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衝突
作者:柒易71      更新:2020-03-04 16:31      字數:2214
  “看起來李義府這些年囂張跋扈得罪了不少人……隻是,他們就不怕我把他們賣給李義府嗎?”在回文思殿的路上,李弘心中思索著。

  又側頭看了一眼落後自己一步的裴炎,如果李弘真的把方才發生的一切當成巧合,那他就真的是傻子了,這些天觀政也白觀了。

  隻是……是早有預謀還是順勢而為?

  李弘沒有細想,反正他早已打定主意,隻要李義府不是旗幟鮮明的與自己作對,該忍還是要忍的。畢竟真要鬧起來,即使隻被牽連到一點,李弘也是血虧,實在是如今的李弘沒有競爭的本錢。

  並且李義府的敵人並不少,隻是如今李義府權勢正盛,明麵上的政敵皆被打壓,暗地裏的早就隱藏起來。

  李弘不願意成為別人的刀,當然,如果有刀捅向李義府,李弘也不介意暗地裏小小地幫著用點力,不過最大可能的做法還是靜觀其變。

  畢竟此前的多次接觸,李弘與李義府之間雖然沒起什麽衝突,但李弘明顯地感覺到李義府對他毫無尊重之心,隻把他當成一個不諳世事的孩子。

  還是那句話,在李貓真正向李弘伸出爪牙之前,李弘與整個東宮實際上的官屬都不會主動去和一個手握大權的宰相為敵。

  回到思政殿,李弘看到一位紫袍官員正在武皇後麵前奏對,隻是他看著背影……怎麽這麽像李義府呢。

  聽到聲音,李弘直接確定了,還真的是走到哪都躲不掉李貓。

  不過李弘進來時沒人阻攔,見狀,他安安靜靜的跪坐在一旁,豎起耳朵。裴炎更是避到了另一邊。

  不過聽了幾句,李弘就沒了興趣,說的俱是李弘不知道姓名的官員升遷問題。

  李弘注意到,皇後麵前的公文已經去了大半,隻能說武皇後的政治能力真不是吹的,他出入前後哪有多長的時間。

  眼見著奏對到了尾聲,李義府也已經起身告退,李弘還沒有什麽動作,就聽見李義府對著自己斥責道:

  “殿下不在東宮靜心讀書,反而在文思殿中無所事事,卻是何故?”

  這一刻,李弘突然想到一句話,人無傷虎意,虎有害人心。嗯,老虎也是貓科動物,沒毛病。

  早些日子的稍稍退讓並不意味著軟弱,李弘當即反聲嗆道:“我原本知道李尚書身為同中書門下三品十分忙碌,卻未曾想到,李尚書竟然已經忙碌到連聖人上午才擬定的敕書都來不及翻看一眼的地步了!”

  李弘的反擊明顯出乎李義府的預料,這顯然不是大名鼎鼎的李貓所能忍受的,還欲再說,卻聽得皇後殿下怒道:“在文思殿中爭吵,成何體統!”

  李義府當即閉口不言。

  李弘也老老實實地坐在原地。

  “卿自去。”武皇後對李義府如是說道,待到李義府昂首挺胸地走後,皇後招了招手,讓李弘坐到她的身邊去,同時擯退左右。

  “說吧,到底怎麽回事?”武皇後揉著眉角,話語間略帶一絲疲倦。

  “這我可不知道,阿娘得去問李尚書啊!”話音剛落,李弘身體往後一靠,躲過了武皇後伸過來的手,還好他早有準備。

  “你真的什麽都不知道?”皇後顯然不好忽悠。

  李弘都不用裝,他真的覺得自己很無辜:“我什麽都沒做,不知道為何他總是針對我!”

  “你沒聽說過什麽閑言碎語?”皇後皺著眉頭,問道。

  “阿娘說的是那個大理寺丞的案件吧!那是之後聽說的,再說了,這個案子後來阿耶不是讓結案了嗎?所傳的不過是流言蜚語而已。”

  大概是相信了李弘,皇後沒再繼續追問,審視著李弘一番後反而說道:“宰相是國之幹城,不可因些許風言風語而刻意疏遠。明日吏部尚書來,我會提點他一二……倒是你,你的性子阿娘如何不清楚?再見他時不可耍小性子,當以禮相待。”

  李弘自然是點頭稱是。

  隻有母子二人,武皇後還不至於厚黑地說什麽“當因宰相訓斥反思自己的過錯”這類的話,實際上她對李義府的作風也早有耳聞。

  隻不過現在的李義府可堪重用,又是當年第一個聲援改立皇後的,所以耳聞的種種也隻是風聞而已。

  若不是涉及到長子,武皇後大概連提點都不會有。由於當年立後之功,不管是在皇帝還是皇後心中,李義府都是值得信任的,而且還可堪大任,在這種前提下,小小的私德問題,真的不值一提。

  除卻某些特殊時期,比如立子殺母的北魏。大多數時候,母憑子貴、子憑母貴本就是相輔相成的。

  現在的皇後與太子,說一句母子一體絕對不為過。

  稍晚一些,皇後帶著李弘去照顧皇帝,丈夫與朝政之間的輕重皇後分得很清楚。

  第二日,李弘果然看到皇後特意在文思殿留下了李義府,而他則被趕了出來。

  雖然不知道皇後到底對李義府說了啥,但李義府出殿時,李弘隔得遠遠地都能看出他心情不佳。

  後來,李義府見到李弘果然謙敬有禮,李弘同樣笑臉以待。隻是,李弘偶爾看到李義府臉上時常存在的笑容,心中總是不由自主地浮現出一個成語——笑裏藏刀!

  就這樣,李弘一天中大半時間跟著皇後殿下,有時也會被皇後親手教著如何處理公文,有時自己在思政殿看過往的奏疏批文……得益於洗馬郭瑜的堅持要求,還有時在東宮中被逼著讀書……

  轉眼間過了十餘日,張文仲宣布雖然皇帝的風疾還是無法根治,但近幾年都不會有失明之憂了。

  李弘覺著,得虧張文仲在一眾禦醫束手無策的時候讓皇帝重見光明,否則就以他的說話方式,早被打板子了。

  同時,蘇定方也終於帶著俘虜的百濟國主以下貴族來到了洛陽。

  皇帝康複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則天門觀蘇定方獻俘。

  大概是獻俘的次數多了,官員們駕輕就熟,在獻俘當日才開始布置,偏偏還沒什麽疏漏。

  皇帝赦免了百濟王扶餘義慈、太子隆等五十八人,但估計除了率先投降的扶餘隆與其子扶餘文思,恐怕其他人這輩子都回不到百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