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對黃皮和黑皮的最新指示
作者:商專老七.QD      更新:2020-03-10 09:42      字數:2431
  馬躍出去圍獵,適當的帶上十來個曾經的不虔誠分子。果然,馬躍在圍獵中的神勇表現,逐漸的,三十幾個不虔誠分子裏,已經有十幾個出現了信仰之力。

  實力啊,在這原始社會,實力才是最受人尊重的。馬躍的戰鬥力在狩獵隊裏的確是彪悍的,七米的距離,飛槍能精準的刺中奔馳中的鋸齒虎的腚眼,你說牛逼不牛逼?

  敢跳到猛獁象背上,刺進那麽厚實的猛獁象的皮毛,造成猛獁象的重傷,你說馬躍牛逼不牛逼。

  一個月之內,馬躍連續參與了七次狩獵隊的圍獵,收獲了兩隻巨大的猛獁象和一隻強悍的鋸齒虎。對馬躍的牛逼性,部落裏參與過圍獵的壯丁都五體投地,信仰之力蹭蹭的漲是必然的。

  不去了!

  就是那兩隻巨大的猛獁象,也夠海部落吃好一陣了。很多的猛獁象的肉都被海部落醃製了,能保存很長時間的。馬躍的骨子裏就是懶人,才不願意太辛苦呢。

  窩在山洞裏修煉,時不時的逗弄旺財,這才是美好生活嗎。

  有了相對豐富的肉食的保證,海部落的勞力們,開墾耕地的熱情和體力更好了。

  將近一百頭的角馬奔走在田地裏的壯觀景象,馬躍看著都很欣慰。前世的耕牛,隻需要一個人在後麵扶著犁就是了。這一世不行,前麵需要個孩童牽著角馬的繩索,後麵還需要一個人扶著犁,這樣才能耕地。

  行吧,這就不錯了,起碼,比沒啥趁手工具的壯丁翻地快一些不是?再說了,海部落也沒那麽多的骨鍬供翻地不是?總的來說,犁和角馬,已經成為翻地的主力了。

  角馬一旦開始忙活耕地,就沒辦法放牧,隻能靠人收割青草回來喂食,這也劃算嗎,收割青草,老弱就可以幹的。對各種勞動力的使用,兩位祭祀和三位首領已經越來越有經驗了。

  總之,大家都沒閑著,各自忙各自的,海部落的世界是熱火朝天的。為了更多的食物奮鬥,原始人的熱情從來都是極高的。

  “神棍,意外的發現。”大祭司帶著菜和鳥匆匆跑來了。

  “咋了?”

  “神棍,這蔥苗居然冬季還沒死,我們翻地的時候,意外發現的幾根蔥苗長出來了。”

  蔥苗可以越冬嗎?馬躍對種植真的不咋清楚。

  “神棍,也就是說,秋季我們播種,冬季,蔥苗不會死,那麽,按照這從苗生長的趨勢,初夏,我們就能收獲一波大蔥……”大祭司滔滔不絕的講著,估計是蘿卜能收獲兩季,這廝想著,大蔥或許也可以的嗎。

  海部落不缺肥料,那麽多的牲口呢,糞便不缺,地的肥力基本上是有保證的。

  “你的意思是,大蔥要是初夏成熟,更利於新鮮的大蔥去太陽城那邊交易了?”

  “對啊,大蔥儲藏一個冬季,浪費很多的葉子,蔥皮也浪費不少。哪有新收獲的大蔥賣相好?”大祭司說的很有道理,“我們再算計一些,在秋季收獲大蔥之後,再試著種植一下,多出一個冬季,或許,收獲的大蔥更多了嗎。”

  貌似,還真是的。大蔥這玩意,非要長成最大才能收獲嗎?當然不是,你想吃蔥,隨時都可以收獲的,嫩蔥,反而更好吃的。

  有大祭司和菜、鳥在,馬躍這不懂種植的家夥,隻有附和的份,順帶也表揚了菜、鳥一番。

  大祭司很實在,蘿卜實用,多翻地;大蔥值錢,多種植。至於葵菜,差不多就行了,保持那兩三畝地就可以了,原始人嗎,還講究個屁的葷素搭配,這年頭,根本沒有營養學的。

  行吧,反正自己有青菜吃就行了,你們沒積極性種植葵菜,老子也不強迫。

  其實,大蔥的種植也是很講究技術的,類似需要注意澆水的次數,施肥的次數,甚至耕地的深淺,深了不好,淺了也不好,以及定植技術等等,馬躍真心不懂,隻能靠大祭司和菜、鳥帶人慢慢的摸索唄。

  好賴不計的,現在還能種植出大蔥呢,產量少點,總比沒有強不是?

  去太陽城的遠程商隊帶的就是賣相已經不大好的大蔥了,估計,交換價值也小不少。不能耽誤太久,大蔥儲藏的時間越長,枯萎的部分越多的。

  希望,大蔥的種植真的能越冬吧,真要是夏季就能收獲大蔥。那麽,新鮮的大蔥,去太陽城那邊交易,當然更值錢了。

  反正,馬躍是絕對不會允許商隊冬季出行的,傷亡太大了。

  煮鹽隊二百多人,半個冬季的粗鹽積累,大部分都被商貿隊帶走了,剩下的本來就不多,幾乎都醃製了猛獁象肉,鹽啊,真是永遠都不夠用的。

  好在,粗鹽的產量,每天都有收獲,產量還不錯,保證海部落的自身需求是沒啥問題的。幹活,要是沒鹽,還哪來的體力了?

  目前,海部落的人多,幹活的也多,大致維持海部落的正常運轉就是了。

  “黃皮、黑皮,目前,咱們本來的陶器的飽和度差不多了,你們要多用心思研究更深入的製陶技術,明白?”馬躍作為領導,是要做出重要指示的。

  海部落最大需要的就是煮鹽用的陶盆,真心已經很足夠了。陶器,即使質量不咋地,儲備已經很多了,不能總壞不是?

  所以,製陶隊伍在不斷的縮小,為了盡可能的保證耕地和煮鹽的人手,現在的製陶隊伍,就剩下黃皮和黑皮這兩個小組長了,地位有些尷尬。

  “能不能燒製出比較結實的土?蓋房子用的,或者在海邊能燒製出土灶,總比陶盆的容量大不是?要開動腦筋,多做新的嚐試,不要怕失敗,在失敗中不斷的探索,這才是你們的主要工作,明白?”

  馬躍也要不斷的鼓勵嗎,技術才是第一生產力。

  類似前世的磚頭哪來的?還不是泥土燒出來的嗎。陶器都能燒製出來,磚頭,很難嗎?馬躍是不懂,隻能慢慢的引導。

  黃皮和黑皮燒製的陶器,質地粗糙,厚薄不等,摻雜不少,質鬆易碎。用以燒製這些陶器的原料都是就地取土。這些陶器原料粗糙、造型簡單、燒成溫度低,這些陶器的燒成溫度大致在700°C,連窯爐都沒有,平地堆燒的。

  馬躍根本也沒見過咋製陶,至於窯爐啥的,大致聽聞,沒見過。

  “黏土!”馬躍終於想起個詞,啥是黏土,馬躍也沒見過,總比這隨地挖出的土強吧?

  “黏土是啥?”新名詞,黃皮和黑皮不懂。

  “就是……”馬躍用水和泥攪和起來,這不就粘稠不少嗎,總之,意思,黃皮和黑皮懂了,就是需要黏一些的土唄。

  “燒製的土,會硬一些,可是比較脆弱,你可以試著在土裏加一些貝殼碎片、小石子啥的,或者幹脆加一些樹枝,草啥的。總之,你要不斷的實驗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