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卷 230章 秦王一役剿滅鄭夏定天下
作者:沉沐君      更新:2020-03-04 05:33      字數:2115
  為了進一步防範夏軍北渡黃河西進津浦的行動,李世民便上演了黃河北岸牧馬一出戲,既可看住夏軍的動向並在需要時與平陽的黑甲騎兩麵夾擊敵軍,同時又可以給竇建德造成一個唐軍糧草告罄的假象。

  可憐的竇建德,被秦王李世民和平陽公主製造的假象所迷惑,讓一個極其奇妙的計策泡湯了。無奈之下,他隻好全盤放棄“曲線救鄭,奇襲長安”的行動計劃,全身心經營突破虎牢關之策略。而且因擔心黃河北岸的唐軍襲擊自己的後方,竇建德決定分兵把守黃河一帶,同時尋找良機,盡快出擊虎牢關。

  6月10日,竇建德誤以為唐軍草料將盡,乘著唐軍牧馬河北之機襲擊虎牢關。夏軍自板渚(今滎陽北黃河南岸)西出,正麵寬達20裏,擂鼓挑戰,布陣而進。

  李世民按兵不動,先是調回北岸馬群,待竇軍士卒饑疲交加而自亂陣腳之時,命手下率300騎試探其陣,發現其陣形不整,便下令“大軍”雷霆出擊!

  而此刻的竇建德正在自己的大營裏與群臣商議如何破李世民闖虎牢關一事。

  李世民最擅長的戰略戰術就是“斷尾斬首”,這個“斷尾”的戰法包括偷襲敵人後方,截其退路和毀其糧道、掠其輜重,從而造成敵軍自亂陣腳,然後再直搗黃龍擒賊“斬首”。為此,李世民總是先裝孫子,後當老子。也就是先示弱後顯強,以避敵鋒芒、挫敵銳氣、滅敵鬥誌,然後瞧準敵疲之際,以雷霆萬鈞之勢席卷戰場,再以風卷殘雲之勢對殘敵窮追不舍,力求畢其功於一役。在與薛仁杲的淺水源之戰和與宋金剛的柏壁之戰中,他都運用了此種策略,屢試不爽,而且經過實戰檢驗之後,他對此戰法的運用已經日臻成熟,已經從當初的“小白”成長為“老司機”了。

  當下,李世民知道最佳戰機已經顯現,他立即率玄甲軍輕騎出擊,橫闖敵陣,直搗主營,“大軍”繼後。

  騎兵從天而降,夏軍驚慌失措,瞬間潰敗。

  李世民率軍追擊30裏,斬3千餘人,俘竇建德及其手下5萬人。

  李世民遂回師洛陽城,與李元吉、屈突通的唐軍主力合並一處,直攻到洛陽城門前,並且羈押竇建德至洛陽城下與王世充對話。

  沒想到兩位梟雄竟在這樣的情形下相會,原本幻想中慶賀打退唐軍的榮耀會麵,變成了眼下這現實中的一個在圍城上、一個在囚車中的尷尬會麵。王世充知道夏軍已然被殲,鄭軍繼續抵抗的意義已經蕩然無存了,與其說自掘墳墓作死,還不如獻城投降,興許能夠保住自己一條性命,日後再圖它策。

  就這樣,夏王竇建德和鄭帝王世充雙雙在李世民的腳下俯身拜倒——

  —五體投地:我們服了你了!不期原諒,但求免死。

  從此中原盡歸李唐!

  在決定天下歸屬的虎牢關戰役中,李世民將智謀、勇猛、耐心、果斷等種種統帥才能發揮到了極至,創造了一個以少勝多的經典戰例。更重要的是,李世民一舉平定竇建德、王世充兩大集團,創造了一役滅兩國的千古奇跡!統一中國北方,完成“三國”歸一大業,奠定唐朝版圖基礎,軍功顯赫,成為李唐一統天下的標誌和裏程碑。

  高祖李淵不禁感慨萬千!

  之後,老李從二郎傳來的戰報中獲悉,在虎牢關一役中,平陽公主暗中出兵相助。他老人家的心情更是洶湧澎湃,沒想到寧兒遠在千裏之外的關隘,還間接地為保衛大唐和實現李唐霸業立了一大奇功!

  李世民平定洛陽之後,凱旋而歸,班師返京,受到長安軍民的隆重歡迎,高祖李淵龍顏大悅。為了表彰二郎彪炳青史的功績,老李在絞盡腦汁後給李世民封了一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天策上將,咖位僅僅比太子李建成低了半級;同時,李淵還封李世民為領司徒、陝東道大行台尚書令,位在王公之上,食邑增至三萬戶;最後,李淵又下詔特許天策府自置官屬,並賜鑄錢爐,許其自鑄錢幣,也就等於賜予了李世民一部印鈔機,想花錢,就印鈔。

  在此之前,李世民已經位列秦王、太尉(三公之首,主管全國軍事)兼尚書令(尚書省長官,宰相之首),再無它位可封。老李覺得二郎已有的官職無法彰顯其豐功偉績,因而特設天策上將,並加領司徒,同時仍兼尚書令。當時三師空缺,天策上將就相當於百官之首了;天策上將下麵是親王,秦王李世民居首位;親王下麵是三公,李世民兼領三公中的太尉、司徒;三公以下尚書省長官尚書令也由李世民擔任。這樣一來,李世民就同時擔任了天策上將、太尉兼司徒、尚書令、陝東道大行台尚書令、雍州牧、十二衛大將軍、秦王數職,無論是在爵位和勳位,還是職官係統上,他都處於一個至高無上的地位,僅次於皇帝李淵和皇太子李建成(皇帝為君,皇太子是儲君,對臣下而言都是君主)。關鍵是,他還總攬天下軍隊、掌控大唐軍權。至此,李世民的秦王府加天策府已經儼然成為一個獨立於大唐朝廷的小朝廷。

  就連中國曆史上最偉大的軍事戰略家毛澤東主席都在閱讀了馮夢龍編纂的《智囊》一書時,作出了這樣的點評“自古能軍無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則朱元璋耳。”博覽群書熟讀曆史的毛澤東先生對曆史人物的點評充滿了真知灼見,他對唐太宗李世民的軍事才能有如此之高的評價,無疑是對李世民的認可和讚譽。

  問題是,高祖李淵不是一直忌憚二郎李世民的絕世才幹嗎?不是擔心他因功高蓋兄而滋生奪嫡之念嗎?不是也擔憂他因為功高震主而萌生篡皇位殺父皇之念嗎?他怎麽反而在此刻大大提升二郎的地位,使之足以與大郎的太子勢力抗衡,甚至有可能威脅到自己的皇權和地位呢?

  老李刺客的心智完全健康,沒有腦殘,也沒有失心。他之所以做出了叫滿朝文武都感到不尋常的行為,完全是因為他的內心做出了一個新的決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