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太子觀政的一天(中)
作者:柒易71      更新:2020-03-04 16:31      字數:2147
  “五郎認為政事堂商議得出的處置如何?”待李弘看完,皇帝問道。

  “兒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說著,李弘將政事堂的回文遞給了皇帝。

  “哈哈,你倒是實誠!”皇帝笑著接過回文,通看了一遍,又問道:“你認為應該如何處置奚人各部酋長?”

  “兒不知奚人與契丹人的關係,也不知雙方各有多少部眾,……”

  “取遼東輿圖!”

  這算是皇帝的考校嗎?,李弘心想,不過看著對麵皇帝笑意盈盈的眼神,他又覺得不像。

  不一會兒,上官儀取來一張輿圖,向李弘介紹道:“奚人所在為饒樂都督府,屬羈縻州,北鄰為契丹所立之鬆漠都督府,東臨單於都護府,南鄰幽州,西臨營州……早春奚人有襲邊之舉,遂遣兵伐之。”

  上官儀不過粗略介紹一下就停了。

  見其沒有繼續說的意思,李弘思索片刻,說出了他內心的想法:“不可姑息其首領,即便事急從權,暫時不予追究,事後仍然不可赦免。”

  奚人叛亂,不管是不是契丹人所迫——在李弘看來,極有可能隻是托詞,不然怎麽會好巧不巧討伐之軍一到,一場仗都沒打過就能擺脫契丹控製了呢。

  參與叛亂的其他奚人暫且不說,叛亂又不是因為唐人逼迫,領頭的除非抓不到,否則沒有理由放過。

  皇帝沒料到小太子會說出這番殺氣騰騰的話,登時來了興致,問道:“說說你為何認為不可姑息?”

  “若是契丹迫其反叛,為何不早向營州或是幽州報信?為何三軍已至方降?我以為其所言不實……”

  皇帝沒等李弘說完,繼續問道:“知道何為羈縻州嗎?”

  “州內自治?”李弘試探著問,這已經超出了他在大唐所學。

  “雖不準確,但也差之不遠。”皇帝笑道,“討伐奚人的三部兵馬皆來自於饒樂都督府周邊的羈縻州。”

  李弘皺著眉頭,腦中靈光一閃,他都能看出契丹很可能是奚人的托詞,其他人怎會看不出?聯想到皇帝阿耶的提醒,瞬間想明白了。

  不是別人看不出,而是討伐奚人三部兵馬的首領選擇相信奚人的說法,其中緣由,不外乎兔死狐悲、物傷其類、感同身受罷了。

  “想明白了?”

  李弘點頭,將自己想清楚的事一一說出。

  換而言之,除非派唐軍討伐奚人,否則依靠來自羈縻州三部兵馬恐怕難以抓住奚人各部首領。

  “如今遼東之敵在於它,其他不過癬疥之疾。”皇帝敲了敲輿圖,李弘看到皇帝所指的地方,與契丹人,營州接壤的高句麗。

  “至於各部羈縻州,當以契丹殺雞儆猴!”

  這一刻,在李弘眼中,皇帝當真有幾分霸氣側漏的味道。

  李弘突然理解了政事堂相公們表達的意思,什麽叫事後再罰,都已經事後了,事情都過去了,又以什麽理由來罰呢?若是以過去反叛的理由來罰又如何服眾,原本會投降的敵人會不會因害怕秋後算賬而拒絕投降?

  怪不得要讓三部兵馬去幫助營州都督討伐契丹,現在李弘細細想來,如果雙方同時出兵,三部收到奚人請降,營州都督率唐軍怕是已經和契丹人打起來了,再算上來回送信的時間,如果唐軍速度夠快,恐怕等到三部兵馬和唐軍會和,契丹已經拿下了。

  隻是,他心中還有疑惑沒有說出,隻希望營州都督能夠不負盛望,千萬要大勝才好。

  當然了,如果李弘知道營州的唐軍自太宗討伐高句麗未竟全功、率軍歸還後,十幾年如一日地經常深入高句麗國境之內,還常有斬獲,乃是極其精銳的百戰之兵,恐怕就沒有這麽多擔憂了。

  至於營州軍進入高句麗國境之內做什麽,想必無需多言。

  殿內奏事的官員已經離開了七七八八,但皇帝桌案上的奏疏還有厚厚的兩摞。皇帝提點完小太子後似是有些疲倦了,讓內侍將這兩摞奏疏送去政事堂……

  “弘兒,今日就先到這吧,遊韶,領著太子去政事堂觀看相公們如何辦公。”

  遊韶是上官儀的字,李弘拜別皇帝,跟著上官儀穿過文思殿的文成門,對麵就是門下省,隻不過要進門下省,還得經章善門才能看到門下省的正門。章善門的另一邊就是隸屬於東宮的昭文館了。

  李唐實行群相製,雖說翻遍整個大唐關於官職的詔書都找不到一個關於“宰相”或是“群相”的描述。

  如果對這個“群”沒什麽概念,且隨著李弘看過去,政事堂內數一數,一二三四五六,一共有七個穿紫衣的宰相正在處理政務。

  這並非宰相最多的時候,實際上,還有一位宰相沒來——英國公李勣,不過英國公日常不理政事,隻會按時參加朝會罷了。

  李弘的到來早有人報於宰相,待李弘拜手行禮道:“弘見過諸位相公。”

  各位宰相全都放下手頭的公文紙筆回禮。

  “殿下,殿下,且到這來!”

  李弘尋著聲音看過去,一位胖乎乎、喜歡眯眼笑的宰相正朝著自己揮手,可不就是許敬宗嘛!

  “殿下既已至政事堂,臣便不多留了!”李弘身旁的上官儀說道。

  “中舍人自去!”李弘答道。

  上官儀除卻是秘書少監外,還兼任太子中舍人,隸屬右春坊,若是太子監國,職比中書舍人。其實目前上官儀做的事與中書舍人的本職沒太大區別,隻不過中書舍人是從五品上,比秘書少監還要低兩級。

  李弘快步來到許敬宗旁邊,聽對方說道:“殿下,臣聽聞殿下觀政,是以早有準備。”

  李弘見許敬宗拿出一本奏疏,攤開一看,竟是太仆寺典廄署禦馬年邁需要更換的那份。

  “這奏疏我早間見過,有何不妥?”李弘問道。

  “並無不妥,典廄署供給聖人車架所需禦馬,皆是千裏挑一,置換前還需查實、安置舊馬……各地諸牧監的馬供給軍用,還需選一有新馬的牧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