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大事記
作者:任鳥飛      更新:2020-05-16 00:17      字數:4054
  …

  蔡仍離開東京汴梁城之後,發生了幾件大事:

  第一件。

  趙佶信道已經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

  趙佶繼位之前,有一個道士留下讖語:“吉人當繼大統。”

  而‘吉’字和‘人’字結合正是‘佶’字。

  果然!

  沒過多久,趙佶就繼承了皇位,榮登大寶。

  這使得趙佶初步接觸到了道家的神奇。

  等趙佶繼位了之後,也不知是什麽原因,趙佶一直沒有子嗣。

  由於趙佶就是因為他哥哥宋哲宗沒兒子,才意外撿了漏坐上了皇位,所以趙佶對於自己沒兒子始終耿耿於懷。

  於是趙佶便向神奇的道家求助。

  恰在那時,被趙佶遇到了一個叫劉混康的道士。

  劉老道在聽了趙佶的苦惱之後,對趙佶說:皇帝少子與汴梁城的風水有關係,汴梁城東北角的低窪地勢嚴重影響了皇帝的子嗣,如果能把這裏的地勢墊高,那皇家的子嗣就一定沒有問題。

  趙佶聽了劉老道的話之後,立即安排人在汴梁城東北角堆積起一座巨大的假山——這座假山就是後來的萬歲山,也就是艮嶽。

  神奇的是,從那之後趙佶寵幸的妃子竟不斷傳來懷孕或生產的喜報,後宮的妃嬪們像雞棚裏的母雞下蛋一樣,一個接著一個,十幾年之間竟為趙佶生了幾十個子女,讓趙佶差點成為曆史上擁有子女最多的皇帝。

  這兩件事,使得趙佶對那位劉老道欽佩不已,也對道家的神奇信奉不已。

  近幾年來,隨著年齡增大,趙佶的身體機能多少有些下降。

  這難免讓趙佶犯了跟秦始皇等皇帝一樣的毛病,想要靠道家的手段永葆青春,甚至是長生不老。

  也就在這時,被趙佶找到了幾位道法高強的世外高人。

  這第一位高人便是,濮州臨濮的王老誌。

  這王老誌自稱得漢鍾離授予仙丹,得化為仙,於是拋妻棄子,結草廬田間。

  太仆卿王亶為了邀寵,三顧草廬,才把王老誌帶入京師。

  王老誌見了趙佶,先不說話,而是直接呈上了一遝墨寶。

  趙佶疑惑著接過來一看,隨即就是一臉駭然!

  這些墨寶,竟然全都是趙佶自己寫的詩,最上麵的那首還是趙佶寫給喬、劉二位貴妃的床頭語、枕畔詩。

  趙佶當即宣布,賜王真人“妙觀明真洞微先生”之稱。

  第二位便是,洪州的王仔昔。

  據王仔昔自己說,他遇上了東晉年間的許遜許真君,得其真傳,並授有《大洞》、《隱書》等道家七元秘籍,能知人前五百年和後五百年的生死事。

  趙佶大喜,賜號“衝隱處士”,又進封“通妙先生”,將之安置在上清寶籙宮居住。

  第三位,名叫林靈素。

  林靈素對趙佶說:天有九霄,神霄最高。神霄玉清王者,上帝之長子,主南方,號長生大君者,即是趙佶。又言,蔡京原來是天上的左元仙伯,王黼是文華吏,蔡攸是園苑寶華使,童貫等一幹人也都名列仙班,劉貴妃為九華玉真安妃,而他自己,則是原先神霄中名叫褚慧的仙卿。

  趙佶在欣喜之餘,將林靈素封為“通真達靈先生”,賞齎無算,並賜予金牌,可以隨意出入宮中,並築通真宮供他修行居住。

  林靈素此人,爭議很大。

  一方麵,林靈素曾用推背圖“兩朝天子笑欣欣,總領群臣渡孟津。拱手自然難進退,欲去不去愁殺人。”警示過趙佶,勸趙佶遷都,並且林靈素還曾幫汴梁城退過大水。

  另一方麵,林靈素“作的妖”也的確很大。

  在趙佶的命令下,林靈素負責主修道書,改正諸經醮儀,校對丹經靈篇,刪修注解。

  每逢初七,林靈素就召開會議,重複講解三洞道經與玉清神霄王降生的故事,每設大齋動用的費用都高達數萬緡,稱之為“千道會”。

  林靈素又弄出了幾起諸如“青華王晝臨壇”、“火龍神劍夜降內宮”等神跡,令京師士民皆信道教。

  林靈素還鼓動趙佶令在全國範圍內興建神霄玉清萬壽宮,沒有道觀,就將佛寺改建,一律在殿上設長生大帝君、青華大帝君等神霄係神像。

  總之,林靈素極力推廣道家,甚至提出了:將佛家合並入道家,佛刹改為宮觀,釋迦牟尼像改塑原始天尊,菩薩改大士,羅漢改尊者,和尚一律蓄發頂冠執竹簡,改行做道士。

  趙佶則對林靈素言聽計從,不僅又冊封林靈素為溫州應道軍節度,還給林靈素加號為“金門羽客”、“通真達靈元妙先生”、“太中大夫”、“凝神殿侍宸”、“蕊珠殿侍宸”、“衝和殿侍宸”,並下詔:改佛教為道教,改換服飾,左右街道錄院改作道德院,僧錄司改作德士司,隸屬道德院。

  做這些,趙佶還覺得不過癮,於是他又下令,讓道籙院冊封他自己為“教主道君皇帝”,由他執掌道教,讓道籙院把後宮的郭皇後冊封為金庭教主、孟皇後冊封為華陽教主。

  現如今正是林靈素、趙佶等人折騰得最歡的時候,東京汴梁城被他們搞得烏煙瘴氣。

  ……

  第二件事,宋金已經接上了頭,準備進一步談聯合伐遼。

  可就在這個當口,有一個消息傳來。

  這個消息就是,“契丹已割遼東地,封女真為東懷王”,雙方有意修好。

  趙佶等人聽到這個消息,趕緊去通知已經出發了的宋使,暫停與金人接觸。

  後來,邊界的人也不知從哪聽說的,說遼主耶律延禧有亡國之相,並將此事報告給了朝廷。

  趙佶等人一商量,於是派王堯臣帶了兩個畫家跑去繪製耶律延禧的畫像。

  等王堯臣等人帶著耶律延禧的畫像回來,對趙佶說:“遼主看著不像人君,若以相法言之,遼國亡在旦夕之間,官家應迅速起兵伐遼。”

  趙佶聽了,非常高興,重賞了王堯臣等人之後,又讓停下來的宋史繼續出使金國,商量聯合滅遼一事……

  ……

  第三件事,宋軍在劉法大敗了之後,重整旗鼓,又與西夏軍戰於靈武,結果重創了西夏軍,衡山地區的大部分已經落入宋手,宋軍隻要再加一把勁,就有望滅掉西夏,趙佶在高興之餘,命西軍修整,準備跟西夏決戰,一舉收複失地。

  ……

  第四件事,趙佶又抬舉了蔡攸,下詔蔡攸為開府儀同三司,蔡攸離宰執之臣又進了一步。

  而蔡攸也投趙佶所好,正式提出:“所謂人主,當以四海為家,太平為娛,歲月能幾何,豈可徒自勞苦。”

  趙佶深納蔡攸之說,下令加大力度在全國範圍內收集奇花異石、珍奇異獸充入他的艮嶽當中。

  ……

  除了這四件大事以外,還有兩件事,兩件跟蔡仍有關的事:

  第一件。

  宋江一夥,懲治貪官,殺富濟貧,聲勢日盛,如今他們在沂州(後世山東臨沂)與官軍周旋年餘了之後,已經流竄到了京西北路的濮州境內,直逼京師。

  趙佶震驚,下令中央禁軍出兵,圍剿宋江一夥。

  而蔡仍所在的防區,離濮州不遠(這其實也是當初蔡仍挑這個防區的原因之一),也在備戰的序列範圍內。

  第二件。

  蔡仍的香皂火了,而且火得一塌糊塗,火到九十九緡一盒(兩塊)都供不應求,火到李和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的漲價將價格都漲到了一百九十九緡一盒都不能打消搶購者的熱情。

  也真像後世一部電影片段說的那樣,能花九十九緡買一盒香皂的人,絕不差再花一百緡。

  那蔡仍的香皂怎麽就火了呢?

  這得感謝兩個人——兩個女人。

  首先是趙元奴。

  說起來,人的感情也真是很奇怪。

  就以趙元奴為例:

  有那麽那麽那麽多的人喜歡趙元奴對趙元奴窮追不舍,可趙元奴偏偏對他們全都無動於衷,反倒是蔡仍這個根本不喜歡她的人,讓趙元奴想忘都忘不了。

  自從那日將蔡仍趕走了以後,趙元奴表麵如常,心裏其實盼望著蔡仍能再來樊樓找她。

  而且,與蔡仍相處的點點滴滴總在趙元奴腦中回放,甚至趙元奴隻要一閉上眼睛就能看見蔡仍那張一會才華橫溢、一會憂鬱、一會市儈的臉。

  可趙元奴左等,蔡仍不來,右等,蔡仍也不來。

  在這期間,由於百香居(蔡仍賣香皂的店鋪)也費力買出去了幾盒香皂,蔡仍的香皂沒火,但蔡仍讓人刻在香皂盒上的《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卻傳了出去,然後遭到人們的瘋傳,尤其是在青樓之地,得到了小姐們的共鳴,人人都在說這個蔡子因,想要知道這個蔡子因是誰。

  這就讓趙元奴想忘了蔡仍,都做不到。

  後來,就在趙元奴忍不住想要派侍女去請蔡仍的時候,她的侍女從蔡貌那裏打聽到,蔡仍棄文從武去陽武縣組建金吾軍去了。

  而這不僅沒能斷了趙元奴對蔡仍的念想,反而讓趙元奴越發的覺得蔡仍與眾不同、越發的忘不了蔡仍。

  然而——

  聰明如趙元奴,又怎麽可能不知道,蔡仍不喜歡她?否則,蔡仍怎麽可能隻見她一次,就再也不來找她?去陽武縣了,也不告訴她一聲?

  趙元奴所擁有的,可不僅僅是美貌和才華,還有智慧。

  趙元奴很快就想到了,怎麽能讓蔡仍再主動找她。

  趙元奴讓她的侍女從蔡貌那裏打聽到了蔡仍的百香居的位置,然後讓侍女去百香居一口氣買了一百盒香皂。

  而這還不算完,趙元奴又像散財童子一般,將這一百盒香皂送給了她的一百位好姐妹,其中就包括另一位花魁李師師。

  非年非節的,趙元奴給好姐妹送禮,好姐妹哪能不問問原因?

  好姐妹們一問,趙元奴也就順勢讓她們幫忙宣傳宣傳。

  好姐妹們都猜,趙元奴這一定是在幫情郎。

  趙元奴也不否則,隻說幫了她,她就欠她們個人情。

  趙元奴都這麽說了,身為好姐妹們,能不幫忙嘛?

  趙元奴的好姐妹們,幾乎全是名妓,有她們幫忙宣傳香皂,這宣傳力度能小得了?而且就連久不露麵的李師師都親自露了一麵幫香皂打廣告。

  香皂本身就是這個時代沒有的好東西,它的去汙能力強不說,還不傷肌膚,關鍵是,用它洗完身體,身體上會留下淡淡的清香,能在無形當中增加女人的魅力。

  再加上有《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打下的底子。

  再再加上一眾名妓的鼓吹。

  以至於,香皂一下子就火了起來。

  偏偏在這個時候又傳出來,宮中的妃嬪、帝姬也在用香皂,而且都誇香皂好,甚至據說皇帝趙佶也很喜歡聞妃嬪身上香皂的香味。

  如此一來,香皂迅速成為人人吹捧爭相得到的好東西,現在甚至演變成如果沒有香皂,就低人一等的地步。

  至於香皂是怎麽傳進宮裏的,說法眾多,不過最靠譜的一個是,香皂是由茂德帝姬趙福金帶進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