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卷 240章 內心坦蕩 秦王有雄心無野心
作者:沉沐君      更新:2020-03-04 05:33      字數:2050
  “雖然我們李家的兄弟姐妹從小接受的教育是以老子的道家文化為主,但在現實生活中,我感覺孔子的儒家文化很實用。我現在唯一能夠做的就是像儒家提倡的理念那樣,保持中庸,高調做事、低調做人,即使是在父兄麵前也要盡量低調、保持沉默,避免再犯可能會被看成是挑戰皇權的錯誤。父皇和太子是高處不勝寒,其實我自己不也是一樣嗎?我的軍功最多,也是父皇和太子最為忌憚的,我稍不謹慎,就可能會成為他們共同欲除之而後快的對象,所以我隻有以無為而應之。我不怕死,不怕死在戰場,因為如果我死於敵手,還可以到陰曹地府去向敵人索命,但我假若死於親人之手,難道也在陰間向他們索命?不!我根本就是無處伸冤!”

  “可一味消極躲避也不是長久之計啊!隻要你的軍功擺在那裏,你就總是會被視為潛在的威脅。況且,從姐的角度看,在治國經略方麵你雖然極有遠見和視野,但是在政治手段方麵,你非常薄弱。比方說,你向父皇直諫要保下劉文靜一命;你奪取洛陽之後,遲遲不入長安,父皇不得已派張婕妤和尹德妃以接收洛陽宮人的名義前去監視,而你又不給她們倆一點麵子;還有,你凱旋回京時的做派,更有彰顯自己軍功之嫌。這些都是父皇最為忌諱的事情。”

  “三姐說的極是。我最不懂,也最不喜歡的就是使用政治手段,特別是在背後耍手段,這方麵我的確胸無城府。不過,我已經意識到這些問題了,我現在明白,對待皇權,真誠未必是最好的做法。劉文靜真誠地承認自己覺得皇上待他不公,他為此丟了性命;我真誠地為劉文靜說情,不僅沒能救了他,反倒是加害於他,還把我自己也搭了進去;我在洛陽遲遲不回長安,是為了做好善後工作,那裏畢竟是前隋的東都啊!有多少事情需要妥善處理!處理不好,洛陽的百姓如何能夠安居樂業?洛陽又怎麽能夠繼續充當長安的陪都?即使不我們新朝不需要洛陽作陪都,但也必須先安置好那裏的百姓啊!他們忽然間變成了大唐的子民,我們不管,誰來管?我不多逗留一些時日,那裏的事情能夠在第一時間得到妥善處理嗎?”

  “這些姐都可以理解,但父皇和阿兄不一定會這麽看,你這樣做隻會給他們留下把柄和口實。不管如何,三姐希望二弟平安無事,也希望你們兄弟和睦、父子同心,絕不能重蹈前朝楊家的覆轍。”

  “三姐放心,我絕不會主動挑事,隻要能夠自保就好。”

  “但恐怕沉默不是最佳辦法,二弟有沒有想過主動與阿兄和父皇交心相談,從而解除他們對你的誤會和戒心?”

  “謝謝三姐的忠告,我會找機會嚐

  試一下,盡人事聽天命吧!”

  與李世民談完之後,平陽內心的重壓減輕了不少,但是,她很清楚,涉及皇權和皇位繼承的事情,沒有小事!她下一步還得跟父親再好好的談一次,盡力消除他們之間的隔閡和猜忌。

  第二天一早,平陽派人到宮裏去約見父皇,結果老李批複下來說是白天有政務須要處理,讓平陽下午到宮裏來見麵。

  申時正(下午3:00點),平陽獨自徑直走入太極宮中皇帝寢宮內求見父皇,老李知道後天女兒就要離開京城,返回娘子關了,平陽今天若沒有主動來,他也會詔她進宮的。

  自從前日與平陽談到易儲一事,老李心裏一直不安,易儲雖則出於他自己的本意,但並非完全情願,他主要是考慮到二郎李世民功勳卓著、才能出眾,大唐無人可以比肩,如果不主動將太子之位轉讓給他,害怕他會因心理不平衡而釀成大禍,那樣的話,第一個受害的就將是自己。

  雖然寧兒說出了幾個不可易儲的理由,但他仍然有些擔心,還想看看二郎自己到底有什麽想法,而這種事情,他作為父皇是絕對不能夠直接去問他的,所以就隻能夠依賴平陽去二郎那裏替他打探了。沒想到都是,才過了一日,寧兒就給他帶來了一顆定心丸。

  平陽一見到父皇,就告訴他,她昨日去見了二弟李世民,也談及了有關儲君一事,但絕沒有將父皇易儲的事情直接告訴二弟,隻是想弄清楚到底二弟有沒有對皇位的野心。平陽跟父皇說她可以用自己的人格擔保,二弟絕無非分之想。

  平說,二弟明確表態,隻要不是來自阿兄自己的意願,即使是父皇要改立他為太子,他也不會接受,因為他不想因此而造成兄弟不和,他也不會居功自傲,更不會以此來逼迫阿兄,他會盡量低調做人、高調做事,所以父皇完全可以放心。

  最後平陽一再請求無論是父皇也好,阿兄也好,千萬不要打壓二郎,以免他積怨生恨,希望父皇就把他當兒子看待,阿兄把他當弟弟看待。特別是,以後大唐還會麵臨不少內憂外患,雖然大唐猛將如雲,但他們需要一個像二弟這樣的三軍統帥的指揮,才能夠發揮他們的能力,也隻有二弟能夠擔負起幫助父皇和兄長實現李唐霸業的重擔。

  聽了平陽的一番敘述,老李內心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輕鬆和愉快,他一再表示二郎本就是自己最喜愛的兒子,他無論如何也不會做出什麽對二郎不利的事情,而且,他還會告誡太子和四郎,要他們與二郎搞好關係,他也會找個機會來增進他們兄弟間的感情。

  老李一高興,便決定詔大郎和四郎一同來宮裏用餐。

  李建成和李元吉接到

  詔令,心裏當然是無比的高興,因為一直以來,他們倆都認定平陽跟秦王是一夥的,而跟他們倆卻不是一條道上的人,現在居然能夠聚到一起用餐,而且還是在父皇的寢宮裏用餐,保不準就是平陽開始倒向他們這個陣營的信號!他們倆興高采烈地結伴而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