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皇帝要親征
作者:柒易71      更新:2020-03-04 16:31      字數:2170
  對於李治所說的善始善終,李弘沒有想太多,在他看來不過是一個清流縣令搶軍功而已。

  難道還能牽扯出什麽大麻煩不成?

  冥冥之中……

  李治的心情不錯,上官儀離開後,他又同李弘說了會話,左拐右拐話題竟轉到了太宗皇帝身上。

  “當初先皇東征高句麗,我在長安監國,與耶耶……你祖父每日書信不斷,免得掛懷。且朝中大事,皆記於大內書上,每日傳於遼東。隻是路途遙遠,書信往往不能及時送達……”說到此處,李治突然話風一轉,“前些日子五郎陪著你阿娘代政,有大臣在我麵前稱讚你處事不驚,比去年大有長進。”

  李弘回想了一下自己陪著皇後代政的那些日子,一時間竟不知道該如何總結自己幹了啥,啥都沒幹?又顯得有些誇張……

  又聽李治說起去年的事,他一聽就知道指的是去年那次虎頭蛇尾的監國。

  這已經算是李弘擺脫不掉的黑曆史了,能咋辦?隻能盡快將話題轉移到別處。

  “兒也自覺這一年多長進了不少。”

  李治啞然,頓了頓笑道:“那來年就讓你阿娘助你監國可好?”

  李弘好奇問道:“難道阿耶明年還需繼續養病嗎?”

  “自是不必!”皇帝意氣風發地昂起頭,“朕謀劃明年親征高句麗,屆時兵分兩路,一路由百濟向北,一路由遼東向西南,定要畢其功於一役,一戰而定之!”

  一戰而定?

  李弘雖然從來沒領兵打過仗,但資訊豐富的後世,各類戰役的分析一應俱全,真要是指揮兩軍交戰可能會兩眼一抹黑,但討論戰略啥的……紙上談兵,誰不會啊!

  以李弘的了解,此前攻略的百濟,按照其所獻戶籍輿圖,百濟分為五部,分統三十七郡,共兩百餘城,戶約七十六萬。

  若非百濟王族起了內訌,且軍隊戰力比常年與大唐作戰的高句麗低上許多,一戰而定何其艱難。

  須知如今的大唐,總共也不過四百四十餘萬戶,百濟戶數是大唐的足足六分之一。

  而且百濟與新羅、高句麗一樣,都是以農耕為主,不似遊獵民族那般有個小土城就算是城池了。

  蟻附攻城的方式不適合施行精兵製的大唐,蘇定方攻百濟時也是先圍而不攻,然後等到了城內投降。

  諸多堅守不降的城池,算是大唐攻打高句麗最大的難點。

  高句麗西北部新城、安市、建安三座城池難以攻陷,唐軍又不可能複製隋煬帝昔日指揮軍隊放棄糧道,隻攜帶部分補給直奔平壤的行徑。

  等到補給耗盡,見到城高池深的平壤,軍心已喪。

  過去的曆史早已證明,那可真蠢。

  見小太子欲言又止,李治大大方方地表示,不必諱言。

  “兒聽聞遼東苦寒,每到秋季必有大雨,阿耶身體方才好轉,行軍勞累,如何能成行?”李弘勸道。

  “況且百濟尚有叛亂,難以供給糧草,兒以為不如先經略百濟,若能使百濟州縣如同我大唐之州縣一般,到時以我大唐之軍力,附以百濟之糧草,難道不是穩妥之法嗎?”

  這其實是李弘在之後百濟人口後閑暇時自己估摸的,也不知道有多少可行性,說出來其實也想讓皇帝評判一下的意思。

  七十六萬戶交上來的賦稅,不香嗎?

  可惜這件事做起來遠沒有說的這麽簡單。

  蘇定方攻下百濟後,皇帝便有詔,以百濟舊部分為五都督府,還是按照羈縻州的法子,借助當地的酋長等人來掌控百濟。

  為了安撫百濟臣民,收攏人心,還下詔免給複三年,即免收三年賦稅。

  羈縻州需要上繳的賦稅原本要比治內州縣少得多,畢竟有中間商賺差價。不過蚊子再小也是肉,再小的肉乘以七十六萬都能變成一塊大肥肉。

  當然,羈縻州並非沒有可取之處,實際上,設立羈縻州是最快安定百濟的法子,事實也證明它卓有成效,所以即便此時在百濟的唐軍隻有萬餘,但百濟的叛亂仍隻有二十餘城參與。

  見小太子一本正經的點評國事,皇帝心中頗有幾分欣慰,回應道:“我的身體我自己清楚,吾兒不必擔憂,”

  李弘心底暗暗吐槽:“又不是說不擔憂就能不擔憂的,風疾隻是緩解,又沒痊愈……真不知哪來的自信……”

  李治不知道李弘內心的想法,繼續說道:“至於五郎所說糧草一事,屆時借助海運,兼新羅助力,必無憂矣!倒是經略百濟,日後五郎可同政事堂的相公們細細商議……五郎若是對軍略感興趣,不妨請教英國公,可需阿耶給英國公下道詔書?讓他隔幾日便去東宮教導你?”

  雖說李弘對李勣很感興趣,但他一聽到教導二字,頭都大了,立馬苦著臉拒絕道:“阿耶,大可不必,兒才學完了《論語》,還有《尚書》待讀,真沒精力再學軍略了……日後再說,日後再說……”

  聞言皇帝笑罵道:“也不知你現在為何變得如此憊懶,但待數月後阿耶出征,別忘了每日與大內書一道送上你的手書!阿耶也會每日與你等回信。”

  聽到一句“你等”,李弘靈機一動,問道:“阿耶欲親征高句麗之事阿娘可曾知曉?”

  皇帝臉上表情登時一僵。

  李治也知道他親征最大的阻礙大概會來自皇後,而他向來拿皇後沒什麽辦法。

  “待日後再與你阿娘分說,倒是你,今日之事記住不可透露給你阿娘。”皇帝直接下了封口令和逐客令,“天色不早,五郎且先回行營吧!”

  李弘看向日頭的位置,嘴角抽了抽,回道:“冬日晝短,兒便先回行營去了。”

  李弘拜別皇帝,等見到閆莊騎上馬,他才猛然想起,自己此行的兩個目的還有一個沒得到明確答複呢,也不知道皇帝會怎麽處置郭待封。

  想了想,李弘問閻莊道:“閻郎將,太子家令寺缺一丞,不知閻郎將可願兼任?”

  騎馬行進途中不便行禮,閻莊便在馬上拱手道:“固所願也,不敢請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