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卷 233章 李淵意欲易儲李世民
作者:沉沐君      更新:2020-03-04 05:33      字數:2055
  “為父的知道爹娘沒有白疼寧兒!”李淵說著,還走到平陽麵前,雙手輕輕地搭在平陽的雙肩上,再輕微地往下按了一下,算是表達他的信任的一種方式,也是示意平陽保持內心安定的下意識動作吧。

  是啊,平陽是李淵夫婦唯一的嫡女,而且從小到大都是那樣的貼心、孝順,還長得那樣的水靈、俏麗,任何時候都是他們的最愛。從李淵揭竿起義以來,平陽至今的所有表現都證明她是李家最信得過的人。

  然而,李淵下麵這個問題,卻把平陽驚得花容失色!

  “寧兒,告訴阿耶,你覺得是大郎更適合於做太子,還是二郎更適合?”

  李淵從平陽的麵部表情可以看得出來,她完全懵了,麵對如此一個極度敏感又極端沉重的話題,她直感到突兀和猝然,完全沒有心理準備,不知所措了。他知道這個問題對於平陽來說,實在是太沉重了,無論怎麽回答,都可能會得罪太子和秦王中的其中一個,甚至會得罪自己這個父皇,他於是將上麵那個問題的範圍進一步縮小:“為父的有一個想法,想將太子之位轉予二郎,你看這樣做合適嗎?”

  平陽聽了此話,臉色唰的一下頓失血色,李淵知道愛女被嚇著了,他再次按了一下平陽的雙肩,示意她放鬆,隻不過是聊家常而已。

  平陽端起身邊桌子上的果汁,呷了一口,喘了一口氣,定了一下神,她看看父親的表情,覺得他的態度是誠懇的,一點不像是在開玩笑或試探,她慢慢地恢複了常態,對著正在熱切等待她看法的父皇回答道:

  “阿耶,如果孩兒說錯了,還請阿耶恕罪,畢竟孩兒見識短淺,且對帝皇之事知之甚少,平日裏也並無認真思考過這樣的大事。平心而論,阿兄和二弟都是當世之良才,目前朝野上下還找不出哪個能與他們兩人中任何一個相提並論的臣子出來,他們都有能力擔當李唐未來之大業。不過,兒覺得他們倆又各有所長,阿兄是個守業型人才,他仁慈寬厚、謹慎平和,卻不乏大智大謀和大略,同時又長於關注細節,且善於與人相處之術和為政之道,比較適合於守成,做一個太平盛世的帝王;而二弟呢,他適合於戡亂和締造,屬於創業型人才,因為他更加壯誌淩雲和大氣恢宏,具備全方位才能,特別具被少有的決斷力和執行力,且善於發現和任用人才,他為人之道是既能夠與下屬相處,又能夠駕馭他們,二弟是一個能夠開創一代盛世,將大唐帶向一個新紀元的人,他應該特別適合於目前我們這個時期,天下一統尚未實現,百廢待興、千業待舉。當然,寧兒更希望阿耶長壽,也堅信阿耶還在世就能夠讓李唐興盛發達,到時候阿兄就能夠子承

  父業,守護太平盛世了。”說完後,平陽誠惶誠恐地看著父皇,不知道自己說的對與不對。

  平陽見父親沉默,便接著解釋道:“阿耶,孩兒說的可能不對。不過孩兒所言皆有事實為依據,遠的不說,就拿這次二弟一戰滅兩國、一役定中原的虎牢之戰來說吧,如果主帥換成是阿兄,他會不會也向二弟那樣敢於以3500人直麵竇建德10萬兵馬呢?兒相信他敢!但前提是有人替他做出這樣的決策,並且要他這麽去做,兒也相信阿兄同樣有能力以少勝多、戰勝竇建德,但問題是他自己是否能夠做出以區區3千多人去抵擋10萬雄兵這樣劍走偏鋒的冒險決策呢?兒覺得他不會,阿兄一向以謹慎見長,而二弟多以出其不意、敢為天下先見長,那種氣勢磅礴的做法實乃二弟之長處!特別是,如今大唐尚未一統天下,尚有不少敵視李唐政權之勢力環伺八方,最難對付的或許是突厥。阿耶,你覺得阿兄和二弟誰更有能力對付突厥?兒覺得肯定是二弟!但假若這些問題都已經得到解決,兒倒是覺得阿兄繼承皇位更加合適,所以兒祈願阿耶長命百歲,能夠幫阿兄掃除大唐現在麵臨的困難,孩兒覺得阿耶隻要對二弟真誠相待,他肯定不會為了爭奪儲君之位而與阿兄鬧出什麽事來,相反,真心待他,他一定願意盡力輔佐父皇一統天下,降服突厥和其它番邦。孩兒覺得更換太子茲事體大,不可輕易為之,特別是,孩兒眼下還沒有看到阿兄有什麽過錯,非以廢太子來作為責罰。雖然孩兒的確在感情上與二弟更加近一些,當然希望他好,但孩兒跟阿兄的感情也很好,不希望看到他不好。”

  李淵仿佛是聽得入了迷一樣,他雙目直勾勾地盯著平陽,好久都沒有眨一下眼皮子,弄得平陽還以為是自己說錯了什麽而冒犯了父皇,變得有點局促不安。過了良久,李淵才露出一臉笑容,他深切地意識到,平陽的話雖然不多,但卻句句在理,她的看法其實與自己的想法是不謀而合的,但在某些方麵卻更加深刻更加到位。在此之前,他不敢肯定自己的分析是否正確,現在平陽的回答讓他確信自己原先的判斷的正確性。

  “為父的早就知道寧兒是個極有見地的奇女子,今日與你交談,隻感到妳的思想比我想象的還要深遠。其實,為父心裏一直都清楚,憑才能,二郎肯定是比大郎略勝一籌的,特別是二郎知人善用的能力,乃父之不及。這幾年來,父親在用人方麵有對的時候,但錯的時候也不少,比如在對待劉武周和劉黑闥的叛軍上麵,為父的就屢次犯錯,造成我大唐損失非輕;而相比之下,二郎反而始終沒有犯過大錯。就這一點,我曾經數次提醒建成,但他卻總是將識人善用看著隻是一味地收買朝臣的支持,甚至還收買到後宮裏去了。要論才能來選擇儲君,無疑是二郎世民更加合適。”

  說到這裏,老李打住了,仿佛是在暗中醞釀勇氣,再說出下麵的言語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