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餘波
作者:柒易71      更新:2020-03-04 16:31      字數:2132
  楊氏要說的事並不複雜,兩日前楊氏在周國公府置酒夜宴,席間,她看著桌上的滿盤珍饈,不禁感慨萬千,想當年丈夫死後,她與女兒扶棺還鄉。此後多年來,在晉陽受盡武氏兄弟的冷遇,而當年的應國公府也是門庭冷落。

  再看看如今的境遇,天壤之別。於是楊氏問武氏幾兄弟:“頗憶疇昔之事,今日之榮貴複何如?”

  楊氏的本意不過是想自得一番——想想你們當初是怎麽對待我母女的,而現在你們還不是要靠我女兒才能享受榮華富貴!

  在這個世家門閥勢力依舊龐大的時代,宗族與個人其實是緊密聯係為一體的,互為臂助。武後當上皇後之後,武家兄弟紛紛加官升職。

  若是嘴甜、識趣些的,服個軟說幾句好話,這事就過去了,畢竟好處都已經得了。

  但這武氏幾兄弟偏不,從前就沒禮遇過楊氏,如今連低個頭都不肯,你一言我一語的反駁起楊氏來。

  大意就是他們四兄弟,元慶、元爽、惟良、懷運,因為是功臣子弟,年少時受恩蔭入仕途,但他們四個人有自知之明,不求成為達官顯貴。然而沒料到因為皇後之故當了高官,現在愁的每天都睡不著覺,你楊氏竟還來問他們覺得現在的榮華富貴如何?

  如今身位皇後之母的楊氏如何忍得下這口氣,酒宴不歡而散。也就是武皇後近幾日比較忙碌,否則第二天就該從楊氏處得知此事了。

  等到楊氏說完,李弘堪堪來到殿內,在遠處匆匆行了禮,喊道:“阿娘,我回來了……外祖母也在……”

  武皇後沒在意李弘的舉動是否失了禮數,她等李弘走到她身前,一伸手就捏到了李弘的耳朵,嗔怪道:“出門前怎麽保證的?仔細說說惹了什麽禍?”

  見李弘不安又小心地扭動身子,武皇後暗笑一聲,鬆開了手,指了指旁邊的坐榻。

  心中想著,她的長子失憶之後活潑了許多,對她還是一樣的親近……轉而又想到是不是自己和丈夫以前對弘兒太過嚴苛,如今這般活潑開朗地才是真正的弘兒……

  這些念頭武皇後這些日子想過不止一次,如今也隻是一閃而過,轉而關注起了正事。

  她並不知道,此時李弘正在暗暗吐槽裝嫩真累,完全沒考慮過他是不是樂此不疲。

  當他變成一個孩子之後,固然孩子因此變得成熟,但他也未嚐不會變得有幾分孩子氣。

  “……事情就是這樣,那兩人嘴裏全是不滿之言,我本來沒打算自己動手,誰知後來那武元爽又大放厥詞,這才沒有忍住……不過都是敬業和老程他們動的手,我就是後來踢了他們幾腳。”

  武皇後沒深究武元爽說的什麽話才讓自己的兒子沒忍住動手,在心中已經給武元爽判了死刑,死人的話,她從不在意。表麵上看著李弘的目光依舊溫柔。

  “阿娘千萬別怪老程和敬業,是我讓他們動的手……”

  “在弘兒心中,阿娘是這般小氣的人嗎?”武皇後揉了揉兒子的腦袋,“出了一身汗,快去洗洗,稍後記得溫習功課,別怪阿娘沒提醒你,明日你阿耶準備考校你這些時日所學……”

  “啊……”李弘猛地站了起來,他最恨的就是背書,偏偏皇帝每次考校的第一項就是背經義,明明連郭瑜、張文瓘兩位老師都開始要求李弘解義即可,背誦之事不再強求。

  李弘為了臨時抱佛腳離去了,宮女太監們早早地就被留在殿外,殿中武皇後正和母親商議如何處置武氏兄弟幾人。

  最初武皇後留著這幾人不過是想在需要的時候可以引為助力,現在看來武氏四兄弟並不這麽想。

  外戚既不當用,那有與沒有又有什麽區別!

  武皇後是果決之人,有了決定,當即洋洋灑灑寫了一篇奏疏——皇後為表廉抑,請出武惟良等為遠州刺史。

  自己的麻煩解決了,兒子惹的禍就很好擺平了,隻需讓楊氏回府時把李弘悄悄帶至行宮外的兩人帶回就行,楊氏自有手段將二人封口。作為皇後之母,楊氏又怎會是個簡單的婦人。

  至於武元爽,一貫貼心的皇後已經為他安排妥當,一到任上就會因罪流放他州,或因水土不服死在途中。

  李弘並不清楚皇後的決定,他次日在皇帝麵前《孝經》都磕磕絆絆地沒背完,好在後麵的論經釋義他表現的不錯,得了幾句稱讚。

  末了,皇帝還不忘叮囑幾句:“若是以後有臣子在你麵前用典,你卻一無所知,豈不是貽笑大方?”

  幾日之後,皇後宴請親族鄰裏故舊於朝堂,命婦婦人於內殿,班賜有差。詔並州婦人年八十以上,各版授郡君……

  期間,李弘並未再見到武元爽與武懷運,倒是見過一次周國公武元慶,陰沉著臉,擺明了生人勿進。

  武家的事很快就被李弘拋在腦後,他跟在皇帝身後,親眼看著大唐如何組織一場涉及數十萬、乃至百萬人的大戰。

  百濟恃高麗之援,數侵新羅,新羅王春秋上表求救。

  皇帝在和大臣們商討軍略有時還會叫上李弘,他並不寄希望於小太子能學到多少,至少要讓小太子知道他在做什麽。

  當年太宗皇帝就是這樣手把手教著李治,而李治一如太宗皇帝當年所做的教著他的小太子。

  事涉高麗,打肯定要打,平定高麗本就是太宗皇帝的遺願,而百濟正是高麗的羽翼。

  李弘一直覺得自己很讓人省心,通過輿圖外加聽到的消息,對這次戰爭有了些自己的判斷。

  百濟的疆域大概在後世南棒的西偏南,東麵就是此次求援的新羅了,再往北的北棒現在屬於高麗。

  從戰略上來說,新羅對滅亡高麗的作用不容忽視。

  李弘能看出的道理朝堂諸公如何看不出來?

  皇帝在晉陽城西講武後,下詔以左武衛大將軍蘇定方為神丘道行軍大總管,帥左驍衛將軍劉伯英等水陸十萬以伐百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