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羈縻州
作者:柒易71      更新:2020-03-04 16:31      字數:2173
  羈縻州始設於高祖朝,當時戰亂剛止,百廢待興,整個大唐在冊不過兩百萬戶。

  隋末亂世,百姓或因戰亂而亡,或避於山野,單人口就相較於開皇五年的八百九十萬戶銳減四分之三。

  完全不像某些曆史發明家所說的李唐坐享其成,竊取了亡國的“千古一帝”楊廣的“千秋偉業”。

  當時,華夏在突厥的威脅下甚至於差點重演了一回五胡亂華。亂世之中北方的幾方勢力不得不在互相攻伐的同時與突厥委曲求全,當時的李淵也不能例外。

  兩百萬戶,連中原的部分耕地都隻能無奈拋荒,哪有足夠的人力去充實偏遠邊境。

  外加府兵製以農為兵本身的缺陷——不利於長期駐守、越是偏遠越難以成行……

  是以偏遠邊鎮,往往隻能冊封各異族首領,以此節約兵力、人力,遂成羈縻州府。

  朝中雖有冊封之權,但各羈縻州都督大多世襲,久而久之,到如今已有尾大不掉之勢。

  但懾於大唐軍威,各羈縻州大都不敢有所妄動,對於朝中的詔令,也普遍遵行。偶有叛亂,有時大唐甚至不用出兵,隻需借用周邊羈縻州府兵馬即可。

  隻是各羈縻州府暗地裏的小動作是免不了的,也並非所有羈縻州府都這樣安穩。

  若是某一天大唐軍事衰落,反叛不過是旦夕之間。

  ……

  總的來說,李弘觀政一日,收獲頗豐。

  觀政之後,李弘的生活又回到了定式,治《尚書》、讀《論語》,而後再來一次觀政……

  這一回李義府倒是沒刻意找李弘的茬,李弘牢記張文瓘的囑托,對待李義府與其他相公別無兩樣。

  而李義府的反應……至少現在李弘完全猜不出李義府到底在想什麽。

  既然於己無礙,李弘也不願搭理他。

  而李忠的處置也成定論:廢為庶人,徙黔州,囚於承乾故宅。

  這也讓李弘有了一絲危機感,他可不願意落得這般下場,沒有網絡,他根本宅不住。

  自入夏之後,天氣逐漸變得炎熱起來,已經被允許可以出宮的李弘也不願意出門了,在陰涼的大殿中,配上冬日窖藏的冰塊,時不時再吃上一顆冰鎮的葡萄……

  如果不是還要讀《春秋》,該是多麽愜意的生活啊!

  未久,李弘得到一則消息,營州都督薛仁貴生擒契丹鬆漠都督大賀氏阿卜固,正押送其回東都洛陽。

  這時李弘才意識到薛禮就是薛仁貴。

  東北部羈縻州的叛亂剛解決,北方羈縻州的叛亂卻開始了。

  鐵勒九姓中思結、拔也固、仆骨、同羅四部作亂,左武衛大將軍鄭仁泰將兵討伐。

  總的來說,顯慶五年已經過半,唐軍的征伐才剛剛開始。

  對於這些國事,李弘隻有看著的份。

  整個夏天,皇帝的風疾時好時壞,使得皇後時不時地幫助皇帝處理政事。

  皇帝病重時,李弘作為太子當以身作則,為弘揚孝道,侍疾自然是少不了的。

  說是侍疾,李弘其實幫不上什麽忙,就連最簡單的喂藥都不如內侍們做的穩妥,關於皇帝的病情,知道的也不比太醫署禦醫們更詳細。

  可惜皇帝的病情時常反複,連孫思邈的高徒劉神威都沒什麽辦法,隻能幫皇帝暫緩疼痛。

  此外,皇帝的病重也與日日辛勞有關。

  八月,蘇定方在百濟的戰報終於傳回,生擒百濟王,大勝而還。

  起初,蘇定方引軍自萊州成山渡海,百濟據熊津江口以拒之。蘇定方進擊破之,百濟死者數千人,餘下的人皆潰散而逃。

  於是蘇定方水陸齊進,直取其都城。未至二十餘裏,百濟傾國來戰,蘇定方引軍大破之,殺萬餘人,追逐潰兵,進而入得百濟的都城。

  百濟王扶餘義慈及太子扶餘隆逃於北境,蘇定方進圍其城,當時義慈次子扶餘泰自立為王,率眾固守。

  太子隆之子扶餘文思認為:“王與太子皆在,而叔遽擁兵自王,假使能讓唐兵退卻,我父子必不全矣。”

  於是父子二人帶領左右隨從出城投降,百姓皆從之,扶餘泰無法阻止。

  蘇定方命軍士登城立幟,泰窘迫,開門請命。於是扶餘義慈、扶餘隆及諸城主皆降。

  李弘突然想到去年學過的《左傳》中的一句話——“肉食者鄙,不能遠謀”。

  到此時為止,蘇定方已經連滅三國,並且都生擒其主。

  原本以他的功績,不說換一個國公稱號,最差也能增加一兩千戶食邑,可偏偏他在生擒百濟王之後犯了錯誤。

  縱兵劫掠!

  導致已經投降的百濟將士紛紛逃亡、反叛。

  李弘不清楚其中有幾分新羅兵的功勞,也不清楚蘇定方此舉是不是為了自汙,如果是後者,李弘覺得他真的沒有必要。

  唐軍入百濟本就是孤軍深入,本可以用仁政以大唐取代百濟王室的影響力——這並非腐儒之見,實在是百濟與大唐隔海相望,陸路被高句麗阻斷。若是百濟人人反唐,該投入多少人力物力才能做到借百濟以攻高句麗?得不償失。

  百濟不是沒有人才,隻是原本的國主不能用,而今國主被擒,果真就有人站了出來。俘虜百濟國主不足一月,立刻就有兩個百濟的反唐將領站了出來,沙吒相如與黑齒常之。

  兩人各聚兵數萬,

  不過平叛之事已經和蘇定方沒有關係了,皇帝任命王文度為熊津都督,坐鎮百濟,總理平叛事宜。

  蘇定方則要回洛陽獻俘。

  李弘覺得,蘇定方回歸以後,禦史台的官員怕是要群起而攻之了。至少李弘覺得治罪倒不至於,但封賞必不會過盛。好在從未聽聞蘇定方本人參與劫掠,否則大概會落得和前朝侯君集一樣被重罰的結局。

  得益於蘇定方平定百濟的好消息,皇帝竟一連多日都沒有發病。攻滅百濟,意味著滅掉高句麗已經可以提上日程,皇帝甚至有一回還在李弘麵前提出要效仿太宗皇帝親征高句麗。

  隻是李弘看著精神倍兒棒的皇帝,心中不免有些隱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