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吞武裏大帝的宿命
作者:紙老虎灬      更新:2020-10-21 08:02      字數:2616
  葉家祖宅忠義廳今天又一次熱鬧起來了,比起上次拿著各懷鬼胎的氣氛,這次無疑要好了很多,四處都是道喜聲和歡笑聲。

  因為今天是分配勝利果實的日子,擊潰馬來人的抵抗之後,各房各家都行動了起來,凡是還沒來得及跑出北大年國境的馬來人,都被直接扣留了,這些人可都是免費的勞動力,可不能讓他們跑了!

  “暹羅國北大年副總督,坤爵葉氏福來大人到!”

  葉福來人還沒到,大聲的唱讚聲就先響起了,葉開留在北大年整訓隊伍的時候,葉福來則跟著威切披耶去了曼穀。

  他再次晉見了拉瑪一世,這次不但如願得到了北大年副總督之職,還將爵位提升為了坤,從有爵位的士變成了勳貴!

  葉福來笑眯眯的走了進來,還在吵吵鬧鬧的各房各家的族長、族老都趕忙站好了,完全不像以前開族會那樣鬧成一片。

  這是因為他們的利益雖然增加了,但是對於本家本房的控製力卻在不斷的減弱,現在整個北大年的葉家人都知道在這塊地方是誰說了算,他們的土地和銀子是誰分的,加上封官賜奴的誘惑,葉福來終於從一家族長,升級成了真正大權在握的‘國王’了。

  葉福來大腹便便的坐到了族長的座位上,等到葉開點頭示意後,他才慢條斯理的拿下了頭上的帽子,這一拿不要緊,直接把周圍的族老們嚇了一跳。

  “禮公!你的……你的頭上,這是怎麽回事啊?”江家族長哆哆嗦嗦的指著葉福來問道。

  原來葉福來已經把辮子剪了,現在他那肥肥的大頭上一根頭發絲都沒有,看起來就像是一尊彌勒佛。

  “惟真老弟不要大驚小怪的,既然要當這暹羅人的副總督,暹羅王又封我為坤,還把北大年這三千裏江山托付給我,我當然不能再留著辮子了!”葉福來喊著江家家主的字說道。

  “可是禮公,這辮子乃是我等唐人的標誌,朝廷可有留發不留頭的敕令,像禮公這等剪掉辮子,一旦被朝廷得知,恐怕就要治我等的殺頭大罪了啊!”

  江家家主嚇得說話都利索了,如果說葉開剪了辮子還可以說成是為了娶廣南阮氏的王女,可是葉福來把辮子剪了,在江家家主這樣的人看來,那就是叛逆了。

  “朝廷?什麽朝廷,北邊那個朝廷什麽時候管過我等?我等漢兒乃是千年華族,怎麽可以一直留著這蠻夷的辮子?再說了,大家的祖先可沒有留著這個辮子,剪了又有什麽不可?”

  葉開站了起來,他盯著江家家主狠狠地說了幾句,在他目光的逼視下,作為長輩的江家家主竟然膽怯的低下了頭,他們敢惹葉福來,可不敢惹葉開。

  “就是!我葉老四可不管什麽朝廷不朝廷的,那什麽朝廷給過咱麽什麽好處?娘的,除了繳稅就是繳稅,反正我是看清楚了,誰給我官當,誰給我分奴仆下人,我就跟誰走,這辮子,我還不要了!”

  老官迷六房四伯第一個出來力挺葉開,邊說還他邊從身上掏出一把剪刀,當著葉福來和葉開的麵就把辮子給剪了!

  “禮公,這一世王陛下到底允了我們葉家多少令尹?你就別藏著掖著了,快分老四我一個吧!”

  “你這老官迷!”葉福來大笑著從阿山手中的盒子裏,拿出了一份委任狀,還有一套暹羅特色的官服。

  “這也蘭縣的令尹,從今天起就是你老四的了,一世王還賜下了五百畝職田和五千畝的代管田,都是塔尼河邊的良田,允許你招募馬來奴隸二千人屯田,並賜予絹布金銀等!”

  六房四伯用與身材極不相稱的速度跑了過來,雙手接過委任狀就開始兩眼放光。

  “光宗耀祖啊!我葉老四真的當官了!”

  嗡嗡的談論聲驟然響起,暹羅雖然是化外小邦,但在南洋來說也要算是大國了,這個令尹還是挺有吸引力的!

  忠義廳中所有人的吸引力,都被六房四伯的官職、土地與奴隸給吸引了,沒人再去談論葉福來剪了辮子的事了。

  塔尼河邊的土地,除了賜給葉開的五萬畝以外,還剩下了四十萬畝,拉瑪一世本來是想將其中的最少一半,分給北大年的泰人部族,可他萬萬沒想到的是,這些泰人部族對於去塔尼河邊種地,根本就沒什麽興趣!

  他們本來人數就隻有不到五萬人,其中很大一部分還是奴隸,真正的自由民和士以及貴族,隻有區區七八千人,連一萬人都不到。

  現在又多了四十幾萬可以當做奴隸的馬來人,他們幹脆選擇占據了幾座城鎮,過上了壓榨馬來人的老爺日子。

  這麽好的逍遙日子不過,非要跑到蚊蟲眾多、鱷魚出沒的塔尼河邊去種地,傻子才樂意呢!

  誰願去誰去,反正他們是沒興趣的。

  葉開突然有點理解吞武裏大帝鄭信了,雖然後世的泰國政府一直對鄭信被推翻的原因諱莫如深,但穿越到這裏已經大半年的葉開,通過種種蛛絲馬跡,還是能大概猜得到原因。

  他覺得,一定是中國人的思維模式害了鄭信,中國人相信什麽,相信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相信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相信舍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相信努力就能出人頭地。

  鄭信很可能是在趕走緬甸人後,想要更進一步,把泰國打造成南洋第一強國,但是在推行的過程中,有一個東西阻止了他的計劃,這就是泰國人的奴隸製!

  在這種製度下,十八世紀末的泰國雖然有人口五百多萬,但其中大部分都是奴隸,真正的自由民以及自由民之上的士和貴族,不知道有沒有六十萬,加上天然就是自由民的華人,也不會超過六十五萬。

  這六十五萬人如果隻是要驅逐緬甸人,維持一個穩定的暹羅國是沒有問題的。

  因為暹羅人的薩克迪納製,實際上就是弱化版的分封奴隸製,隻要鄭信把身邊的貴族分封到暹羅各個城市,靠他們去管束當地的各族奴隸和抵抗緬甸人的騷擾就行,

  但是鄭信如果想要西拒緬甸、東吞真臘、老撾諸邦國,南收馬來半島,把泰國變成東南亞的巨無霸,讓自己成為秦始皇那樣的千古一帝,單靠這六十五萬人就不可能完成了,因為核心的人口和基本盤太小了!

  所以鄭信就把主意打到了其他幾百萬奴隸身上,要是泰國人的基本盤從六十幾萬人變成六百多萬人,他的‘小目標’不就可以實現了嘛!

  於是鄭信先是停止了分封貴族,接著幹脆取消了封爵體係,最後再拿薩克迪納製開刀,在全國劃郡縣派官吏,把地方權力收歸中央。

  可他完全沒想到一點,那就是泰國人並不是中國人,泰國的奴隸並沒有把他們的奴隸身份看成一種恥辱,也沒有強烈的改變自身地位的願望!

  至於中國人相信的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和舍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泰國人腦子裏就沒有這根弦!

  鄭信的改革最後惹惱了所有的暹羅貴族和官員,下麵的奴隸也不覺得他是在解放自己,連跟他出生入死的皇宮近衛軍都反對他。

  在這種不滿的堆積下,一年內皇宮近衛軍連續發動了兩次叛亂,這讓鄭信對於朝野的掌握徹底失控,最後被看準時機,連夜從真臘前線返回的拉瑪一世輕鬆篡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