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都挺好
作者:當場隻手      更新:2020-05-28 16:11      字數:2258
  如今的局麵,兩淮並未如他猜測的那般陷入連年苦戰,而是在短暫慘烈的大戰後進入到一個相對平靜的時期,雙方各自守著戰線,並未大規模的接觸。

  至於下一次大戰何時到來,則是未知之數。

  正所謂匪過如梳,兵過如篦,兩淮苦戰,最慘的自然是當地百姓和流落其間的北地流民。

  蘇大郎自然希望兩淮一線能長久平靜下去,當地的百姓們好過一些,不過這些事情,又哪裏是能以他的意誌為轉移的。

  這個世界有太多大人物,現在的他不過是個卑微的螻蟻而已。

  東平王成功登基,冠軍侯夏瑾接管軍部,靠著夏家在此次大戰中的功勞,夏大將軍的威名更加顯赫,清河夏家風光無限。蘇大郎想起夏瑾,隻希望夏瑾千萬不要把那個故事當真。

  帝國軍部地位和燕賊軍部相當,超脫於六部之外,權柄極大,如今的夏瑾掌管軍部,隻需對皇帝一人負責,權力基本上沒有製約。若是夏瑾把那個故事當真……萬一造成生靈塗炭,他的罪過可就大了。

  數十裏鐵索橫江,運河大概在很長一段時間裏不可能開放了。

  雖然過程和他之前推演的不同,不過結果恰好一樣。

  運河一斷,漕糧不再運往北方,帝國方麵主動放棄了對於北地百姓的義務,不過南北雙方的貿易往來,依然是剛需。

  沒有什麽能夠抵擋人們對於美好生活的向往,建康的士子仕女們離了並州雲家商行的貨物,隻怕活不下去。

  而這正好是方山古道的機會,也是蘇家的機會。

  方山古道並沒有大運河那般強大的輸送能力,不過畢竟是一條曾經繁華過無數年的重要商道,對於如今的南北兩地而言,這條道路便有了極大的價值。

  至於蘇家和謝家這邊,則已經基本準備好了。

  ……

  蘇伯仁如今還在建康,有書信回來說剛在建康買了一座宅子,蘇家三個子弟的評語都已經送到了大中正府,不過由於戰事的緣故,大中正府還沒有來得及將評語昭告天下,暫時還沒有入仕的機會。至於有資格征辟士子的各地大員府上也去拜訪了不少,錢也大把的花出去了,隻要走完大中正府的程序,蘇政他們入仕都沒有問題。再過一段時間,他便要走水路回來了。

  雖然蘇伯仁不在家,所有事情都已經安排好了,蘇大郎的幾位族叔都是幹練之人,事情辦的一絲不差。

  這一個多月過去了,蘇家和謝家的部曲打著順陽太守蘇良的旗號進了方山,已經完成了預定目標,把有威脅的盜匪剿滅大半,剩餘的都趕得遠遠的。

  至於丹水邊那些占據小型塢堡的盜匪,也是被清掃了個幹幹淨淨,不願放下刀把子的都被消滅,剩餘的則是成了蘇家收攏的流民。

  穿過方山的古馳道,也在大量流民的努力下進行了初步的修繕。

  主要修繕的是古烽燧以南的部分,古烽燧以北隻修繕了一小部分。畢竟那裏已經不屬於順陽川的範圍,且道路本就平緩一些,基礎比方山南麓要好得多。方山北側群山綿延極遠,蘇家也沒有能力把北側道路重新休整一遍。

  所有的事情,名義上都是在順陽太守蘇良的主持下進行的。有著大義的名份,事情就變得簡單得多。

  順陽城跟前,幾條巨大的平底船已經建好,隨時可以把貨物擺渡到對岸去。

  南方的貨物若是自丹水逆流而上,到達順陽城直接到對岸碼頭卸載即可,倒是用不到這些擺渡船。而若是走的南北方向的馳道,到了這裏便必須要借助渡船才能到對岸,才有可能通過方山往北方繼續運輸。

  順陽城外,丹水兩側都有碼頭。如今在順陽城邊丹水對岸,挨著碼頭也已經建立起了大量的房舍,如果用城牆圍起來,就是一座新的城市。

  以後的順陽城,將會重新成為順陽川的中心,恢複它原本該有的地位。

  按照蘇大郎的想法,原本是想以蘇家塢堡為中心發展,將蘇家塢堡擴展到丹水對岸的,不過由於蘇家和謝家聯防的緣故,蘇伯仁考慮謝家的利益,決定還是以順陽城為中心。

  順陽城剛好在兩家之間,兩家塢堡都是臨著丹水,蘇家在上遊,謝家在下遊,中心剛好是順陽小城。以蘇家的實力,暫時還沒有強大到可以無視謝家利益的地步,所以暫時隻能是如此了。

  不過蘇家原本就有的船塢,自然是不會搬到順陽城外。而謝家自家的兵器作坊,自然還是留在原地。

  所有的這些事情,蘇大郎都未曾插手過。他隻是站在得月樓上,看著丹水中船隻來往漸多,看著塢堡外田地裏流民越來越多,看著遠處方山上偶爾有煙塵升起。

  他依舊是在苟著,這便是他最喜歡的生活狀態。

  以前的他,活得實在是太累了。眼下的生活狀態,最舒適不過。

  這一段時間以來,外來的商人並沒有明顯的增加。

  這是預料之中的事情,因為淮水一線雖然商道封閉,小商人自然有辦法穿過南北雙方的戰線;而大的商家現在還沒有頭緒,估計都在觀望。順陽川這邊的基礎設施建設,並沒有大肆宣揚,除了本地人之外暫時還沒有多少人知道。

  蘇伯仁是個極為穩健的人,謝退之也是如此。在他們二人自建康回來之前,能做的也就是打打基礎,至於其他的,比如宣傳什麽的,自然是要等到他們二人回來再說。

  兩淮之戰開始後,自然就有流民百姓向順陽川方向逃難,由於道路遙遠,所以這幾天才剛剛有一些流民進入丹水下遊。估計再過幾天,流民的流入將會達到一個高峰。

  和以前那些翻越方山古道來到這裏的北地流民一樣,這些遠道而來的流民都是極為壯健的。

  那些不夠健壯的都倒在了路途上,哪裏可能走這麽遠。

  這些流民都是財富,是蘇家需要招攬的對象。

  前幾年順陽川匪患嚴重,丁口減了不少,很多村寨荒廢,大片良田荒蕪,在蘇謝兩家聯防之後才好一些,不過還是有著很多田地拋荒。

  順陽川號稱三百裏不斷青,抓把土能攥出油來,這些田地荒廢著極為可惜,正好可以用來安置流民。

  世事變幻中,往往孕育著機會,眼下便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