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卷 259章 平陽據理力爭護秦王(二)
作者:沉沐君      更新:2020-03-21 14:35      字數:2213
  平陽停頓了下來,緩了兩口氣,接著又說:

  “惟有二弟決意,哪怕是為國捐軀!二弟立下軍令狀出征,是為了爭奪軍功嗎?兒看不像,他心裏唯一的理念就是我們李家的龍興之地必須奪回,河東不能丟失,若此地丟失,則大唐危矣!這難道不是一種政治遠見嗎?沒錯,這是為了定國,而不是安邦,但是如果國都定不了,哪有邦來安呢?阿耶,孩兒說的不中聽,還可能得罪父皇,所以先在此向阿耶謝罪。”

  “何罪之有?寧兒能夠直言不諱,為父的最是歡喜。為父的有時候想法會有偏頗,所以才來聽聽寧兒的想法。寧兒提醒的對,從這點來說,二郎的確也是很有治國遠見的。而且,二郎主辦文學館,也是朝著這個方向努力嘛!”

  “阿耶,你可不要誤會了二弟,他辦文學館是為了日後給大唐輸送治國人才,不是為了他自己,四妹和其他姐妹們都去過二弟的文學館旁聽,而且有兩回都是中間插進去的,沒有預先安排,她們聽到的都是學士們在討論如何協助阿耶和阿兄治理好國家和人民的計策。”

  平陽在此停頓了下來,她發覺自己說著說著就有點跑題了,不好意思的笑一笑後接著說:

  “說到阿兄不戰而屈人之兵,孩兒覺得這次阿兄之所以能夠做到這一點,據說還是太子洗馬魏徵的主意,當然,願意采納魏徵的建議,說明阿兄確實是有政治遠見,雖然不是出於他自己的思想。重要的是,阿兄的不戰而屈人之兵之所以能夠成功,其中一個主要因素就是因為劉黑闥本人已經成了強弩之末,他第一回被二弟打怕了,第二回雖然僥幸重奪失地,但他自己內心已經明白遲早還是會被我們大唐戰勝的。還有,他一旦失去了突厥人的支持,也就失卻了繼續頑抗的底氣,聽聞這次劉黑闥還沒有見著阿兄的麵,就已經嚇得偷偷溜跑了,這就是他失去意誌的一個佐證。另外一方麵,河北的百姓隻怕也是心有餘悸,對劉黑闥的借屍還魂沒有太大信心,因此在內心裏已經減弱了抵抗反唐的決心,一旦我們給予百姓安撫,他們必定寧願止戈息戰。”

  平陽說到這裏停了下來,呷了兩口白開水,清清嗓子,接著說道:

  “這些條件在二弟第一次出征時並不存在,當時民眾心裏對我們大唐的怨憤之火才剛剛被點燃,而且越燒越旺,他們隻想與大唐為敵,發泄心中不滿,也希望回歸到竇建德時代,在這個時候實行安民政策卻未必一定奏效。本來這個缺陷是可以補救的,那就是讓二弟在打敗劉黑闥之後留在河北一段時間,轉而實施安民措施,解除所有嚴苛法責,甚至寬鬆賦稅等。然而,不幸的是,二弟戰後立即就被調往征

  伐徐圓朗,且在關鍵時刻又被調回長安賦閑。”

  “寧兒說的雖然沒錯,可世民他在軍事上也不能算是常勝將軍啊,他在伐秦時的第一次淺水原之戰,就大敗而回,讓我唐軍損失慘重,且蒙羞於世。”老李並非想耍賴而貶低秦王,他更多的是為了提醒平陽,他很清楚李世民應該對那一場敗仗負完全責任,他之所以對李世民以裝病為由逃避責任的做法睜隻眼閉隻眼,純粹就是護犢行為。

  平陽當然聽出了父親的弦外之音,她也不禁一笑:

  “所以嘛,阿耶總是愛護自己的子女的。不過話又說回來了,二弟那時候不過20出頭,年輕氣盛、血氣方剛,輕敵而敗,好在阿耶沒有追究,還給他一個改過的機會。這不,二弟在哪裏跌倒,就在哪裏站起來了!第二仗二弟就全勝而歸了,還一舉滅了西秦。正所謂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四弟先將晉陽拱手相讓與劉武周,後又將河北山東拱手相讓與劉黑闥,阿耶你不是也沒有計較嗎?”

  菜無鹽無味、話無理無力。平陽最後這句話不僅有力,而且切中要害,戳到了老李的痛處,他心想:這三女,以前還真不知道她有如此這般的伶牙俐齒,難怪她連山寨匪窩的牛鬼蛇神狗雜種都能夠說降說服了,與其說他們是跪倒在她手中的雙劍之下,還不如說是拜倒在她的唇槍舌劍之下,我為父的也不得不服!

  “還有,當年二弟平定洛陽之後,阿耶你下令要他一把火毀滅洛陽宮殿,孩兒知道那是阿耶為了警醒自己和臣子們,不要重蹈隋煬帝的荒淫無恥的生活方式,這無疑是一個偉大君王的作為。可當時二弟沒有完全按照阿耶的敕令行事,他沒有搗毀宮殿,而是將宮殿拆了,並將拆下來的磚瓦木材賜給了百姓、那些大唐的新子民,致使民眾頌揚阿耶至今。難道二弟這種作為不算是長遠的政治眼見嗎?”

  老李聽了三女的解釋,內心真的是一整個翻江倒海,平陽的話多有暗示和直指他這個父皇的過錯,雖然他內心確實不悅,但他又不能在女兒麵前顯露一絲不悅表情,一來因為他有言在先,絕不惱怒;二來他也很清楚平陽所言句句在理,自己無可辯駁。

  細想下來,他不得不承認的確是因為自己對二郎的忌憚,造成了對二郎的看法和評價出現了很大的偏差。這樣的偏見不僅冤枉了二郎,而且也會讓自己迷失,甚至逼使二郎心懷不忿而生異誌。另一方麵,自己如此的偏心,也有可能會讓大郎沾沾自喜忘乎所以。就說這次大郎“不戰而屈人之兵”解放河北山東,那也是仰仗於平陽的“釜底抽薪”之策啊!沒有釜底抽薪在先,隻怕他的“釋囚安民”之計未必行得

  通呢!看來我還得重新平衡一下大郎和二郎之間的勢力,還是那句老話:能夠擺平,才是水平。

  不得不說,老李的確是老謀深算,但算得太精太細太複雜,則很容易就反算了卿卿性命。他有這樣的價值觀,注定他要為此埋單。但此時我們必須理解他的心思和做法,畢竟,坐在皇位上,你感覺到的不僅僅是榮耀和權威,還有高寒!老李不僅畏寒,還恐高!他此時就像玩著那些高難度的迭椅雜技一樣,要保證自己在高空中不至於怦然墜落,那就隻有保持好這些椅子的高度平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