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三司推事
作者:柒易71      更新:2020-03-04 16:31      字數:2248
  蘇定方的話擲地有聲,在場的將軍沒一個有異議的。

  皇帝李治開口說道:“弘兒已觀政數月,若讓你處置,該當如何?”

  “兒以為清流縣何止一歸鄉府兵,許州毗鄰洛州,不如派遣三司官員往清流縣查案。”李弘答道。

  在本朝,成為定製的三司隻有一種,即由禦史台(侍禦史)、中書(中書舍人)、門下(給事中)組成的“三司受事”,是皇帝之下職權最高的上訴審級機構,每日於朝中理事,《永徽律疏》中便有此記載。

  但三司隻有監督審核、上奏之權,若是發現刑部、大理寺、地方司法出現冤假錯案,一般發回重審,嚴重者上疏奏請多司共同重審。通常隻接受訴訟,不直接審訊人犯、處斷獄案。

  隻有一種情況例外,那就是皇帝親命會審,以三司(通常派出禦史)與刑部、大理寺共同審理。

  這樣,禦史台、刑部、大理寺有組成了“三司推事”中的三司,但此三司並非常設,往往會因為皇帝的旨意而成。

  倘若王小娘子去的是洛陽,而且行事妥當沒被當成逃奴抓去,那麽她最先做的應該是訴狀於大理寺,若大理寺不理會,她就可以直接上訴於三司。

  基本上一切順利的話,三司正常運轉,王小娘子父親的冤屈便可伸張。

  雖說現實往往沒有理論上這麽簡單。

  而李弘所指的三司其實主要是指後者,即禦史台、刑部、大理寺,共同派遣官員前往清流查證。

  皇帝當然能夠理解李弘的意思,說道:“就依弘兒所願……”說罷轉頭吩咐身邊的內侍,“去喚上官遊韶前來。”

  見李治派人去找上官儀,李弘便知道王小娘子的事情已經解決大半,剩下隻要靜候接過就行了。

  “方才,五郎說追到營地又是怎麽回事?”皇帝又問道。

  李弘抬頭,卻沒從皇帝臉上看出半點情緒,隻能硬著頭皮按照自己臨時想到的思路說道:“難不成郭中郎沒說?”

  瞥見郭待封臉色有些慘白,李弘膽氣更壯了些,繼續說道:“在我快到營地的時候,郭中郎才帶兵從營地方向迎來,來勢洶洶,當時我旁邊的左衛率郎將閻莊還誤會有人來襲,險些刀兵相向。”

  “夠了!”李治打斷了李弘的話,反過頭來問左威衛曲將軍道:“曲崇裕,你如何說?”

  曲崇裕當即頓首:“臣禦下不嚴,臣有罪。”

  “都退下吧。”皇帝轉身擺擺手,不欲多言。

  曲崇裕聞言隻是再度頓首,起身後拉著將頭埋在地上的郭待封離開。

  蘇定方等人也都依次離座,李弘正不知何去何從,聽得皇帝一句“五郎留下。”後,反而安了心。

  不多時,除了父子二人,周圍隻餘些內侍了,皇帝屏退左右,在早已鋪好的毯子上席地而坐,李弘也順著李治的示意坐在旁邊。

  “五郎太心急了!”李治突然說道。

  “啊?”

  見李弘一臉困惑,李治不以為怒,解釋道:“郭待封跋扈,你心中不喜,方才剛來時為情勢所迫,不得不原宥,心中想必十分不快吧。”

  “嗯……”被說中了心事,李弘笑臉微微一紅,隻好對著李治稍稍露齒一笑。還別說,李弘曾對著銅鏡照過,笑起來還挺萌的。

  賣萌可恥,但誰讓他年紀小呢!

  李治伸手揉了揉小太子的腦袋,往往在這種時候,他才能真正意識到自己寄予厚望的小太子也才九虛歲而已。

  念及此處,看著小太子乖巧的模樣,李治心中突然冒出一個念頭——“自己是不是對五郎太過嚴苛了?”隻是聯想到自身的風疾,還是未能動搖。

  不過語氣還是難免柔和了些:“弘兒方才暗示郭待封跋扈,你以為除了我之外旁人聽不出你的心思嗎?”

  皇帝的語氣漸漸嚴肅:“亂之所生也,則言語以為階。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幾事不密則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今日你讓大臣們輕易看穿你的想法秉性,來日難道不會有佞臣借此滿足其私欲?”

  “兒受教!”李弘鄭重地拜手道。

  “那你倒是說說你原本該怎麽做?”李治考校道。

  李弘猶豫片刻,試探著說道:“莫不如讓閻當時上疏?”

  閻當時即閻莊,“當時”為其字。

  李治還算滿意地點了點頭,他的兒子,果真如他幼時那般聰穎。

  既然提到了皇帝李治親自選派的閻莊,他不免要多囑托兩句。

  “既然提到閻莊,那閻莊的家世出身你可曾了解?”

  李弘答道:“略知一二,工部閻尚書是其叔父……”

  “閻莊性肖其父,敦厚穩重,可倚為心腹。而今閻莊為郎將,來日不妨上疏請升其為中郎將,過個幾年,若是其人堪用,進可遷為東宮六率軍府衛率,退則擇其所長,東宮家令、率更令……”

  東宮六率之長官即稱率,如左衛率府的長官就是太子左衛率,右司禦率府的次官叫做太子右司禦衛副率。東宮六率雖也統領府兵,但名下折衝府的數量與南衙十二衛根本沒得比。

  李治講得很細致,聽完後,李弘立馬學以致用,問道:“阿耶,能否讓閻莊兼任家令寺寺丞,也便於讓我了解閻莊的才能,我觀朝中不少大臣皆有兼任。”

  誰知李弘剛說完,皇帝就笑出了聲:“讓一個正五品的郎將兼任從七品的寺丞,虧得弘兒你想得出來!罷了罷了,你回去時跟閻莊提一提,而後你便上疏吧!”

  說起來,這算是父子自皇帝修養後的第一次長談,李治說了一會兒,話匣子便止不住了。

  “東宮官署本身就是參照朝堂而設,今之東宮屬官若非必要皆為空缺,弘兒得暇不妨留意,如有所求,上疏即可,隻是須記得一條,寧缺毋濫,若是有才德不配位的、濫竽充數的,阿耶定不饒你。”

  正說著,內侍已經領著上官儀在不遠處候著了,皇帝也自覺說的七七八八,便讓內侍將上官儀領到近前來,讓李弘詳敘清流縣令一事。

  在上官儀離開前,李治說道:“此事既然是五郎提出的,那後續便該由五郎來處理,這才叫善始善終。遊韶,待會安排下去,三司官員查案歸來後須先將進展報與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