子命人挑上來即可,可別與我們爭這些細枝末節的東西。”

  “姚妹妹果然是個促狹鬼兒。”

  杜蘅蕪麵色不變,她走近城牆,單手撐在上麵看天上的明月和煙花,

  “我是當了母親的人了,一瞧見這些毛茸茸的東西心裏就喜歡,總想著給二皇子也帶一盞回去。”

  方景頤將兔子燈交給了冒綠,湊過去觀賞姚念諳的蓮花燈,一邊看一邊回複道:“二皇子還小呢,等他大了蒨貴姬再領他來看也不遲。”

  這蓮花燈是由六塊西洋玻璃嵌合而成的,盒裏麵是一盞通草做成的粉色蓮花,黃色的蓮子是它的燈芯,正幽幽的燃燒著,十分精美。

  姚念諳愛不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