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韓國夫人
作者:柒易71      更新:2020-03-04 16:31      字數:2152
  就快到了齊聖殿,李賢和李顯當然不願意就這麽離開,但攝於李弘往日的積威,兩人沒有鬧騰,李弘也鬆了一口氣。

  原本應該守在齊聖殿的侍衛們全都不見了,李弘不用想也知道這合璧宮中有幾人才有權利調走他們。

  李弘在原地替李賢他們望風,猶豫了一下,最終理智戰勝了好奇心,他是來玩的,不是來作死的,三步並作兩步追上了采薇。

  中午時在連壁殿中李弘見到了早間才到的姨母韓國夫人武順,以及表姐賀蘭歆。

  單看韓國夫人眉間的風韻,李弘陡然想到了齊聖殿,思及過去聽到的宮人、內侍間流傳的種種傳聞,李弘不免心中感慨,皇後也不容易當啊!

  代國夫人楊氏共育有三女,長女就是韓國夫人,早年間喪夫,留下了一雙兒女賀蘭敏之與賀蘭歆,次女就是武皇後了,幺女如今已離世。

  自賀蘭越石離世後,楊氏就將武順及其子女接到身邊照顧。永徽六年,楊氏為代國夫人,武順為韓國夫人。

  就李弘曾聽過的傳聞,皇帝與妻姐的關係一點都不清白。

  連李弘都能知道的事,武皇後如何不知?

  如果李弘對高宗時期的曆史了解地更多些就會知道,後世對章懷太子李賢的身世之爭始終沒有定論。《舊唐書》記載李弘病死於合璧宮綺雲殿後,李賢當上太子,後宮有流言——“賢是後姊韓國夫人所生”,就連李賢亦都不免疑懼。能讓時為太子的李賢憂懼的流言很難說是空穴來風。

  由李賢的出生時間很容易反推出一點——唐高宗很可能在武則天當上皇後之前就和韓國夫人有了一腿,至少韓國夫人有機會入宮,否則流言不攻自破……當時的武則天正在費心費力的謀劃鬥倒王皇後與蕭淑妃,而唐高宗正在跟她的姐姐快活……

  人生真是艱難啊!

  不清楚這些的李弘無法體會武後的心情,他隻能看到武皇後麵色如常地說著話,一幅和氣融融的畫麵。

  未多時,皇帝進來了,李弘悄悄朝韓國夫人那兒看過去,果然神色有幾分變化,不隻如此,連賀蘭歆都有些異常……

  李弘不免腹誹——老爹難道是母女同吃?

  李弘一場家宴吃的八卦十足,倒是一直關注著兄長的李賢懵懵懂懂,不知道兄長為何總是莫名其妙地偷偷發笑。

  代國夫人楊氏偶感風寒留在洛陽養病,賀蘭敏之一向紈絝,又是男子,韓國夫人從不會帶他入宮。

  但家宴後帝後提起的,正是這兩人。

  李賢與李顯已經離開,李弘卻被留了下來,商討的不是別的事,正是周國公的爵位。

  日前龍州傳來消息,周國公武元慶快到龍州任刺史時身患重疾。

  但即使病了,武元慶現在還沒死吧!

  李弘當然不至於把這句話喊出聲,實際上他很明白周國公的爵位不過是皇帝一紙詔書的事,負責審核的門下省不可能為了一個外戚去反駁皇帝。

  一番鋪墊,武後提出了人選:“敏之少而聰慧,又是長姊之子,承襲周國公位,定不會讓武氏祖上蒙羞。”

  韓國夫人起身連忙推辭:“敏之少不知事,恐難擔此重任……”

  李弘說不上話,也不必說話,他在坐榻之上,百無聊賴,便琢磨著聽到耳中的話。

  武皇後誇賀蘭敏之少而聰慧,就李弘所知,賀蘭敏之和李敬業年紀差不多,都已經十七八歲了,在普遍早熟的古代已經不算小了——都能娶妻生子了。即便按照古禮,再過兩年就可以加冠正式成為成年人了。

  武皇後隻說了一句少而聰慧,絲毫沒提好學、文才、武事等等少年郎常被誇讚的優點,李弘隻覺得頗有深意。

  韓國夫人的回答就更幹脆了,僅僅隻是推辭而已。賀蘭敏之如果要承襲周國公爵位,勢必要改為武姓,武皇後也說不能讓武氏祖上蒙羞。而韓國夫人對改名換姓之事提都不提,難道要用她沒想到這一層來解釋?

  而皇帝陛下的回答就更幹脆了——“龍州刺史對皇後不敬,然既已貶謫,又有重病,無大過不宜奪爵,其子不肖,不可承爵。”

  這幾乎等同於赤裸裸的明示。

  李弘不負責任地想著應該是枕頭風吹的好,至於是哪位的枕頭風,他就不願深思了。

  這事有了定論,皇帝繼續小坐了一會兒便處理政務去了,武皇後依舊拘著李弘。

  皇帝走後,武後有意無意地說道:“元爽坐事流振州,長姊晚些時候記得告訴母親,元爽的家眷我欲交由始州的惟良照顧,屆時元慶的家眷也一並與之,畢竟……他們兄弟情深!”

  “事關重大,媚娘,我這就回去告知母親。”

  武後沒有挽留,待韓國夫人攜女兒走後,她才將目光投向李弘:“聽聞弘兒今晨帶著六郎七郎去了齊聖殿?”

  “啊?”李弘愣了一下,小心措辭道,“還沒到齊聖殿,突然想起在綺雲殿還有點事沒做,就帶著六郎七郎回去了……”

  武皇後輕笑一聲,“平日裏帶著六郎七郎玩耍,有何感想?”

  見武後換了話題,李弘鬆了口氣,正色道:“兒覺得阿娘平日裏應該十分辛苦吧。”

  聽了來自兒子的關切之語,武皇後竟少有的鼻子一酸,但她性子堅韌,什麽大風大浪沒見過,不過刹那就將這份感動壓在心底。

  “兒如今大了些,若是阿娘有什麽煩憂之事,盡可以告訴我,兒願替阿娘分憂。”

  沉默片刻,武後才開口:“聽到元爽的消息了嗎?”

  “聽見了。”

  “以後遇事切忌驕躁,不可再像在並州那般授人以柄。”

  “我就是氣不過……”李弘還要反駁兩句,見皇後作勢要伸手敲自己的腦門,當即把話咽了下去,“兒省得了。”

  “你毆打元爽不過一時之勇,原本錯的是他,但毆打之後世人卻會怪你。好在太原府的官員不蠢,知道把這事壓住。”

  李弘老老實實地認錯:“阿娘教訓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