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 商路
作者:準噶爾刀王      更新:2020-05-20 23:05      字數:2180
  晉陽王府和皇莊的部分紡織工坊已經開始投產,出產毛呢布。

  利用水力的半機械化的工業作坊,使得幾處莊園工坊裏的生產效率提高了數十倍,特別是在紡紗織布方麵,幾處加起來隻有四百多號人的紡織工坊出產,居然相當於晉地布匹生產的五分之一。李岌並不準備將自家紡織工坊裏所出產的呢布,大量往晉陽或是河東一帶銷售。許多貧苦的人家正是靠著婦人們辛苦的勞作來掙到一些微薄的糊口錢。

  工業品的傾銷很快就會讓這些貧困的婦人們斷了生活來源。

  富人們是永遠不會憐憫窮人的,如果出現大麵積的饑餓,則有可能會引發一係列的社會動蕩。有的時候,生產效率低下,也是維護大家都有口飯吃的一種方式。

  所以,李岌準備把自家工坊裏大部分所出產的呢布都銷售到草原上去。

  在生產力水平還十分低下的古代,沒有辦法創造出普遍的富裕生活。一些在後世看似很賺錢的生意,在這個時代,隻是富人們才能使用的奢侈品。就比如李岌在鼓搗出肥皀和香水之類的東西後,才發現銷量遠不如自己的想象。

  連普通的富貴人家都舍不得用的香水,還會有多少人來買呢?

  在這個年代,吃穿和打仗才是大事,其他的,先等吃飽了飯以後再說吧。

  草原上落後的紡織水平,使得大部分遊牧的部落甚至連織布都不會,隻會用羊毛來擀氈子,大部分牧人們無論春夏秋冬都是一身的氈衣或是破爛的裘衣,能夠穿得起綢子的,一定就是貴族,而且還是比較大的貴族。

  在這個時代,棉花的種植還很少,主要的植物纖維來自於各類的亞麻。麻杆長得很高,人行走以麻地裏,會隱沒在枝杈縱橫的麻林裏。麻杆表麵的麻皮,就是麻纖維的主要來源。將麻皮經過浸泡捶打之後,就能得到織造麻布所需的材料。在用稀硫酸處理過之後,撚出的麻線似乎比過去要柔軟了一些。

  北方人有時候會養些柞蠶,不過數量和規模都很小,並不能作為主要的工業原料。

  在草原上,羊毛很便宜,牧人們根本沒有養成剪羊毛的習慣,每年大部分的羊毛都會任其自然地脫落,隨之消散在曠野之上。由於多餘的羊毛在轉場時不易運輸,大部分也是留在了營地裏漚成肥料,或者用來燒火。這是一種很不好的習慣,李繼岌準備培養牧人們節儉的生活意識,讓他們懂得雖然每年羊毛都會從羊身上又重新長出來,但是這種巨大的浪費還是很可恥的。

  草原是做生意,其中的利潤是非常巨大的,比如一雙漢家精致的皮靴,拿到草原上,就能夠換回兩張牛皮或是兩隻羊回來。一匹馬在草原上隻值三、五兩銀子,而隻要趕回漢地,就能賣到十五貫以上,好的戰馬,甚至能夠賣出五十貫的高價。

  隻不過,在草原上做生意,風險也很大,搞不好就會被草原上時常出沒的馬匪或是部落搶劫,最後落得人財兩空。能夠在草原上做生意的商隊,武力都很強大,至少一般的小部落是不敢打他們的主意。

  李岌現在就需要組織這樣的幾支商隊出來,他需要把自家莊園裏所織出的呢布販賣到草原上,然後再把換回的牲畜、皮毛或是羊毛等畜產品運送回來。

  現在,用硫鐵礦燒製“鐵紅”顏料的試驗終於取得成功,在調製好顏料之後,原本灰白的毛呢坯布經過稀硫酸的漂白之後,被浸泡在了幾個大染缸裏。其後,又經過蒸煮固色,再次浸染,再漂洗幹淨後,工坊裏所織出的毛呢坯布就變成了色彩亮麗的暗紅呢布。

  染色實驗進行又進行過很多次,工坊的倉庫裏在積攢下了百十餘匹染廢的布匹後,終於是讓整道的染色工藝和配方固定了下來。

  鄭裕在看到倉庫裏成摞的廢布嘀咕了一句:“這些玩意要是能染成黑布就好了。”

  問題是莊園現在隻會煆燒出鐵紅來,至於“鐵黑”顏料,還根本摸不著頭緒。

  要想試製出那玩意,好像是要先用燒堿處理一下原料……

  可是燒堿是怎麽造出來的?原理雖然知道,可是想要真正鼓搗出產品,還需要經過大量的試驗和實踐。

  李家的先祖本就是突厥人,與北方的大多數草原部落的關係一直維係的很好,晉軍一直以騎軍聞名於天下,所依仗的,就是這些草原部落每年所提供的軍馬。隻不過,雖然契丹部落的日益強大,原來一些臣服和依附於晉軍的草原上鮮卑、突厥、祖卜、吐穀渾、羌、奚等部落,大部分又被契丹人所吞並,轉而開始服從於契丹可汗的命令。

  現在,契丹人的勢力已經完全控製了灤河流域一帶,對於晉北,構成了巨大的威脅……

  遠在洛陽的李嗣源像是把李岌這位遠在晉陽的皇太子忘掉了一般,正準備從兩位皇子裏挑選出一個來扶持成皇帝。他認為李岌在知道消息後應該會暴跳如雷,豈不知李岌現在最希望他能夠把自己忘掉,好不受幹擾地埋頭發展。

  築堤修壩、開荒挖渠,再加上開辦工坊,每一項都投入巨大。入秋以後,義武軍節度使王德提供的十萬緡資助再加上符彥卿他們從任圜手是弄來的六萬緡銀錢就已經花得差不多了。太原府秋糧的收獲倒是不虞讓手下三萬多兵馬餓著肚子,不過把織出的呢布換成錢財、牲畜或是糧食又變成了頭等的大事。

  商業和貿易,其間的利潤,實際上遠遠超出了大多數人的想象。

  隻不過在這個年頭,見財起意的人太多了,路上十分不安全,有時候草原人覺得不搶劫點什麽都不好意思自稱是好漢。李岌的計劃隻能是商隊先往來於晉陽和雲州之間,進行貨物運輸。然後在雲州以北,逐漸設立新在集鎮,與草原上的商隊進行交易。

  原本李岌是準備穩紮穩打的,可是在第一批運往雲州的兩千三百匹呢布就換回了足夠一千五百人一年生活所需的物資後,他的野心還是被喚醒了出來。

  北方的草原,才是真正的財富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