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冬狩
作者:柒易71      更新:2020-03-04 16:31      字數:2210
  獻俘儀式後,皇帝興致高昂,這十來日身體被張文仲調理的屬實不錯。不過興致一起,皇帝就想搞點幺蛾子出來。

  很快,李弘就知道了皇帝的決定。

  “什麽?冬狩?”

  皇帝在床榻上憋屈了十多天後,冬狩之事也沒打算和大臣們商議個兩三天,就這麽突然的宣布了。

  東宮之中,采薇正幫著李弘準備隨行的衣物物品。

  “五郎平日裏總想著出宮,而今去許州,為何沒見五郎高興呢?”

  李弘呈一個大字躺在床榻上,聯想到自己的騎術和年紀,喟然一歎,隻能看著別人打獵了。

  因為年紀尚小,他到現在都還沒策馬奔騰過一次呢!

  “況且,雖然我跟著去了,但我敢保證,郭師一定也會跟著去的!”

  以李弘對郭瑜的了解,上回他就對李弘借機落下很多功課很不滿,但參政是正事,他不能阻止。

  不過這回,圍獵可不是什麽非參加不可的正事,而且以李弘的年紀就算參與圍獵也幹不了什麽,不如進學。而一旦郭瑜有此請求,皇帝也一定會欣然同意的。

  事實果然不出李弘所料,冬狩對於他而言,隻是換了個地方讀書罷了。

  李弘還多了兩個難兄難弟,李賢和李顯。

  兩人與李弘不是一個老師,作為太子,其實和其他兄弟的區別挺明顯。往小的說,李弘能被稱為“殿下”,而兩人隻能被稱為大王,和代王一個音;往大了說就是將來的皇位了。

  盡管李弘的兩個弟弟隻差了一歲,但兩人學文的進度卻不盡相同,李賢明顯要聰慧許多,甚至其背文章的速度比李弘還快。

  郭瑜偶爾聽聞,還說來勉勵李弘,但結果嘛……自然是沒有結果的。

  郭瑜甚至有些後悔,在一年前的東來的車架上就不該放鬆對太子的要求,他相當懷念失憶沒多久的那個拘謹的小太子,哪像如今……

  “郭師,吾今日讀韓子《五蠹》,其中記有一事。一魯人隨國君而戰,三戰三逃,孔子問其故,對曰:‘吾有老父,身死莫之養也。’仲尼以為其孝,舉薦他為官……我私以為不可因其孝而免其臨陣脫逃之罪,從而助長士卒逃亡之風,怎可為了弘揚孝道而使軍法崩壞?時值亂世,若無軍備,國將何存?”

  郭瑜打起了精神……

  皇帝冬狩帶的人比上回幸合璧宮時還要多,旁的不說,剛剛新封的位於國公母、妻之上的一品榮國夫人就隨聖駕來到了許州。榮國夫人不是旁人,正是李弘的外祖母,原代國夫人。

  李弘覺著大概是皇帝為了感謝皇後這十來日代政的辛勞,不過這也提醒了李弘,好像從他引薦張文仲到現在皇帝半句沒提他的獎賞,總不能是郭瑜貼身許州遊吧。

  李弘對獎賞沒什麽渴望,上回皇帝賞賜的三萬段帛還安靜地躺在東宮的庫房裏呢!除了某些特殊日子借機施恩於身邊的宮人內侍以作籠絡,李弘還真沒什麽花銷。

  與榮國夫人同行的還有賀蘭氏三人,包括賀蘭敏之。

  說起來,賀蘭氏也曾輝煌一時,但自隋唐以來,逐漸沒落,前段時間周國公武元慶的死訊傳來,周國公之位空缺。不出意外的話,三年之後孝期一過,隻要沒人自己作死,武敏之就會成為新的周國公了。

  李弘統共就沒見過賀蘭敏之幾次,也就這次冬狩路上接觸的時間多些。賀蘭敏之留給李弘的固有印象就是一個舉止輕浮的紈絝,最大的優點就是長得漂亮,生了一張美人臉。

  然而李弘對男風半點興趣都無。若是想看美人了,不說身邊的采薇,單論姿色殊麗,賀蘭歆哪裏比她的哥哥差了。

  說起來,就是李弘自己,小小年紀也自信可以擔得一句豐神俊朗。

  賀蘭敏之和李弘相熟的同齡青年李敬業相比……嗯……在李弘心中,好像沒什麽可比性。

  李弘倒是偶然聽賀蘭歆說起過一次賀蘭敏之頗有文采,對其中的可信度,李弘深表疑慮。

  對於容貌殊麗的賀蘭歆,李弘其實沒啥非分之想,也不知道是受到還未成年的身體影響,還是因為接觸的少。李弘對賀蘭歆最強烈的觀感是好奇,好奇她跟皇帝之間存不存在某種不可言明的關係……就他的觀察來看,唯一可以確定的是,賀蘭歆大概率知道皇帝與其母韓國夫人之間的真實關係。

  這也算是李弘的惡趣味了。

  許州在洛州之東南,與之相鄰,到許州的第二天,皇帝就舉辦了一場晚宴,主菜是白天獵取的獵物。

  既有宴會,少不得要作詩。在皇帝的宴會中,最常見的自然是頌聖詩。

  正所謂上行下效,皇帝喜歡,許敬宗、李義府、上官儀……個個擅長此道。

  李弘坐在皇帝手側,看著他們出口成章,心中暗暗腹誹,也不知是不是提前準備的詩句……反正對他來說,哪怕提前個三五天準備,怕也堆疊不出這麽多華麗的辭藻。

  也就背背以前記下的古詩詞大概才能這麽流暢,可惜高考後很多都丟到了腦後,長篇大都記不得了。

  宴會上,許敬宗正拱手向皇帝致意道:“今日狩獵歸來,恰逢小雪,歸至行營,心有所感,以詩寄之。”

  皇帝當即端起酒杯,以酒祝之。

  許敬宗喝完一杯酒,頓了頓,朗聲緩緩念道:“

  許州表奇貺,閟竹應遐巡。

  何如禦京洛,流霰下天津。

  忽若瓊林曙,俄同李徑春。

  姑峰映仙質,郢路雜歌塵。

  伏檻觀花瑞,稱觴慶冬積。

  飄河共瀉銀,委樹還重璧。

  連山分掩翠,綿霄遠韜碧。

  千裏遍浮空,五軔鹹淪跡。

  機前輝裂素,池上伴淩波。

  騰華承玉宇,凝照混金娥。

  是日鬆筠性,欣奉柏梁歌。”

  一直到許敬宗念完,李弘都沒明白他的詩到底啥意思,有沒有像他以前做過的古詩賞析題那樣表達了自己的什麽什麽之情。

  在他的記憶中,大概率是孤獨寂寞之類的,但這顯然不應景……嗯,應該是崇敬之情,但許少師現在應該不需要這麽諂媚了……李弘腦海中漫無邊際的瞎想著,打發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