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卷 245章 柴紹女兒夢破滅
作者:沉沐君      更新:2020-03-04 05:33      字數:2058
  為了得到“專家”的確證,她趕緊讓關上隨軍軍醫來給她做個“體檢”,結果正如平陽自己所料,她真的有孕了!

  但是,軍醫大夫告誡平陽,他的專長不是“婦產科”,而是跌打金創,並建議她回京養胎,或者至少從關下請來民間大夫,專門為她製定一份保胎養胎計劃。

  平陽一聽此說,既喜亦憂,喜的是終於向著實現夫君願望邁出了成功的第一步,憂的是眼下河北極不太平,已有消息傳來,河北人民要反了,反大唐!而娘子關恰恰就是河北通往山西的戰略要道。如果自己現在丟下娘子關回京養胎,那豈不是為了一己之私,而置朝廷之使命於不顧?

  到了夜間,平陽躺在榻上,歡喜之情久久不能平靜,她試圖猜測一下到底是與夫君的哪一次給他們帶來的運氣。她總覺得應該是那夜“車震”的成果,因為那是一次她從未有過的一次異常新鮮和刺激的體驗。盡管她自認為與夫君的恩愛每一回都能夠達到心滿意足的境界,但那次偶然發明的“馬車震”卻讓她體驗到了一種不同的快意,那是一種無法形容、不可言狀的淋漓盡致和放蕩不羈,她當時甚至有過即使是“現在就死去也義無反顧”的感受和感覺,所以,女兒必定是那一次臨到她肚裏的。

  平陽覺得自己體質好,當年懷長子哲威的時候,自己每日裏打打殺殺,不也是好好的嗎?他不僅順產出世,而且身體棒棒的,現在也已經長得虎頭虎腦結結實實的小正太了。

  出於這樣的想法,平陽決定聽取軍醫的第二條建議,立即派人到葦澤縣和平定縣去尋找民間大夫。

  手下很快就帶來了三位老中醫,他們分別給平陽脈診後,得出了同樣的結論平陽有喜了,其中一個老者更是帶著十足把握地說,平陽懷的是女孩,其他兩個中醫不敢肯定,但也都各自表達了女孩可能性更大的推斷。

  一聽此言,平陽簡直就是興奮得心都要跳出來了,她要重賞幾位大夫,但他們都一致表達不要任何報酬,他們願意上山來,都是衝著公主和娘子軍的英名以及公主為了保衛大唐一方屬地和臣民,而親自鎮守娘子關的一腔熱血和作為而來的。然而,平陽公主執意要他們收下超過應得數倍的獎賞。

  最後,大夫們一道合計擬了一份保胎養胎方子。不過,他們也都一致認為娘子關上條件太差,極力主張平陽回京休養。平陽口頭上答應了他們的建議,但她內心並沒有太在意,她打算再過幾個月才回京。

  不幸的是,平陽肚裏的女孩太嬌氣了,她不願意陪著媽媽在關隘上受苦。懷孕三個月出頭後,平陽有一天忽然感到小腹部一陣陣劇痛、一波波痙攣,接著就是**大

  量出血,伴隨短暫的暈厥。

  上蒼沒有給這個小女孩頒發生命簽證,平陽自然流產了。一個小花蕾,還沒有來得及綻放、結果,就枯萎了、凋謝了,平陽失去了自己日盼夜想,也是夫君柴郎日盼夜想的女娃。

  平陽怨恨自己,尤其對夫君感覺異常的愧疚!她連續好幾天不思茶飯,悔恨無比,她認為如果自己當時聽從了大夫們的勸誡,及時回京,那女兒肯定是不狠心離開自己的。

  平陽就這樣在自責中苦苦度過了好幾個月,直到河北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直到娘子關麵臨著嚴峻的險情。

  唐高祖李淵是一個極其難以作出精確評價的曆史人物,如同他的名字一樣,他有點深不可測,極具雙麵性和波動性,你要說他是個胸無大誌、庸碌無為、短見薄識的愚人吧,那絕對是錯誤的和無知的,他能夠當上開唐高祖,靠的不僅僅是運氣;要說他靠的是天時(隋末農民起義風起雲湧,大隋搖搖欲墜)、地利(占據晉陽)、人和(英雄兒女們和能征善戰的追隨者),這也的確沒錯,但這是他老人家善於審時度勢、善於籠絡人心、善於領導賢臣的結果/效果/成果吧!況且,他的成功還在於他本人的正確決策,那就是以奪取大隋西京長安城為第一目標。無疑義、無異議,李淵完全可以算得上是一個老謀深算的“造反派”和“政治家”。

  可你要說他是個胸懷大誌、深謀遠慮、高瞻遠矚的“革命家”和“政治家”吧,似乎又不太符合事實,因為在他“革命”的道路上每走一小段路程,就會做出一件讓人感覺愚不可及或者幼稚可笑的事情來,而且每一次錯誤都給李唐帶來不可估量的負麵影響乃至損失,這讓人懷疑他是否患上了“間歇性神經衰弱”。

  如果說他早期(開國之前)所表現出來的的患得患失的畏懼思想和逃跑主義(如在從晉陽南下攻打霍邑時),僅僅是由於個人的性格使然,那麽在稱帝之後所犯的渾,就不是那麽簡單了,更多的是他在父子之間、君臣之間所玩弄權術所致,往往是為了捍衛和鞏固自己的權杖和皇位不得已而為之。

  譬如說,他小題大做誅殺開國元勳劉文靜,有一舉三得之功效:消弱次子秦王李世民的勢力以幫助抬升太子李建成的勢力;打擊他認為不順從他的臣子們;殺人立威!殺個劉文靜,警告李世民和朝臣們,無論你們的功勞有多大,我才是主子,我才掌有生殺大權!但是,要知道這樣做的後果是嚴重的。日後的結局印證了這一點。當危機來臨,高祖臣叛將離,得不到文臣武將的支持,淪為真正的孤家寡人苦主一個。

  在抵禦劉武周犯唐、保衛晉陽的戰役中,老李

  為了打壓李世民使出的一係列昏招導致幾乎葬送整個山西,乃至帝都門戶河東,充分體現了他那不折不扣的“革命”的悲觀主義者和投降主義者的一麵。如果當時朝廷執行了這條路線,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李唐可能已經不複存在!隻在地球村留下一個短暫而可悲的印跡而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