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不可能的流言
作者:牧幽居士      更新:2020-05-21 15:20      字數:2368
  “不用控製?”

  “是的,該說什麽就說什麽,內心想說什麽就說什麽。”

  “可是《愛情保衛戰》難道不應該保衛愛情嗎?如果不勸和的話有什麽意義呢?”

  “沒關係,分分合合觀眾心中自有定論,而且男女情侶之間也會有自己的想法,這些不用我們瞎操心。”

  其實上《愛情保衛戰》的男女情侶都會麵臨著兩次選擇,這兩次選擇才是真正決定他們未來是和好還是分手的關鍵。

  第一個就是選擇就是是否願意參加《愛情保衛戰》。

  選擇上節目肯定是兩個人的選擇,不存在強製一說,所以不可能是男方或者女方一個人的選擇,既然兩個人都選擇上節目,就說明兩個人內心對彼此還是有一定挽回的想法的。

  第二個就是節目裏的第三個環節,黃金60秒。

  黃金60秒的環節就是讓情侶們在最後的時間裏做出選擇,雖然叫做黃金60秒,但其實時間並沒有這麽短,叫60秒,其實是為了塑造一種緊張感而已。

  在這個環節裏,情侶的心中自然會有取舍,之前所謂情感導師的話隻是將這種想法再確定一遍而已。

  前世的《愛情保衛戰》無論情感導師怎麽說某一方的壞話,說她是個壞女人,但是男方最後還是經常選擇和好。

  當硬幣拋到空中的時候,當事人的內心其實就已經得出了答案。

  至於情感導師的話,其實不會對男女情侶有太大的決定性作用,更多隻是說給觀眾聽得。

  既然是說給觀眾聽得,那肯定要讓觀眾聽爽一點啊。

  什麽話聽起來比較爽、比較過癮一點呢?

  那肯定是平常想說又說不出來或者不敢說的話聽起來比較爽啊。

  平時觀眾的內心肯定也對某類人的所作所為有著打心底裏的厭惡,但是礙於禮貌或者道德立場之類的枷鎖,想要宣泄出自己心中的這份厭惡卻又無處宣泄。

  那現在機會來了,觀眾平時心裏想說的,情感導師可以幫你忙啊。

  當然,爆粗口是肯定不行的。

  所以陸鳴根本就不需要徐磊去控製內心的情緒,而且徐磊好歹也是專業的電台主持,雖然說話比較犀利,但是尺寸和火候應該掌握在哪裏,他自己也是知道的。

  陸鳴既然把話說到這份上了,徐磊也沒有任何顧慮了,畢竟徐磊對這檔節目也是很有興趣的。

  每個行業都有每個行業的潛規則,而主持行業的潛規則就是電視主持的地位要高於電台主持。

  所以徐磊是非常珍惜這次機會的,如果《愛情保衛戰》也能像陸鳴的前兩部節目一樣大火,那自己也能夠借著這次機會在電視行業打開自己的主持之路,那以後自己在主持界就算是橫刀立馬、威武一生了。

  頭名情感導師搞定,其他的“專家”就容易多了。

  ...

  又到了《走近科學》播出的時間,老潘早早守候在電視機前。

  但是這期節目和老潘想象中的並不一樣。

  ...

  一張紙的力量究竟有多少?

  傳說一張紙對折三十次的高度就可以超過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這是真的嗎?

  麥克風對準一位路人大媽,大媽滿口黃牙配上純白無瑕的笑容說道:“哈哈,這不可能。”

  麥克風又采訪到一位小學生,穿著藍色校服的小學生也搖搖頭:“不可能。”

  麥克風對準一位買菜的婦女,婦女搖搖頭:“不可能吧。”

  麥克風對準一位斯斯文文的大學生,戴眼鏡的大學生先是思考了一下,然後說道:“有可能吧,我記得小學好像有一道數學題就是這個,一張紙對折十幾次好像就能超過珠穆朗瑪峰。”

  麥克風對準一位中年大叔,大叔笑著搖搖頭,“不可能,一張紙最多也就對折七次,根本不可能對折三十次。”

  今天,這條流言就將得到證實!

  王博,專業從事特效事業三十年,橫店影視基地專業特效師。

  王浩,網名手工浩,資深民間發明家,發明的腦瓜崩輔助器曾火爆網絡。

  他們今天不隻要介紹流言,還有加以驗證!

  敬請收看《走近科學》特別節目之《流言終結者》!

  ...

  按照《走近科學》兩期搞笑一期恐怖的規律,老潘以為今天的《走近科學》是一集比較恐怖的內容,但是沒想到竟然是一檔特別節目。

  一張紙對折三十次能不能超過珠穆朗瑪峰?

  雖然老陸讀書少,但是也知道珠穆朗瑪峰的高度是多少。

  8848!

  用薄薄一張紙對折三十次,就想超過8848m?

  這根本就不可能。

  老潘下意識地就否定了這條流言,但是剛才的采訪片段裏,那位大學生的話又讓老潘內心產生了動搖。

  那可是大學生啊,大學生知道的肯定比一般人多,而且大學生說對折十幾次就能超過珠穆朗瑪峰。

  搞不好真的可以呢?

  老潘想要拿一張紙試驗一下,但是自己多少年用不上紙筆了,這個家裏恐怕也隻有兒子房間裏有紙了。

  弄點兒紙試試看吧。

  兒子黑暗的房間裏,整潔的書桌上放著一個田字格本,這個就是兒子的作業本。

  因為每天早晨老婆都要檢查兒子作業寫沒寫完,所以作業本晚上都是不收起來的。

  小田字格本的紙張和老潘的巴掌差不多大,這樣小的紙肯定對折不了幾次,於是老潘直接撕下來兩頁。

  兩頁重合在一起,這就算是對折了一次。

  老潘感覺自己真是聰明,這麽輕鬆就克服了家裏沒有大紙張的問題。

  兩頁重合的田字格紙對折一次,瞬間麵積就小了很多。

  但是紙張的高度並沒有什麽明顯變化,而現在已經對折了兩次了。

  兩次對折,一厘米的高度都創造不出來。

  對折三十次就想超過珠穆朗瑪峰?

  做夢吧!

  老潘又將田字格紙對折了三次,高度雖然超過了一厘米,但是與珠穆朗瑪峰的高度還是相距甚遠。

  這就已經對折五次了,也就將近一厘米的高度。

  而進行第六次對折的時候,老潘就感覺到明顯的吃力了,但是在常年耕地所練就的麒麟臂麵前,還是勉強對折到了第七次。

  第七次的紙根本就不能稱為一張紙,更像是一個開口的“夾子”,如果算的是夾子開口的高度,那就是三厘米多一點。

  對折七次,紙張距離珠穆朗瑪峰依舊很遠。

  一張紙對折三十次的高度能夠超過珠穆朗瑪峰?

  根本就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