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太子觀政的一天(上)
作者:柒易71      更新:2020-03-04 16:31      字數:2173
  天色微亮,李弘就被采薇喊醒,還有些困倦的他任由采薇擺布……直到用清水洗了把臉,李弘才徹底清醒過來。

  身上穿的是獨屬於自己的太子朝服,恰逢單日,皇宮城樓上的更鼓都響過兩輪了。好在李弘不用上朝,否則他還要起的更早些。

  皇帝身體不好,早朝不過走個過場而已,李弘到文思殿沒多久,早朝就散了。

  李弘揮退內侍,獨坐在案牘後麵。

  漸漸地,淩亂地腳步聲傳來,李弘正襟危坐。他平日裏為人處世難免帶有現代人的習慣,在郭瑜看來就是性子跳脫了,昨日還特意提醒李弘克己守禮。

  李弘連四書五經都沒學全,更別說各種各樣的禮法規矩。好在身位太子平時能用到的禮節並不算多,最需要李弘學習繁文縟節對待的帝後對李弘很是寬容。

  李弘當然明白郭瑜是為了自己好,他沒傻到故意特立獨行,以十分標準的坐姿等待著諸司官員入殿。

  待第一位官員入殿,拜手言到:

  “臣拜見殿下!”

  李弘定睛一瞧,朝著自己行禮的不正是張文瓘嗎?

  怪不得李弘在內侍引領時總覺得少了點什麽,畢竟堂堂皇太子,難道初次觀政連個陪同的官員都沒有嗎?

  “為何昨日沒聽張師說今日要來?”見張文瓘在身邊坐定,李弘問道。

  “殿下莫非忘了,臣還是秘書省少監啊!”

  秘書省負責管經籍藏書,秘書監從三品,秘書少監從四品上,看起來位高權卑。但本朝的兩位秘書少監一個負責為皇帝草擬詔書,一個負責教導太子讀書。又有誰會真的認為他們權卑呢。

  在張文瓘之後,各部官員有序入內,紛紛向李弘行拜禮。

  在被擦的鋥亮的地板上,入殿奏事的官員先是跪坐在入門處備好的坐榻上,對著李弘以額頭碰地後直起腰,這叫頓首。

  見麵就跪拜並非官員諂媚,真要在禮節上巴結太子,那就該稽首,趴在地上不叫不起來的那種。

  此時最符合禮法的坐法依舊是跪坐——雙腿並攏,臀部坐在腳跟上,脊背挺直。

  李弘便是如此坐的,不舒服是一定的,但誰讓這是時人公認的最正規的坐法呢!

  跪坐一體,所以該官員行的禮節叫頓首而非後世意義上的跪拜。

  以後世的角度看,此時跪坐著的李弘還時時跪著對麵的人呢!

  正如李弘往日每天若無意外都要早晚去拜見阿耶阿娘,都要行頓首禮,這種行為也叫做晨昏定省。

  而張文瓘入殿時的拜手禮,則不需彎腰,雙手抱在胸前,低頭讓腦門碰到手即可。可見作為實際上的帝師,還是有特權的。

  而李弘的回禮也是有差別的。比如對張文瓘,李弘用的是表示尊重的叉手禮。對於才進來的某司官員,拱手還禮也就行了,若是對方品級不高,隻點個頭也沒什麽,隻是正式的跪坐姿勢一定要保持住,否則這大清早的,正是群臣拜見的時候,這位陌生官員大概會認為太子看不起他。

  各司官員入殿中後,身著常服的皇帝終於來了,身後還跟著上官儀。

  皇帝坐在李弘旁邊的主位後,李弘與各司奏事官員紛紛頓首。

  文思殿中不比朝會,有典儀帶著讚者指揮大臣們行禮,常朝、朔望朝,大朝會等等還有不同的禮節。

  頓首過後,官員很有默契地一一上前奏事。

  皇帝今日的精神頭不錯,官員奏事時總要詢問上幾句,有時也會同上官儀、李弘,張文瓘這些陪同的人說上幾句話,然後才會留下處理意見。

  兵部來奏,昔契丹與奚人叛亂擾邊,以定襄都督阿史德樞賓、左武候將軍延陀梯真、居延州都督李合珠並為冷岍道行軍總管,各將所部兵以討叛奚,命尚書右丞崔餘慶充使總護三部兵。今奚人聞兵至,遣使欲降,言其為契丹鬆漠都督大賀阿卜固所迫。

  這算是件大事了,皇帝命上官儀寫敕書,讓政事堂的相公們商討處置意見。

  繼續奏事,太仆寺上奏,典廄署一批禦馬年邁,可從某地牧監調置,如若外購突厥良馬,需撥錢若幹。皇帝問及良馬市價,以朱砂寫下可調置,然後將奏書傳給門下省審核。

  上官儀寫完敕書,皇帝用赤筆在敕書上勾一道,連同奏書傳給門下省……

  戶部倉部司來奏……傳給門下省。

  ……傳給門下省……

  在傳給門下省之前,皇帝會選出部分奏疏讓李弘從頭到尾地看上一遍,遇上不懂的李弘謹記著昨日張文瓘的話,或記在心裏,或記在紙上。

  皇帝坐的最為舒適,坐下未多時就有內侍搬來一個憑幾,後者可以放在身側或身前倚靠。坐姿也變成了盤腿胡坐。

  李弘一直正襟危坐,初時還沒啥感覺,畢竟已經有些習慣了,但時間久了還是腰酸腿麻,他平日裏又不會跪坐這麽久。

  張文瓘早在皇帝來到後不久就離開了,上官儀也要時常走動,更別提奏事的官員了,李弘越是這麽想,腿腳越是覺得酸麻……

  小太子的不適皇帝看在眼中,他最初還在想小太子會不會討饒幾句,但見小太子一直堅持著,心中覺得一陣好笑。

  “弘兒不必拘謹,就照著我的姿勢來……”說著,皇帝一揮手,立刻就有內侍搬來一個憑幾,李弘盤著腿朝上麵一靠,立刻舒服了許多。

  心中想著,若是以後每五日都要來這麽一遭,得想個法子改良一下憑幾,若是能坐上椅子就再好不過了。當然,李弘也明白在這普遍矮腿家具的唐初,由坐榻改成椅子需要改變的不隻是習慣,更重要的是禮法觀念。

  李弘改換坐姿沒多久,政事堂關於契丹叛亂的處置意見就呈上來了。

  “五郎先看看……”

  相公們給出的處置意見並不複雜,奚人該罰但需事後再罰,當令三路兵馬協助營州都督薛禮共同討伐契丹。改冷岍道行軍總管為沙磚道行軍總管,仍以崔餘慶充使總護三部兵。

  這時的李弘還並不知道,薛禮就是大名鼎鼎的薛仁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