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 福船
作者:八月與九月      更新:2020-07-02 15:03      字數:2232
  見識到了張遠的種種強硬態度,以及絲毫不帶堅守大漢卿大夫臉麵的行為。

  有人退卻了,有人隱藏起來了,有的人則在樂此不疲的開始了彈劾張遠的工作。

  不過張遠在第二天就消失在了外人的視線之中。

  張遠也不傻,正當處在風口浪尖的位置上,若是不早些急流勇退給人營造出一種害怕的情緒,估計離完蛋也不怎麽遠了。

  大搖大擺的在太學門口販賣羽林軍的傷藥,張遠其實是在自汙。

  這件事情是小事,而且錢也都還給羽林軍了。

  以一個小錯誤來掩蓋大的事情,就還好。

  大漢的政治環境之下,往往總是周亞夫那類人死的最快,蕭何這樣的人能夠活得最長。

  總之功高不能震主,功過可以相抵最好,再不濟頂多功勞就蓋過錯誤一頭也挺好。

  簡單粗暴的結束這一次的造謠傳謠事件,張遠把自己悶在了房中。

  早先可是跟劉徹承諾過,絕對不會讓太學的發展停滯上一年。

  說出去的話潑出去的水,想收是收不回來,而且這還是跟皇帝立下的承諾。

  再張遠苦思不得其解的時候,久違的提示音又來了。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之支線任務一完成,達成條件一年內四百三十二位太學學子出仕人數達三百人。

  獲得隨機獎勵一份。”

  早先田蚡辭職回鄉養老,係統就給了一份隨機獎勵,不過沒有出現再次出現主線任務。

  張遠暫時也不需要係統的獎勵來幫助自己做些什麽。

  對於係統的獎勵,這麽些年來,張遠心裏麵已經有了個譜。

  基本上都是些技法圖樣之類的,總之是本來就存在的各種資源,亦或是後世慢慢才發展來的技術。

  太學之事算是屬於政治思想還有管理這一方麵,係統能夠給予張遠的幫助並不大。

  當然張遠要是有能力在太學內開新的學科搞搞科學技術研究,那係統的作用反倒是可以體現出來。

  不過張遠不敢這麽搞,這次儒生造反那是沒有得到上層人物的支持,如若背後有一個董仲舒這樣的大人物推波助瀾,劉徹是相信張遠還是相信董仲舒

  這一次張遠是走運,幕後指使者一直不露麵,劉徹別無選擇。

  要不然劉徹總不能自降身份跑去找那些鬧事的儒生們解決問題。

  就跟上次任務完成後的心態基本上是一樣的,張遠沒有關注獎勵,要是明擺著把獎勵什麽給弄出來,還能夠空出腦子去想一想怎麽利用獎勵做些事情。

  可是現在是隨機獎勵。

  一切不確定的事情都等於是意外。

  雖然獎勵總歸是好的那種意外,不過卻能能夠打破現有的節奏。

  第一屆學子們有這麽多人獲得了職位,成功進入到大漢的吏治係統當中,張遠其實一點力氣都沒有付出。

  心裏麵簡單猜測了下,就知道這是公孫弘在背後運作。

  不然上麵沒人,任你才高八鬥沒人舉薦那也隻能明珠蒙塵。

  太學這邊跟公孫弘對接的是吾丘壽王,可以說這件事情的進度,張遠心裏麵一點筆數都沒有。

  要不是係統任務完成提醒了一下,張遠幾乎都要把這件事情給忘了。

  說實話張遠忘了的事情很多,夜郎那邊的事情就給忘了,不過那件事情與他無關,藍田山那邊張遠也許久沒有回去,主要還是因為現在大家都在看著自己,不想為家人帶去麻煩。

  還有心裏麵一直期待著的一個人物,未來的博望侯。

  張遠原本一直惦記著得到他的消息,可是慢慢的卻開始遺忘掉了這個人。

  公孫弘大力培植自己的勢力這件事情倒是提醒了張遠,教學之事停滯了下來,但是可以從別的方麵下手。

  發展副業顯然成為了太學的出路之一。

  無法培養大量的人才,但是也可以往高精尖方麵去啊。

  巴蜀出了一個司馬相如外麵對巴蜀的印象立馬就發生了極大的改觀,說巴蜀文風之盛已不差齊魯之地。

  但是張遠心裏麵是一清二楚,真要對比人才,巴蜀加起來比不上齊魯的十分之一。

  孔子七十二弟子真當鬧著玩呢,說不定在齊地拿塊石頭隨便砸一個人就是某個聖人的後代。

  太學要是培養出來一個司馬相如差不多是夠了,不過張遠卻不想這麽整,他希望能夠真的加強大漢的硬實力。

  想著想著張遠就聯想到了一個比較哀傷的事情。

  突然之間發現自己有些無能為力,於是就把心思又轉回到了係統上麵。

  這個時候就看係統能不能實現自己的心願,讓好的意外更上一層樓,變成驚喜。

  張遠下好決定之後就閉上了雙眼,心底召喚出來了係統界麵。

  其實這還是在係統升級之後張遠第一次召喚係統界麵,看起來跟以往沒什麽差別,然後張遠就想著勾選了係統背包中的一個問號。

  點完之後,蹦出來了一個抽取,就好像是玩遊戲抽獎一樣。

  張遠在點完抽取之後,界麵就開始閃出五顏六色的光彩,張遠也在心底默念著希望能夠如自己所願。

  過了大概十秒鍾界麵就停下閃爍,然後跳出來一個大大的提示框。

  “恭喜宿主獲得造船工藝技術一份,注:福船乃是鄭和下西洋主要船隻類型。”

  涼涼。

  我要船幹嘛啊

  張遠心裏麵現在就兩個字絕望。

  劉徹打個匈奴都把百年的積累全都打光了,這要是把圖紙給送上去,再跟劉徹說說,大漢邊上還有幾個大島。

  那後果不敢想象。

  大秦強盛之後直接就被滅了,覆滅之快難以想象。

  大漢被劉徹造了很多年之後,要不是霍光以及其他幾個輔臣確實能力超群,再加上漢宣帝劉詢業務能力在整個中國曆史上都是排的上號的,大漢的結局比大秦估計也沒啥差別。

  大漢全然是沒有出現那一根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加上劉徹真的將整個民族的凝聚力給提煉出來了,這才穩定的渡過了最艱難的日子。

  中國曆史上在內部沒有發生戰亂的情況之下,發生這麽大比例的死亡傷亡,而國家還沒有衰敗下去,甚至由衰轉盛這是獨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