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母星覆滅 重返大荒
作者:柚柚老爹      更新:2020-05-22 12:10      字數:4033
  話說宇宙萬物,皆是陰陽二氣所化。世間規律,也是陰陽交替運轉。

  白天是陽,盛世是陽,溫暖是陽,一切相對向好皆是陽的體現;夜晚是陰,亂世是陰,冰冷是陰,一切相對向壞皆是陰的體現。

  縱觀宇宙。白天和黑夜總是交替進行,盛世與亂世也是交叉存在,有溫暖,必然就有寒冷。這都是陰陽轉化之理,陽極則生陰,陰極則生陽。冥冥之中自有神靈操控二者的平衡,又好似兩股勢力之間的鬥爭。

  話說宇宙中有一顆星球經曆了億萬年的發展,已然繁盛之極。農、技、軍等諸多領域遠遠領先整個星係。

  但是,先進的農業水平,讓這顆星球上的生物有吃不完的糧食,導致身體過度肥胖,甚至出現器官退化;先進的技術水平,讓這顆星球上的生物能夠通過大腦的一個念頭,就可以由機器完成剩下所有的動作,失了運動之本;而先進的軍事手段,導致可以威脅這顆星球安全的武器被研發出來,最後因為一個喪心病狂的反生物組織,潛入到軍事基地,引爆了武器,自毀母星。

  從此這顆星球上再無生物存在。

  這正是陽極轉陰之勢。

  自此,這顆星球成為一顆死星。曆經無數年的演變,卻於混沌之中,生出一個神靈。

  那神靈名叫盤古。在他出生之時,看到眼前一片黑暗,呼吸不暢,甚不舒服。盤古拿起斧子奮力將混沌劈成兩半,但是沒過多久又合攏到了一起。

  為了阻止混沌複原,盤古用身體頂在中間。腳踩之處日漸凝實,稱為地;頭頂之處則日漸輕盈,稱為天。

  盤古的身體每天增高一丈,天與地之間的距離便每日增加一丈。如此過了一萬八千年,盤古的身體不再增長,天與地也不再合攏。

  盤古看到天清朗明淨,地凝實渾厚。自己竟開創出一片新的世界,頓覺十分舒暢。

  於是長出了一口氣,卻忽然倒在地上。原來長時間的頂天立地,已經耗盡了他所有的力量。

  臨死之前,他看到自己開創的天地光禿禿的,並不好看。於是他呼出的那口氣,變成了風和雲;他的呻吟之聲,變成了雷霆閃電;身上的汗水,變成了雨露和甘霖;左眼變成了太陽,右眼變成了月亮;皮膚和汗毛,變成了草地林木;手足和身軀,變成了大地和高山;血液變成江河湖海;筋脈變成了道路,肌肉變成了土地;牙齒和骨骼,變成了閃光的金屬和堅石、珍寶。唯獨出生時所持的那把斧子不知所蹤。

  有了水、土壤和陽光,這顆星球上才逐漸有了生物。

  此後不知過了多少年,野獸飛禽,穿梭於密林高山;魚蝦遊蟲,遊蕩於江河湖泊。

  天地之間,誕生了一男一女兩個人身蛇足的神靈,分別稱作伏羲氏與女媧氏,皆有大神通。

  女媧氏以泥土創造了人類,並且建立了婚姻製度,教導男女青年相互婚配,人類才得以在原始時期繁衍生存。

  伏羲氏創立八卦,蘊含大規律,指導後人諸多真理。又創造結繩為網之法,用來捕鳥打獵,教會了人民漁獵之法,使人類有了與惡劣的自然環境抗衡的方法。

  一開始,為了應對各種強大的野獸和惡劣的自然環境,人類集中居住在一起,這樣固然更加安全。

  然而,隨著人類不斷的繁衍,人口逐漸增多,資源分配不夠。

  一部分青壯年男女為了獲得更多更好的資源,便脫離了原始種群,到一個新的地方去發展,由集中走向分散,形成了部落文化。最終人類的部落遍布整個星球。

  大自然地大物博。部落少時,一兩個部落之間當然不會出現利益衝突,各自占據一個地盤狩獵,隻要互不侵犯即可。然而隨著部落越來越多,就出現了部落之間搶地盤的情況,甚至為此發生流血事件。

  至此,部落之間的紛爭開始出現,各個部落也由分散再次走向相對集中。多個小部落聯合成為一個大的部落,以此獲得更有優勢的競爭資源,或者以免被另外一個大部落吞並。

  上古之人,仰慕動物的力量,認為以動物作為圖騰,部落成員就有了該圖騰的力量,這是一個部落的文化和凝聚力的體現,也是統治者用來束縛子民的手段。

  部落之間的紛爭其實也是對部落文化的衝擊,在這個過程中也誕生了一些上古聖人。

  有燧人氏創造鑽木取火之法,由自然取火進化到人工取火,讓人民可以隨時吃上熟食;有巢氏學習禽獸之法,創立了築巢之術,讓人民有了庇護之所。

  又有炎帝神農氏親嚐百草,作《神農本草經》,教會人民如何醫治病患,減少病痛與死亡。並且親自選出五穀,教會人民種植,又教會人民製陶之術。

  神農時期,黃河中下遊又出現一位軒轅黃帝,教會人民置桑紡織,使人民免受風吹日曬,也有了遮體之物。又創立了文字,使一些事物有了傳承記錄之載體。

  不久,炎黃二帝於阪泉之野交戰,炎帝大敗,子民盡數合並到黃帝部落,改叫華夏部落,歸軒轅黃帝管轄。

  軒轅黃帝又於涿鹿之野擊敗蚩尤的東夷部落,南方蕩平南蠻部落和九黎部落,自此黃帝一統大荒,改稱天子,享受萬邦朝貢。

  此正是陰極轉陽之勢。

  軒轅黃帝收服的部落不下萬個,其中還有不少戰敗投降的部落,關係極為複雜。為了便於管理,軒轅黃帝又將大荒領地分為五塊,分為金木水火土五族,每族各設一帝,分而治之。

  金族在西,木族在東,水族在北,火族在南。而土族即是軒轅黃帝本部,居於中央,占了大荒地麵上相對礦產富饒,土壤肥沃的地方。

  又於朝內設金木水火土五正專司五族農業;設司衡一職,專管土族軍隊,由老將後羿擔任,其徒逢蒙擔任副手。其餘百官功能亦是完整。

  此時已經由部落性質的單元格轉向國家性質的單元格。黃帝之下,各個部落也改稱國家,每個國家各有國主官僚,隻是統治人數和官僚的功能完整性有差別罷了。

  自此天下大治,物阜民豐。軒轅黃帝也就不問政事,凡事均由五正和國師做主,自己則一心修仙去了。

  後來軒轅黃帝得證仙道,取首山之銅,鑄鼎與荊山之下。鼎成之日,一條黃龍前來迎接黃帝登天。群臣一擁而上,據說當時與軒轅黃帝同時飛升之人,竟多達七十多位。

  自此修仙之道深入大荒每個人的心裏,都希望有朝一日能白日飛升或求個長生不老。

  軒轅黃帝登天之時,留下適合所有人的修仙之法。言說凡人若要修成正果,須得符合四個條件。一是德行高深,二是有天神相助,三則必須要做一千三百件好事,四是須有名師傳授丹訣和導引服食之法。凡人滿足這四個條件,便可白日飛升。

  土族無人不相信此話。然而幾百年間,依此法白日飛升的人雖沒有幾個,但是萬民卻皆向善,力求有生之年能做夠足一千三百件好事。是以黃帝之後,人間享受了幾百年的太平盛世。

  軒轅黃帝飛升之後,少昊繼位,少昊又傳位於帝嚳,帝嚳傳位於帝摯。

  盛世到帝摯才算告一段落。

  話說帝嚳有三個兒子,按長幼之序分別叫摯、契、堯。帝嚳預感到即將飛升而去,於是在廟內以神龜占卜,看三子哪個更有福分繼承帝位。而卦象顯示三子將各有天下。

  此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百官得知之後紛紛向帝嚳道喜,言說帝嚳德行感動天地。帝嚳說道即是三子各有天下,不如以長幼秩序,立摯為帝。

  摯是帝嚳之母最寵愛的孫子,自小生有帝王之相。雖無大才,卻性格善良,最為忠厚。

  然帝摯繼位之後,卻任用了三個從小交遊的好朋友,分別叫兜、孔壬和鯀。這三個人,每日與帝摯在後宮玩耍,極盡諂媚之能事,從此帝摯不早朝。

  百官將三人稱為三凶。時有百官苦苦進諫,奈何有此三凶在,連帝摯的麵都見不到。於是百官去找司衡後羿商量。

  後羿闖進帝都,看到帝摯正與宮女們遊戲玩樂,不由得勃然大怒,一把將玉章摔在地上,碎成無數片。

  帝摯見到五朝元老後羿,大驚失色,慌忙摒退宮人,正襟危坐,不敢不聆聽教誨。

  後羿痛斥三凶之罪,罄竹難書。帝摯亦保證以後不再如此。

  然而沒過幾日,在三凶的誘惑下,帝摯又不再早朝了。

  於是後羿再次闖宮,如此往複三次,帝摯也不得不疏遠了三凶。

  這一日,三凶在兜的家中商議對策。兜有一門客,名叫狐功,相貌極醜,卻最擅長出謀劃策。

  狐功說不如獻美女給帝摯,再優待這些美女的家人,使其為己所用,如此間接達到政治目的。三凶皆稱讚狐功聰慧。

  沒過幾日,兜下朝回府。路上來一女子攔路乞討,兜見那女子衣不蔽體,大腿都露在外麵,卻如瓊玉一般。身材雖然小挑,卻亦是玲瓏起伏,美妙之極。

  那女子言說名叫南芽,本是炎帝後代,從北方逃難至此,家人都已經死了,乞求兜能賞她一頓飯菜。

  於是兜將其帶回家中,說隻要她聽話,自會許她榮華富貴,衣食無憂。

  南芽謝過,都又著人為她沐浴更衣。

  南芽從房中出來。兜見其長發及腰,膚白貌美,尤其一雙桃花眼極是魅惑。若非狐功在側,自己竟險些把持不住。

  狐功也說道有此女在,大事可成。狐功又著人教南芽魅惑之事,曆時三月乃成。

  這日三凶在府中設宴,請帝摯前來飲酒。席間安排南芽獻舞,帝摯竟看的癡了,連杯子摔在地上都不自知。

  自此,帝摯再次陷入酒色之中,連後羿也不肯見了。

  這日,契與堯並了後羿前來覲見,三凶卻不敢阻攔。後羿進宮就欲殺南芽,被帝摯按住。

  於是三凶又教南芽勸說帝摯,言說先帝卦象顯示堯與契將各有天下,如今將二人束在宮中,反而與帝摯名聲不利。不如早將二人派去外地做個國主,以資曆練。

  帝摯果然照辦,稱讚南芽考量周道,處處替帝考慮

  後羿隨堯去了陶地,逢蒙則護送契去了商地,帝都就在陶地與商地的中間。諸多老臣見此情形,不少人辭了帝摯的官,暗中各去投奔堯與契,暫且不表。

  自此天子之權落入三凶之手。三凶不斷的搜刮民脂民膏,已資帝摯享受,暗中中飽私囊了不知多少錢財器物。

  下屬各國多有不服,又怕帝摯兵多,敢怒而不敢言,民眾一時處於水生火熱之中。

  帝摯繼位的第九年。南方雲夢大澤中出現一條修蛇,常常出來掀翻船隻,吞食渡者;九黎出現一隻封豚,霸占桑林,又有鑿齒出現,為禍九黎沼澤地帶;東海出現妖獸大風,為禍於泰山一帶。

  三凶著軍隊前往剿獸,前後數次,折損兵士近半,也未能剿滅妖獸,舉國哀怨。天子聲望在五族諸國之中大幅降低,諸國多有不臣之勢。

  時堯與契已經有了發展,漸有聲勢。於是三凶又計上心頭,以帝摯的名義下旨到堯與契的屬地,要二國各去出兵剿獸。

  堯和契不敢不從,各自派人前去剿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