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一網打盡
作者:言如鍾      更新:2020-05-18 20:29      字數:2320
  這隊人馬人數不多,但來頭可不小,身穿紅衣,頭戴壓耳帽,定睛一看這便是大理寺的官差,而帶頭的將領不是別人,正是大理寺少卿。

  徐正輝心頭一震,刀不經意間掉在了地上,大勢已去....

  少卿下了馬,望了元安等人一眼,轉過頭麵色嚴肅,沉聲說道:“徐正輝,你涉嫌行賄不說,如今一錯在錯,妄圖殺害證人及朝廷命官,本官命你速速就擒。”

  趾高氣揚的徐正輝在馬背之上搖搖欲墜,片刻便摔在了地上昏了過去,少卿冷哼一聲道:“帶走!”

  同時看向李月兒說道:“明日三司會審,為防止再生意外,今夜跟本官一同去大理寺如何?”

  元安懸著的心終於放了下來,望著李月兒點點頭,隨後也昏了過去,少卿見狀問道:“元大人這是怎麽了?”

  元秋瑾蹲在地上摟著元安,無奈道:“害怕月兒姑娘有危險,我們便連夜備馬趕往吟香樓,誰知在路上遭人暗算,我家兄長從馬背摔了出去,身受重傷,但還是硬撐到了現在。”

  少卿欣慰的望了一眼道:“此子未來可期...”而李月則蹲在地上,哭成了淚人,從未想到過,一個毫無瓜葛的人會如此舍命來救自己。”

  隨後,元秋瑾帶著昏迷的元安去找了大夫,而李月兒、徐正輝等人一並被少卿帶往了大理寺。

  同時還有一隊大理寺的人馬以大理寺卿為首,將王府團團圍住,畢竟王啟年是此次案件中品階最高,涉案最深的官員。

  通政司作為九卿之一的機構,其地位甚高,意義重大,在先帝創立初期一再三令五申強調過,嚴禁貪汙受賄,一旦發現不僅對犯案者判以死刑,甚至要株連九族。

  王啟年這等頂風作案,並不是不懂這其中要害,隻是被貪婪蒙蔽了雙眼,如今在府苑中看著眼前朱紅色的大門,悔不當初。

  此門一旦打開,全府上上下下十幾條命便全部葬送在斷頭台上,麵對大理寺多次的傳喚,王啟年始終一動不動,麵無表情,沒人知道他此刻在想什麽,或許是深感自責,或許是麵對突然而來的絕望感到措不及防。

  見元府的門依然關著,隨著大理寺卿的一聲令下,身後官差便開始破門而入,撞擊聲震耳欲聾,攝人心魄。

  隨著咯吱一聲脆響,紅漆大門已然破碎,大理寺卿橫眉豎起,步入府邸之內,見王啟年呆呆站在原地,目光無神,問道:“王大人,你應該清楚本官來的目的。”

  王啟年緩慢抬起頭,目光呆滯,搖了搖頭,大理寺卿冷哼道:“證據確鑿,你難道還想狡辯不成。”

  突然王啟年似發瘋的跑到寺卿麵前,抓著衣袖瘋言道:“都是...都是蔡文,都是他,我也是被他騙了呀....嗚嗚嗚。”

  “你這些話還是留個聖上說吧。”大理寺卿揮揮手揚聲道:“徹查王府,將所有人押往大理寺,至於王大人恐怕要下詔獄了。”

  隨後數十名官差搜查著王府上下,無論是丫鬟下人,還是妻妾兒女一並戴上了鎖拷,並在地牢中救出了周文遠,由此宣告著王啟年從官生涯正式告終....

  三日之後

  周文遠迷迷糊糊睜開了雙眼,起身活動了下脖子,但卻發現自己的右手纏滿了紗布,想必是骨折了,自己的胸口到處都是傷疤,而且有些地方還出現了大麵積的淤青。

  鬼知道那天晚上到底是怎麽堅持下來,吃力的下了床,恰好元秋瑾端著粥推門走了進來。

  “哥,你醒了!”元秋瑾放下粥,跑到身邊激動道。

  “你叫我什麽?”元安臉色看著有些吃驚,從來京都到現在,自己的妹妹還是第一次叫哥,心裏自然是高興極了。

  元秋瑾低下頭,柔聲道:“月兒姑娘將你在吟香樓的事跡都告訴我了,之前是我錯怪你了。”

  “哦.....原來如此。”元安點了點頭,隨後靠在枕頭上問道:“那王啟年那些貪官定罪了嗎?”

  “你放心,全部定罪了,但王啟年在獄中服毒死了,剩下涉案的官員擇日會處斬,哥你這回算是立了大功,你的事跡都在京都傳開了。”元秋瑾笑道。

  “王啟年是正三品官員,理應下詔獄由聖上親自候審,為何會服毒而亡?”元安感到一絲不解。

  元秋瑾愁眉道:“其實我也不太清楚,據說下詔獄的當晚的服毒自盡了。”

  看樣子,王啟年應該還知道些不可告人的秘密,防止泄露出去,被某些大人物暗殺了,元安想到這不由的感到背後起了一絲涼意,官場果真險惡。

  “那周文遠身在何處?”元安又問道。

  元秋瑾歎了口氣,起身將粥端了過來說道:“你可真是愛操心的命,他現在應該還在昏迷,聽爹爹說他滿身都是傷痕,想必是被王啟年逼供過。”

  元安端著粥,喝了幾口道:“其實這回能扳倒這些貪官,多虧了周文遠那份鐵證,若不然哪有這麽容易。”

  兄妹二人閑聊了幾句後,元秋瑾便走出了臥室讓元安好生休息,元安喝完了粥,無意中發現那本薄冊放在了床頭。

  轉了轉眼珠,心想應該是自己老爹或秋瑾在衣服中找到的,便沒多想,正好閑著無聊,那日又沒有完全看完。

  放下空空如也的粥碗,拿起薄冊翻到了後麵,上回是看到了向蘭陵王求情的奏章,而後麵記載的則是天啟五年關於蘭妃的一些奏章。

  原來蘭陵王的造反是因為蘭氏一族被滅門,憑奏章中的內容可以大概揣測出一些起因。

  蘭妃在天啟五年生了孩子,卻因天有異象而被詬病為災星,然後不知為何就被南帝降了罪,母子先後被斬,隨著蘭陵王造反,蘭氏一族徹底滅門。

  而各地奏章中大多也是為蘭妃求情的一些話,由此看來不光蘭陵王是受人追捧的賢臣,賢妃也是被譽為母儀天下的貴妃,風頭遠高於皇後。

  僅僅因為天生異象就把一個母儀天下的貴妃和自己的親生孩子一同殺了,當今的皇帝真有如此暴戾?

  天生異象!

  元安眉頭一皺,想起自己老爹曾說過的話,自己出生時也是天生異象,被詬病為災星,被迫無奈之下,演了出狸貓換太子的把戲,逃到了薊州,而且也是在天啟五年。

  這世間怎會有如此碰巧的事情,而且自己老爹在朝中也是頗有威望,為何沒人求情,這一切太巧合了....

  元安漸漸陷入了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