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轟動
作者:東方勝      更新:2020-05-18 01:22      字數:2785
  張援朝:“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這五星電子廠的分紅說出去,就怕患不均啊。”

  林正道不那麽在乎:“農村都實行家庭承包責任製了。那我們五星電子廠設立的目的是什麽,不就是作為改革試點嘛。如果改革試點的工人們沒有富起來,而隻是肥了幾家幾姓。那改革才是真的失敗了呢。

  而且這點錢多嗎,我看不多。”

  林正道是這麽說的,也是這麽想的,人均平均每月不到一千元的收入,換了21世紀的19年,還不到各省工人的最低工資標準。

  當然,其實應該算的是購買力。按照21世紀19年的國內人民幣收入購買力,中國其實是已經超過了美國的經濟第一強國。20年美國和世界其他國家更是開始停擺倒退,哪怕算GDP中國也已經是毫無疑問的世界第一經濟強國。

  以20世紀八零年的購買力來計算,其實人民幣要遠高於美元。

  此時人民幣和美元的比價,已經到了曆史最低點,一美元兌換人民幣跌破了一點五大關,五六十年代的時候,人民幣和美元的比價很長時間都是1美元兌換2.4618元人民幣。

  一直到美國拋棄金本位,開始量化寬鬆為止。後來曆史上國內為了深化改革增加出口(因為那時候國內出口的都是沒什麽技術含量的產品,或者幹脆是代工產品),也采取了人民幣貶值措施。

  國內八零年市場上一斤豬肉平均價格在八角左右,最貴不到一元一斤,最便宜的六角七分一斤。

  如果是牛羊肉,因為沒什麽油水,價格還要更便宜一些。大約在五角一斤的樣子。

  不過國內一直吃豬肉最多,還是以豬肉的比價來計算購買力是比較合理的。

  而美國的物價從七十年代末此時開始,有幾年通貨膨脹。不過對於美國人主食牛肉而言,漲價幅度並不大。一般的牛肉價格在一斤五美元到七美元左右。

  像是林正道家中郵寄過來的雪花牛肉,在美國市場上,要十美元一斤的樣子。這樣的雪花牛肉屬於綠色有機食品,沒有大量的瘦肉精和抗生素殘留。

  不是那種密集養殖能養出來的。美國最廉價的牛肉,在超市打折的時候,都是一磅(約九兩)0.99美元處理。

  不過這個價格的牛肉中,瘦肉精和抗生素的殘留都是超過國際安全標準幾倍以上的。有點錢的美國家庭都不會去吃,這是給低收入家庭和沒有固定收入的人準備的。

  21世紀中國進口的美國牛肉,要求抗生素和瘦肉精殘留達標,結果進口來的美國達標牛肉清一色的價格在一百元一斤以上。遠超國內四五十元左右一斤的牛肉價格,以及國內從巴西進口的牛肉價格。

  很多人喊美國牛肉便宜的,是根本不知道或者不想知道美國牛肉分為五個等級,最低一等用來喂窮人和流浪漢的自然是便宜。可是對身體的傷害也大。

  最低一等各種殘留超標這個等級的牛肉,在21世紀白送中國人也不會有人吃的。在美國也經常有人吃這個等級最低的牛肉造成食物中毒的。

  而八十年代中國的豬肉,差不多可以說是綠色有機豬肉了。你拿瘦肉精來賣給養豬戶,跟定會被養豬戶暴打——老子養的就是大肥豬,豬肉裏麵沒肥肉根本不好賣的。#愛奇文學iqiwxm!!小說更好更新更快

  所以國內爆出豬肉含有瘦肉精的問題,都是九十年代後期以及21世紀的課題了。

  拿張援朝來說,張援朝小時候喜歡吃的,就是母親炒肉菜之前,用豬肥肉切丁煸炒了油水之後炒出來油渣。

  到了21世紀,估計沒幾個人吃得下去油渣了,不過以前大家肚子裏缺油水嘛。油渣自然是上等食物了。

  所以根據購買力測算,此時人民幣應該維持對美元更高的匯率才算合理。

  按照綠色有機豬肉一元人民幣一斤,綠色有機牛肉十美元一斤的價格,1人民幣兌換十美元,才算是比較合理的兌換匯率。如果按照兩國有機綠色牛肉價格算匯率,差不多就是人民幣兌換美元一比二十了。不過哪怕21世紀中國人均豬肉占有量仍是世界最高的,牛肉在中國沒有這麽強大的影響力。

  就算按照這個真實購買力的匯率,美國工人一個月收入一千多美元,中國工人平均每個月收入五十元人民幣左右,按照購買力折合五百美元。這麽看,雙方差距就沒有那麽大了。而且雖然美國工人收入高,但是買房供房壓力也大,九十年代以前中國國企工人都是直接分房,公積金也是九十年代中期才有的。

  為了避免美國人量化發鈔大量割韭菜,有兩個辦法能做到,第一是調低美元對人民幣的官方匯率,想做這一點要人民幣能買到這些國家急需甚至必需購買的中國產品,人民幣的官方匯率才會被承認。

  第二是人民幣也跟著更加大幅度的量化寬鬆。也就是降低人民幣的購買力。

  曆史上,國內沒有拳頭出口產品。要進口的西方國家藥和蘇聯的武器,以及東歐國家的機械都是不可或缺的。

  這麽做也不能說錯。

  不過現在嘛,電子產品成了國內出口的拳頭產品。不到一年時間,對華約北約出口都在幾千萬的級別上。這時候再調低人民幣匯率,那就是跟自己過不去了。

  所以八零年這個匯率拐點在這個曆史上並沒有出現,手中外匯儲備增多的國家開始調高人民幣匯率,降低美元匯率——這幾年美國人本來就是在大量印錢吃鑄幣稅,自然不能讓他得逞。

  國內現在最落後的,就是票證製度,這也是生產力不足的時候沒辦法的辦法。其實歐美在戰爭期間,無一不是施行票證製度。中國也是學來的。

  蘇聯眼下還沒倒下,92年以前都可以說成是冷戰期間,國內不止一次的備戰備荒甚至做好了打第三次世界大戰的準備,大威力的手榴彈都準備了十幾億個,最後第三次世界大戰沒打起來,完全是因為中國已經做好了迎接第三次世界大戰的準備——以鬥爭求和平則和平存嘛,冷戰期間大家不斷的進行軍備競賽這年代也算戰爭年代了。

  沒幾天,林正道就接收到了各家報紙的采訪,畢竟以一年給工人發五千元左右的分紅,這還是建國以來第一次——以前公私合營的時候雖然也有四馬分肥製度。不過那些公私合營的商店和工廠,顯然沒賺過這麽多錢的。

  這不奇怪,林正道開的廠,基本上是技術壟斷型的企業,國家雖然自己也建立了一些同樣的流水線,不過那些流水線的產品都是服務軍工業或者科技教育的。要不是蘇聯敞開了買十六位處理器的芯片,隻怕國家的這些流水線還都是賠錢的。

  但是如果國家在國內外市場賣這些流水線的產品和五星電子廠搶生意的話,國家的名聲就先壞了,隻怕以後沒人敢帶著技術和資金來國內投資了。

  也就是和蘇聯主導的十六位處理器芯片換飛機的秘密交易才能插一手,反正這些飛機也不會出現在市場上。至於蘇聯買回去的芯片,造大型計算機和超級計算機還不夠用的。自然也不會出現在市場上。

  在五星電子廠記者招待會上,揮舞著小拳拳的林正道斬釘截鐵的說道:“我們不但要在鋼鐵產量上超英趕美,還要在人民生活水平上超英趕美。中國會富裕起來的,中國人的生活會好起來的。我們就是要讓那些歪果仁看看,中國的月亮比中國之外的世界其他地方更圓。”

  各報紙都拿出大篇幅報道的《東南亞神童回國建立新型工廠成為改革試點,四馬分肥工人年收入近萬元》文章一出,在社會上先掀起了軒然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