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拉瑪一世的小目標
作者:紙老虎灬      更新:2020-05-25 16:50      字數:2569
  清邁府,這個後世泰國的第一大府和第二大城市現在並不繁華,因為整個十八世紀中,清邁都是泰國和緬甸兩國的拉鋸之地。

  雖然濱河兩岸土地肥沃、氣候宜人,但居住的人並不多,年年的兵災讓很多人選擇了逃離這裏。

  其實清邁現在還不能算作泰國的領土,統治這裏的是蘭納王帕召嘎維臘。

  他在前年也就是1782年,被拉瑪一世封為清邁召猛,並臣服於泰國,但由於清邁能從緬甸人斷斷續續兩百多年的統治中取得獨立,全是靠著吞武裏大帝鄭信和拉瑪一世。

  所以清邁雖然不能被看做泰國的一個府,但也不能看做藩屬,它介於兩者之間,隻有很小一點點的自主權。

  說起清邁的前身蘭納國,可能很多人都不熟悉,但要說道它的另外一個名字,熟悉曆史的中國人就都覺得似曾相識了,蘭納國以前被中國的中央政府稱之為八百媳婦國!

  清邁人不但和曼穀王朝的泰國人血統接近,還跟中國境內的西雙版納傣族人接近,甚至他們更接近於西雙版納的傣族人,兩地的語言都差不多。

  而實際上,泰民族就是西雙版納等地的傣族人不斷南遷形成的。

  在泰國,清邁人被稱為北部泰人,曼穀人則被稱為中部泰人,身居清邁的北部泰人因為裏離西雙版納近,所以語言等方麵和傣族人更接近。

  曼穀的中部泰人因為遷走的時間長、隔得較遠,所以語言上發生了一定的變化。

  當然後世泰國人是很不願意承認自己就是傣族人後裔的,因為他們覺得很沒麵子。

  甚至泰國人還煞有介事的宣傳自己出土了什麽文物,證明泰人千百年來就生活在這裏,他們不是中國傣族人的後裔,是本地土著雲雲。

  實際上,他們是不是,大家心裏都明白,等到中國強大了,估計他們又會像拉瑪一世自稱鄭信兒子那樣,巴巴的跑過來說自己就是傣族人南遷的,就是中國人。

  葉開穿著長筒靴子吃力的走著,從曼穀到清邁的路並不好走,雨林眾多,地上也泥濘的很。

  周圍傳來了大象的吼叫聲,在中南半島,大象有著崇高的地位,這種重達幾噸的叢林巨獸,訓練後是極為重要的戰爭武器和運輸工具,當然叢林裏行走更少不了它們。

  因為大象可以輕易的茂密的密林中開辟一條道路,還能把周圍的狼蟲虎豹、蟒蛇鱷魚嚇得逃之夭夭,更可以負重而行運送貨物。

  葉開他們現在走的路,就是大象開辟出來的,而且它們還不像中原的牛馬那樣金貴,需要伺候,大象完全用不著。

  餓了不需要什麽精飼料,隨便找些四處可見的水果就是,渴了它們自己就能找水喝,簡直是最好的叢林夥伴。

  葉開滿臉不爽的盯著葉家子弟腦後的辮子,恨不得拿刀子把它們全給割了!

  但這也是想想而已,他現在還沒建立起絕對的權威,在這個馬上就需要他們戰場賣命的時刻,任何會影響穩定的措施都不應該出現,但等到這仗打完,不同意剪辮子的,就回北大年吃自己去吧!

  不得不說人是有慣性的,哪怕是葉家這樣已經在南洋繁衍了兩百年的家族,都還是習慣性的受到了大陸的影響。

  他們需要從大陸吸收新鮮血液,需要來自大陸不斷的文化傳遞,他們需要與大陸上的族人有密切的聯係!

  人是有文化屬性的,如果葉家斷絕和大陸的聯係,或者把自己封閉起來,他們很快就會被南洋土著同化的,因為北大年的土著可不是隻有十來萬,他們有幾百萬。

  所以辮子這種東西,不知道從什麽時候起,就漸漸的出現在了北大年葉家子弟的頭上,現在更是成為了南洋華人的標配。

  除非你願意融入當地當土著,不然就頭上就得背著一條辮子,這樣別人才是認為你是唐人,是清國人。

  所以現在葉開要是提什麽剪辮子的事,是要出大問題的!

  哪怕他剪了辮子,葉福來都要用葉開要娶廣南公主這樣的理由來遮掩。

  在南洋弄個小國家不難,難的是如何剪掉南洋華人的頭上以及心理的辮子,讓他們跟自己走到一起!

  英坦山脈,這座位於清邁西邊的山脈是清邁城的天然屏障,他對於泰國人的意義,不亞於陰山山脈對於中國人的意義!

  這條山脈要是被泰國人控製的話,他們就可以沿著山脈修建起一座座的堡壘城池,把緬甸人徹底擋在湄南河平原以外。

  要是這座山脈被緬甸人控製的話,他們就可以居高臨下,從容的從緬甸國內調集軍隊和物資,然後俯衝而下,衝進泰國人的家園燒殺搶掠。

  曆史上阿瑜陀耶城N次被圍困,兩次被攻破,就是因為這塊西北的屏障不在泰國人手裏。

  拉瑪一世穿著一身淡黃色的泰式長袍,凝望著遠處若隱若現的英坦峰,自從一百多年前被東籲王朝緬王莽應龍占領後,泰人就再也沒有奪回過這裏。

  自己兒時的夥伴鄭信之所以現在還被泰人銘記,就是因為他驅逐了緬人,將泰人從成為奴隸的邊緣解救了出來!

  而現在,他將要去完成吞武裏大帝的也沒有完成的事情,徹底奪取英坦山脈,並奪回周邊的清萊、清盛,完成前所未有的偉業!

  “父親!帕召嘎維臘來了,越南將軍阮文誠也在殿外求見!”拉瑪一世發愣的時候,有些禿頂的王子伊刹羅頌吞走了進來,這位就是後來的拉瑪二世。

  英年早禿這種在別人看來有損威儀的事情,在佛教興盛的泰國卻不一樣,特別是伊刹羅頌吞這種中間禿,兩邊隻有一點點毛發的禿頂,被認為是與佛有緣,當然這也不排除是拉瑪二世故意放出去給自己臉上貼金的。

  “有緬甸人的消息嗎?波道帕耶(緬王孟雲)不可能對我們的行動一無所知的,可我們一直沒找到緬人的主力,他們到底去哪了?”拉瑪一世頭也沒回的問道。

  此時在位的緬甸國王孟雲,是貢榜王朝開創者、緬甸人驅逐孟族人的民族英雄—雍籍牙的第四子,貢榜王朝第六任國王,也是緬甸曆史上著名的有為之君。

  所以拉瑪一世才覺得有些不對勁,英坦山脈對於緬甸人同樣重要,沒有英坦山脈他們就得由攻變守。

  曆來失去英坦山脈就是緬人王朝走向衰落的標誌,在拉瑪一世看來,緬王孟雲是不可能不管英坦山脈的。

  “還沒發現,不過英坦山雖然遼闊,但能走的道路隻有那麽幾條,緬人就是想要搞什麽突襲也瞞不過我們的,孩兒認為隻要我們占領了清盛城,占據了山上的威漆堡要塞,緬人就算有什麽詭計,那也無濟於事了!”

  “哦?那依你看,我們應該怎麽做?”拉瑪一世轉過頭來看著自己的兒子問道。

  拉瑪二世沉吟了片刻,他的母親是拉瑪一世的結發妻子,但因為拉瑪一世極度寵信萬妃,導致他的母親一直都沒有得到王後的封號。

  如果不是萬妃沒有子嗣的話,他這個王世子的位置都不一定穩固,他有點摸不透這個一直不是很滿意他的父親問這句話,到底是什麽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