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大壓機工藝
作者:東方勝      更新:2020-05-18 01:22      字數:2393
  “我覺得你可以先把寫教學的事停一下,你寫的這些教材,別說現在的大學生完全看不懂,就是教授和這一方麵的專家也有很多不懂得地方。

  既然如此,不如抽出時間先完善八萬噸液壓機的圖紙和工藝。最近國內的大飛機已經完成設計了,據說如果是用三萬噸的液壓機,不能讓機身骨架一次成型,隻能分段鍛造,這樣使用壽命和精度都會達不到要求。”

  對方說的問題,林正道完全明白,當年運十下馬,就是因為造出的第一架運十飛機隻有幾百個小時的安全飛行壽命。這就是沒有大型液壓機鍛造的後果。一般情況下商業飛機安全飛行壽命都在一萬小時左右。

  國家當時下馬運十不是沒有三千萬的資金,而是幾百小時的飛行,根本賺不回這一架飛機的製造費用。所以,大飛機和大型液壓機應該是配套存在的。

  如今世界最大的液壓機是蘇聯的兩台七點五萬噸的模鍛液壓機。其次是法國的一台六點五萬噸的模鍛液壓機,不過法國這台也是從蘇聯進口的,誰讓蘇聯重工業實力強呢。就這樣,為了安全,法國空中客車的大型飛機起落架也都是送到蘇聯去鍛造。

  剩下的,英美都隻有四點五萬噸的模鍛液壓機。

  這也是為什麽21世紀空難事故最多,口碑最差的飛機是美國的波音飛機了。

  因為美國最大的四點五萬噸模鍛液壓機在三個蘇聯大哥哥麵前噸位最小,飛機機身和起落架強度不夠,波音飛機在空難事故中解體的次數是最多的——波音飛機飛著飛著就解體了,為這事好萊塢還拍攝過電影。不過拍了電影也沒辦法,美國重工業實力比蘇聯差太多,四點五萬噸以上的液壓機一直也沒造出來。所以波音飛機也就一直事故不斷。

  蘇聯和俄羅斯的空難事故更多的是因為飛行員的野蠻操作造成的——例如飛行員酒駕、危險天氣起落等。反正在作死能力上,毛子飛行員一直是頂尖的。

  後來國內有了八萬噸大壓機之後,立刻重啟了C919大飛機。而C919的安全飛行壽命最低也有一萬小時。

  製作大型液壓機,最重要的就是工藝,不然將三萬噸的液壓機放大兩倍半,八萬噸的大壓機不就出來了,事實上肯定沒有這麽簡單的事。不然國內早就開造了。

  八萬噸大壓機的梁柱結構打在地下用高標號的水泥澆築起來的部分就有十五米深——按照一層樓高三米計算,五層樓埋在地下作為地基。地上的部分更是高達十四層樓那麽高——足足四十二米。

  大壓機本身和車間是融為一體的。

  沒有完整的工藝,建造之前很多工藝都是經過一次次實驗論證之後得到的,要是靠著一拍腦袋,隨便給出一個數據,那就不是科學了。

  如果有了完整的工藝,按照工藝和圖紙上一步步去做就行,別的也不用考慮。建設速度自然會大大增加——事實上大部分時間都是花在工藝的可靠性論證實驗上麵。

  拿蘇聯人的七點五萬噸大壓機為例,已經用了六十多年,看樣子再用六十多年的問題不大。

  這八萬噸大壓機未來也是要用一百多年甚至更長時間的機械——就算未來十萬噸大壓機和十六萬噸的大壓機建造好了,也不是說八萬噸的大壓機就沒用了。還可以做一些外國大型模鍛件的加工。!¥愛奇文學iqiwxm¥…小說更好更新更快

  大飛機、新型戰鬥機、艦船上的重要零件都需要大壓機。按照當時總工的話來說:沒這個八萬噸的大壓機,很多東西都要受製於人,中國就不可能有自己的先進戰鬥機,裝備上的依賴,最後會變成軍事上的依賴,最後變成政治上的妥協。

  可以說,兩彈一星,讓國人第一次挺直了腰杆子不用怕外國人的核威懾,而八萬噸大壓機讓國人第二次挺直了腰杆子。

  因為自從大壓機投產,國內大飛機和各種新型戰鬥機也應運而生。以前各飛機廠不是沒有設計新型戰鬥機,而是在有大壓機之前,新型戰鬥機也是隻能存在於紙麵上。

  雖然以前林正道將自己定位為科研人員,最多是個講師,不過既然國家有需要,教材就先停一下,如今剛剛恢複高考才一年也不急於一時——恢複高考之前大學不是沒有學生,而是上大學不用考試,而是用推薦製度。

  其實國外的私立大學也都是用推薦製度——有人有關係的推薦生招滿了再招一部分考試優秀的學生提高整個學校的學業水平。至於沒什麽人脈學習也一般家長賊有錢的,那就靠家長捐款了,現在明白為什麽很多富豪例如陳某某雷某某移民美國之後第一時間就給美國大學捐款了吧。

  林正道應下了這件事,開始畫圖寫工藝。這件事也不是一兩天能做好的,當年八萬噸大壓機僅僅論證就用了五年。

  這個林正道穿越而來的平行世界雖然有了林正道給出最終的圖紙和工藝,論證可以大幹快上,不過至少五個星期的論證時間還是需要的。

  好在這論證的五個星期,林正道每天不斷的交出圖紙和工藝,算是邊設計,邊論證的不正常例子了。

  等到林正道重新將時間放在寫教材上,偶爾一天林正道從報紙上看到,國家論證八萬噸大壓機技術結束,將一次建造兩台八萬噸的大壓機。

  “真是大手筆啊。”

  其實也不奇怪,林正道以前的世界線上,國內是有著四點五萬噸、六萬噸和八萬噸三台大壓機的。對中國這麽大的工業化國家,一兩台大壓機根本不夠用。所以,當時國內在八萬噸大壓機造好之後,又設計出了十萬噸和十六萬噸的大壓機。

  而且像是各種異形零部件,造一個是費時最費錢費力的,沒落已久的21世紀英國海軍建造大航母一下就是同時造兩艘,就是為了攤低成本。

  造大壓機也差不多是這個道理,如果造一台大壓機成本是十億,造兩台成本不會超過十五億。一次造的越多越便宜——很多模具已經造出來了,用一次也是這點成本,用十次百次也是這點成本。

  這樣的消息對於外國人來說,根本不信的“可勁吹”也是屬於中國戰略欺騙的戰術之一,和美國人的太空大戰的前序登月工程,以及以前國內能撐住小孩的試驗田是一個道理的。

  某位後來的美國總統在美國成功登月後興奮得不行,跑去街上歡呼,路上遇到一位一臉平靜的美國老農,問他:“我們登上月球了,你為什麽不高興?”

  美國老農答曰:“好萊塢那群人什麽拍不出來的。”

  未來美國總統一想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