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四章:化鶴成仙
作者:步天為凰      更新:2020-05-16 20:51      字數:2088
  天歌說“細瞧這個故事會發現,成仙公是否成仙,跟鶴的仙丹沒有啥關係,因為成公仆的名字本來就在戶口簿上,仙鶴不過是奉命來送藥罷了,這說明鶴是某位神仙的家仆,被派到人間來促使成武丁成仙,不過這次他們的使命不是當坐騎,而是當快遞員。嗬嗬,我說的對不對?”

  俊彥太子疑惑道“快遞員是做什麽的?”

  天歌捂嘴笑道“嗬嗬,就是呃,郵差,送信送東西的那種……”想了半天才想起來這個形容詞。

  俊彥太子道“嗯……”

  天歌說“鶴在神仙界如此受歡迎,以至於人間的鶴都供不應求,有的人竟然打起這方麵的生意,訓練人變成鶴來滿足仙界的需求吧?”

  俊彥太子道“你怎麽知道的?”

  天歌笑道“嗬嗬,真的有呀?我隻是瞎猜的……”

  俊彥太子道“你怎麽猜的?”

  天歌說“剛才太子殿下說,那些神仙訓練了狗一樣的飛馬,鶴既然會飛,哪能還不會被訓練呢!”

  俊彥太子道“《子虛錄》裏講了一個故事,說有個人叫白皠,愛好修道成仙,跟著鶴川道人學習。每年天上都有一個驕傲的神仙下來,從眾弟子中點一個人,師父就會給他一棵仙丹,這個人就會變成白鶴,白日飛升。這一年終於點上了白皠,他激動不已,吞食仙丹之後變成白鶴,急忙飛到天宮,卻發現自己還是一隻白鶴,有個神仙當了他的主人,主人每次出門,就騎著他。他還發現當年的師兄弟都是仙鶴,這才明白原來師父鶴川道人搞的是仙鶴出口生意,自己不過是當成一隻鶴賣到了天宮。他不甘心當坐騎,飛回人間,要求師父收回仙丹,讓他重新做人,師父把仙丹收回後,就把他扔到一個累累白骨的山洞裏了。”

  天歌說“這個故事解釋了一個殘忍的真相,別以為鶴就是自由自在的,實際上,“子非鶴,安知鶴之樂?鶴也不甘心當坐騎的。如果有個坐騎勞動者協會,他們也一定會向玉帝抗議,要求八小時工作製……”

  俊彥太子道“勞動者協會是什麽?”

  天歌說“嗬嗬,就是比如像我們這些工作的,宮女侍衛,坐騎這些勞動者,去要求自己正當權益的地方……”

  俊彥太子道“哦!你是說,一隻坐騎太累的事嗎?這方麵考慮最周到的要屬南極仙翁了,他有一隻鶴當坐騎,另外還養了一隻鹿,兩種坐騎輪流使用,充分考慮了他們的休息時間,都不騎的時候,就讓他們看家護院。”

  天歌說“這個我知道,《白蛇傳》上白娘子和小青盜仙草的時候,就是他們倆攔阻的。後來南極仙翁的這隻鹿在《西遊記》裏還跑到比丘國吞食了千百個小孩心肝,跟孫悟空大戰一場,將要被剿滅時,被南極仙翁趕來領了回去,做了這麽大惡,沒收到任何懲處,隻因為這鹿跟鶴一樣都是神仙最愛的坐騎——是陸地上神仙選用坐騎的代表,這麽說來,天界也沒有公道!仙界一向對鶴深有好感,視其為仙禽,古時流傳的仙鶴故事還有嗎?”

  俊彥太子道“中國人一向對鶴深有好感,視其為仙禽,是仙人的坐騎。由於鶴的造型,頭頂有類似雞冠的紅色組織,稱為鶴頂紅,因此又被稱為丹頂鶴;兩頰有黑色羽毛,延長頸而下,後繞至背部;翅膀有一排黑色羽毛,站立時遮住白色的短尾,因此常被誤解為黑色尾羽;其餘身軀皆為白色羽毛所覆蓋,如此紅、白、黑三色構成美麗調和的身體色彩。身材瘦高,脖子及腳都很長,動作十分優雅,常有舞蹈似的動作,因此又被稱為舞鶴。鶴自古因其優雅的色澤與動作,為文人所喜愛。宋代詩人林和靖隱居杭州孤山,終身不娶,且在其隱居處遍植梅樹,並畜鶴為伴,人稱梅妻鶴子。宋朝沈括《夢溪筆談.人事二》記載林逋隱居杭州孤山,常畜兩鶴,縱之則飛入雲霄,盤旋久之,複入籠中。逋常泛小艇,遊西湖諸寺。有客至逋所居,則一童子出應門,延客坐,為開籠縱鶴。良久,逋必棹小船而歸。蓋嚐以鶴飛為驗也。這也真是個巧思,客人來了,主人不在,家童放鶴,主人看到鶴影,知有客至,也就趕了回來。這又是鶴的另一項獨特的功能。蘇東坡曾寫了一篇〈放鶴亭記〉的散文,內容描述雲龍山人養兩隻鶴,早上於草亭放鶴,黃昏時雙鶴則歸於草亭,以養鶴為樂。東坡前往拜見,他告訴東坡隱居之樂雖南麵之君,未可與易也!其理由是,春秋戰國時衛懿公好鶴,所養的鶴出入皆有車可乘,待遇比將士還好。當敵國來犯時,將士們都說,就讓鶴去幫國君打仗好了,最後,終於亡其國;而隱士玩鶴,甚至嗜酒,都還能博得好名。這是當隱士比當君王快樂的地方。”

  天歌說“鶴既為仙禽,且為仙人坐騎,長壽是必然的。古時流傳的一卷《鶴經》中說鶴,陽鳥也,而遊於陰。因金氣,依火精。火數七,金數九。故十六年小變,六十年大變,千六百年,形定而色白。劉敬叔《異苑》也記載晉太康二年冬,大雪,南州人見二鶴言於橋下曰,今寒不減堯崩年也。庾信《小園賦》裏的鶴訝今年之雪一句,說的正是這個典故。問題是晉太康年間,距離堯帝過世之年已經超過千年,所以這兩隻鶴,也有千年之壽,晉.陶潛《搜神後記》卷一丁令威,本遼東人,學道於靈虛山。後化鶴歸遼,集城門華表柱。時有少年,舉弓欲射之。鶴乃飛,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鳥有鳥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歸。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學仙塚壘壘。』遂高上衝天。去家千年,化鶴而歸,當然人事全非。宋.歐陽修〈采桑子〉詞歸來恰似遼東鶴,城郭人民,觸目皆新,誰識當年舊主人。從此,遼東鶴成了代表歲月如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