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 究極縫合怪葉開
作者:紙老虎灬      更新:2020-12-11 07:44      字數:5062
  四方炮台,駐紮在這裏的民團其實並不叫三元裏民團,他們的來源十分複雜,差不多就是廣州城左近的三元裏、蕭崗、黃埔等南海,增城各縣、甲民團總稱,隻不過其中來自三元裏附近的人最多而已。

  而帶領這支民團的,就是三元裏附近的士紳何元石,以及同為三元裏大族王家的一個族老。

  說實話吧,他們是肯定不想來守這個四方炮台的,撫標的副將把他們這些民團,直接扔在正麵麵對東莞的南坡。

  承諾的武器,隻送來了百來把破刀,十幾杆連槍托都快腐爛的鳥槍,糧食總共就送來了兩三百斤,還不夠這幾千民團吃一頓的呢,明顯是把他們當炮灰了。

  可他們又不得不來守,自從交趾的明王興起後,整個兩廣的客家人走路都帶風了,嘴裏動不動就說幹脆去交趾投靠宋王得良田發大財去。

  去不去交趾,何元石這種土人不在乎,甚至還希望他們都去了才好,何元石在乎的是,明王會不會給客家人撐腰?

  而等到複興海軍在虎門外出現,整個廣州城周圍的客家人,都興奮起來了。

  人人都把明王當成了客家人的大王,到處都在傳說明王入廣州後,就會為客家人張目,要殺光廣東的土人,把他們的家產都分給客家人。

  土客械鬥了這麽多年,雙方結的仇是真不小了,所以由不得他們這些土人不信,哪怕就是有萬一的可能,他們都要防著。

  因為土客械鬥可不單是械鬥,失敗的一方,往往全家族都會被殺的雞犬不留。

  而且確實南邊東莞和新安乃至惠州的客家人已經開始動起來了,所以何元石等人認為,他們不是在替朝廷賣命,而是在保自己的命,哪怕被當成了炮灰,他們也沒得選!

  他這個有些眼界的鄉紳都是如此想,那些大字不識一個的土人青壯就更相信了。

  人人都以為明王進了廣州,這粵省就要是客家人的天下,到時候他們這些土人個個死無葬身之地。

  “來了!來了!來了!”越秀山腳,何元石在歎息的時候,駐守在這裏的幾百民團士兵突然鼓噪了起來,一個騎著一匹矮黃馬的探子,嚎叫著衝進了民團營伍中。

  “稟告何老爺,那些客家人的隊伍來了,人山人海,怕不得有好幾萬,這可怎麽辦?”

  一個叫做李阿魚的哨探,看見何元石就半跪下大聲的稟告著。

  何元石看著這個呆頭呆腦李阿魚,氣得下巴上的胡子都翹起來了!

  稟告就稟告嘛,瞎叫喚什麽?

  剛想訓斥兩句,轉頭一想又忍住了,這三元裏雖然領頭的是何家和王家,但人口最多的卻是李家。

  現在周圍的幾百丁壯,大部分都是姓李的,大戰當頭,所以何元石生生忍住已經到了嘴邊的痛罵。

  “那你可看見他們打的什麽旗幟了?”

  “看見了!看見了!怕不得有好幾十麵大旗!”

  “那旗上寫的什麽?是何人為先鋒官?可看見惠州、東莞等地的客家人了沒?”

  李阿魚摸了摸頭,有些不好意思的看了何元石一眼。

  “好像有很多個大字,還有額,還有好些個我不認識,不過來的人穿著怪怪的號服,他們還有一些可凶的騎兵,我沒敢靠近!”

  撲你老某!

  何元石忍不住在心裏怒罵了一句,也就是說這李阿魚就看見來人了,但來的是誰,有沒有客家人在其中都沒看清楚!

  “來了!來了!來了!何老爺您快來看!”又是一陣驚慌的喊叫,一個本家的佃戶指著遠處招呼何元石。

  何元石爬上一塊大石頭,向著佃戶指的方向看去,遠處出現了仿佛無邊無際的大軍,雖然沒有幾萬人,但六七千肯定是有的!

  那些士兵果然都管著怪怪的軍服,不過這些軍服在李阿魚等人的眼中是怪怪的,但何元石卻知道那是什麽。

  前明的朱漆鐵笠,大紅分體罩裙,明製鐵紮甲,何元石忽然輕輕的歎了口氣,不知道心裏是什麽感覺。

  不過對麵來的明王軍,沒有直接來進攻,而是就在炮台大炮的射程外停了下來,不一會,一陣陣的號角聲響起,明王軍中立起來了幾麵大旗。

  山河奄有中華地,日月重開大明天!

  這是當先一麵大旗上寫的,不知道怎麽的,何元石突然覺得仿佛有什麽東西,重重的錘擊了一下他的心髒似的,緊接著,後麵又亮起來了幾麵大旗。

  大明兵部尚書、陳忠湣公諱邦彥!

  大明番禺侯、東閣大學士、禮兵部尚書陳文忠公諱子壯!

  大明增城侯、東閣大學士、吏部尚書張文烈公諱家玉!

  何元石一字一句的念完,隻覺得心中血氣翻騰,腦海裏如同有人拿著大鼓在敲。

  這三人,後世的人或許知道的並不詳細,但這個時代的廣東人,特別是廣州附近的漢人,沒幾個不知道的!

  哪怕就算不識字,也肯定聽過嶺南三忠,陳忠湣公、陳文忠公和張文烈公的名號。

  王家的族老這時候也急匆匆的跑了過來,他看著死死盯著對麵看的何元石,有些亂了方寸。

  “這可如何是好?這葉明王怎麽把嶺南三忠的旗號都打出來了?他是真要做洪武大帝嗎?難道他不是來當客家人皇帝的?”

  “來人!牽馬!”何元石看了王家族老一眼,什麽也沒對他說,反而爆喝一聲,讓人給他備馬!

  “元石,你這是要幹什麽去?”王家族老有些驚疑不定的喊道。

  “我要去痛罵對麵的交趾人,他們乃蠻夷也,有何麵目打出嶺南三忠的旗幟?有何本事敢自比洪武大帝?”

  何元石頭也不回的大喝了一聲,翻身上馬,疾馳而去,馬術竟然還不錯!

  何元石向著複興軍馳馬而去的時候,葉開也看見了,雖然不知道對麵來人是想幹什麽,但葉開知道,自己打出的這四麵旗幟,對於對麵的三元裏民團來說,衝擊力一定不小!

  因為葉開知道曆史上的三元裏抗英為什麽會發生,也知道他們心裏在想什麽。

  其實在這個時代來說,中國人也是沒有多少民族國家觀念的,這個時代,盛行的是忠義觀和夷夏之防。

  忠義觀,即效忠於皇帝,做個忠臣良民,但這種觀念,是有距離限製的。

  一般來說,離京城越近,這種觀念的氛圍就越強烈,但是到裏萬裏之外,尤其廣東這種臨海,民眾又多有出洋討生活的地方,他們對遠在京城的皇權及其所代表的皇朝,認同度實際上並不是太高,讀書人可能好一點,普羅大眾對這種觀念就要單薄的多。

  而夷夏之防,實際上就是身為天朝上國子民的自豪,和對周邊蠻夷的鄙視,挪到後世來說的話,也可以說成是變相的種族歧視。

  但這個自豪,或者說帶著優越感的歧視、輕視,在滿清入主中原後,已經被破壞的體無完膚了!

  對於廣東這一地的民眾來說,英國人當然是“夷”,但是,統治中國的滿洲人,在他們心目中也是“夷”。

  所以在鴉片戰爭時期,並不是咱們想的那樣全民同仇敵愾,反對侵略者。

  嗬嗬,要真是那樣的話,十幾條破船,幾千軍隊拿什麽能打趴下一個大帝國?

  事實上在鴉片戰爭中,廣東的民眾持有的,是一種略偏向英國人的中立姿態。

  而英國人也敏銳的抓住這個破綻,開始大做文章,開戰以後,義律用中文四處張貼布告,強調英軍的作戰對象是中國的朝廷,不是中國的民眾。

  他還對遠征的英官說,‘盡量少與民眾作對,不要激起他們的憤怒,這樣會更加方便我們進入廣州城!’

  這些布告還說,滿清調入廣東的軍隊才是民眾的禍害,想想你們祖先經受到的搶劫和掠奪,難道你們忘記了嗎?英人不是來與你們作戰的,反而還會是這座城市的保衛者。

  在這些布告的誘惑下,包括三元裏在內的廣州大批民眾,充當了英隊後援。

  他們背送彈藥,刺探情報,當向導,甚至是直接參與作戰,當然不是打英國人,而是幫英國人打滿清。

  據說當年,光是三元裏周圍,被檢舉揭發出來的幫英軍幹活的‘漢奸’,就有一千多人。

  想不到吧,為此琦善在連吃敗仗的情況下,上書向道光皇帝哭訴,說廣東已不堪作戰,原因就在於,民眾除了做漢奸之外,還都被英軍的小恩小惠誘惑收買,以助敵勢。

  稍早一點,林則徐也在各種場合痛罵‘漢奸’,說這些‘漢奸’有的穿著官兵的衣服,有的穿著洋人的衣服,既為英軍作帶路黨,還幫助英軍打清軍。

  嗬嗬!英國人萬裏而來,結果卻像是在本土作戰,滿清看著是保家衛國,實際上卻四麵皆敵,武器裝備訓練士氣還都比不上人家,不慘敗就有鬼了!

  究其願意,就是因為英國人對於廣東民眾來說是外夷入侵,滿清朝廷更是外夷入侵。

  這兩都是畜生,都是雜毛,沒一個好東西,幹脆誰給我錢,我就幫誰的忙!

  所以三元裏抗英,跟什麽反抗帝國主義入侵毛關係沒有,會爆發反抗,不是因為什麽愛國,恰恰是因為英軍中的阿三兵劣根性爆發。

  本來英軍為了獲得本地民眾的幫助,執行的是不刺激本地民眾的策略,但英軍中的某些人和阿三雇傭兵卻管不住褲襠。

  他們不但偷竊搶劫民眾的豬雞牛羊,還強奸了不少人,這下才把三元裏民眾給惹火了,幾天內從各地趕到廣州打紅毛的民團多達幾萬人,他們最後用土槍和農具,竟然還取得了一點小戰果。

  看見了嗎?如果這時候不是滿清這種殖民政權,而是大明的話,三四千英軍深入到了廣州附近,勝負如何還真不好說!

  而差不多四十年後,裝備遠不如滿清的南非祖魯人都能取得不錯的戰果,所以說真要是萬眾一心,1840年還在用褐貝斯的愛爾蘭人和阿三混合的三四千英軍能威脅到廣州城?開什麽玩笑!

  所以葉開篤定,隻要他打出大明的旗幟,打出嶺南三忠的威名,承諾分了旗人的田地。

  加上他本身還是廣東人,既可以說是嘉應州的客家人,也可以說是道滘的土人,這樣的究極縫合怪身份,難道還搞不定幾個民團?

  隻要搞定了三元裏民團,顯示出他葉大王不是來為客家人張目,而是聯合土客人複興漢家雄風的,這全兩廣的人還不都跟他走?

  “複兒!拿我的認旗去!”

  葉開對著身邊的李阿水喊了一聲,李複拱了拱手,從一個少年近衛手中拿過葉開的認旗,騎馬向著何元石馳去!

  “你們是何人?為何敢打出嶺南三忠的旗幟?陳忠湣公,陳文忠公,張文烈公乃是粵地的大忠臣,你們何德何能敢用他們的名號行事?”

  李阿水和何元石兩人隔著十餘步的時候,何元石憤怒的須發皆張,立在馬上大喝!

  李阿水輕輕的瞟了何元石一眼,“你是何等身份?竟敢阻我大軍,先報上名來,看你有沒有資格問我是何人?”

  “我乃庚子年鄉試第十四名,孝廉,三元裏民團總領何元石是也!”

  一聽到麵前這個就是三元裏民團的總領,李阿水想起了葉開的吩咐,他把手中的認旗重重的插在地上,然後兩手抱拳高舉在身體左側。

  “大明紹武天子六世外孫,抗清義士,增城守備葉秀芳六世孫,領有交趾、九真、日南三省,南洋北府、彭州、蘭州、登嘉樓四州,並有蘭芳大總督轄地,天命複興明王,為興漢家複河山,統帥精兵五萬駕臨此地!

  對麵來人,是漢兒的,就下馬迎王師,是漢奸的,就請留下你的人頭!”

  何元石嘴角抽了抽,這稱號還真是長啊!

  六世外孫,這玩意也能當數嗎?

  不過前明近支皇室早已被殺的絕嗣了,紹武天子雖然隻當了幾個月的天子,但好歹也是天子,而且還是在廣州城登基的,粵人對他還是很有感情的。

  還有這明王的先祖,竟然是抗清的增城守備,那就應該是張文烈公招募的義勇了,也算是他何元石的鄉親。

  更別提人家還不是空手來的,是帶來了幾萬大軍,背後還全有交趾和什麽南洋四州,以及蘭芳大總督之地。

  唔!

  可以幹了!

  萬一真打不過滿清,不是還能往交趾和南洋跑嘛!

  想到這裏,何元石一拱手,“敢問英雄,明王所來為何?是來替客家人張目的嗎?”

  “什麽替客家人張目!明王此來,是要率領我等漢兒複大明的,同是漢人,分什麽土客人,爭什麽三兩畝薄田,推翻了滿清,什麽榮華富貴沒有!”

  妥了!何元石心裏一定,果然,他原本就覺得這什麽明王是來替客家人張目的說法不靠譜,為帝王者當著眼天下才是,怎麽會自縛手腳,不過他心裏還有一點擔心。

  “敢問英雄在明王麾下所任何職?你所說可能作準?”

  “我乃明王義子,近衛軍統製,和義侯李複,我父親就是潮州人李阿水,二十年前在廣州被滿狗總督斬頭的李阿集,就是我伯父!”

  “李阿集?”何元石有點印象了,就是那個被當時的兩廣總督李侍堯抓住砍頭的大海盜。

  而李阿集是潮汕人,這個明王義子也是潮州人,潮州人可是標準的土人。

  “何元石見過李侯爺,請侯爺回稟明王殿下,請他稍安片刻,靜待何某佳音!

  另外還請李侯爺挑選精銳,這越秀山上有廣東巡撫撫標三營二千餘人,說不得還要明王天兵相助一二!”

  這就成了?

  李阿水都有點懵逼,是不是太快了點?

  你要不矜持一下?

  我還沒準備好呢!一個孝廉啊!這麽快就投靠了!

  不過懵逼的同時,李阿水還是拱手點頭同意了,他知道何元石的意思,三千多撫標精銳,光靠三元裏和蕭崗等地的幾千民團是打不過的,必須要有精銳的職業士兵才行!

  看見李阿水一拱手,何元石就騎著黃馬,顛顛的就往回趕了,他還得趕緊去和附近幾個民團的首領通氣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