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用情說理 李秀寧秦王合力保李靖
作者:沉沐君      更新:2020-03-04 05:32      字數:2685
  方才李靖與三女的一段對話已經讓李淵感到自己草草決定誅殺李靖,的確有魯莽之嫌,可能會錯殺好人能人。再者,李靖似乎是個有故事的人,李淵也蠻想了解一下再做最後決定。他於是對李三娘微微點了兩下頭,示意她可以繼續。

  “請問將軍何故被投入天牢?”李秀寧問李靖。

  “稱將軍絕對不敢當,在下隻是一個小小的馬邑郡丞而已。原本在下是想借自投天牢而被解往江都,以圖尋機麵聖,告發你李家造反一事。實話相告,當日在下阻止弓弩手向娘子放箭,目的本不僅僅是為了避免娘子受到傷害,也是為了激怒陰世師,逼迫他將某投入天牢,可那陰世師因為在下救了他一命而沒有對某做出任何懲治,這叫在下異常失望。然,許是天意,從那日起,在下開始慢慢改變了告發李家的初衷。”

  見眾人皆帶狐疑的目光,李靖解釋道:“某向城內守軍士兵們了解了一下關中的情形,得知李娘子創建娘子軍,攻城掠地,聲勢浩大,大有日內便可傾覆京城之勢,後又聽聞唐國公義軍從晉陽南下亦是一路風卷殘雲、所向披靡。在下內心已經感覺到天意已變,隋朝將亡,李家當興!為了明確這點,在下還偷著找到了一個機會,裝扮成農夫,在鄠縣、盩厔和武功數地溜達了一圈,這才了解到李娘子不僅僅用兵有道,而且治民有章、治地有方,深得民心。”

  說道這裏,李靖顯然感到有些舌幹,他清了清嗓子,正準備繼續訴說,李秀寧征得父親同意,讓人給李靖端上一碗清水。

  乘著喝水之際,李靖暗自忖度:要保住自家性命,還得把李家二公子一塊拉上,有李三娘加李世民,我的性命就有了雙保險。

  飲下一杯水之後,他繼續說道:

  “還有,還有唐國公的二公子,在下早就聽聞這位“晉陽公子”的大名,知道他是一位“少英主”,禮賢下士、遍結賢能、廣交人才,可謂求才若渴、思賢若饑。百聞不如一見,今日親眼見到李公子,果然是非凡之人,在下還沒有在他麵前顯示任何一丁半點才智,李公子便已胸有成竹,願意為區區在下冒死諫命,想必是認定在下亦非池中之物。可見李家上下人等皆俱英主之氣、賢明之德、治世之才。”

  說道這裏,李靖故作無意地觀察了一下李淵的表情,感覺良好,他便繼續:

  “反觀他楊家,雖說曾經也是兩代明主,但這些年來卻自以為是救世主,無需他人輔佐,或坑殺忠良、或打壓賢才、或用人不當。就說在下,本來是將帥之才,卻被封為文官一職,這分明就是大材小用、樑材棺用。”

  李靖這番話既是在歌頌李家,同時也是在為自己“賣廣

  告”,相信在場的人裏,除了屠夫劊子手,皆能聽出李靖的話外之意、弦外之音,特別是李淵,應該還可以聽出李靖那些專門指向他的帶刺的話語。

  說道這裏,李靖停住了,因為從在場各人的麵部表情,他揣摩自己那些“自吹自擂”的言語開始招惹不屑和譏笑了,他於是話鋒一轉,說道:

  “其實,還在唐國公的大軍臨到大興城腳下之前,在下已經從心裏打消了去江都告發你們李家的想法,也決定不再自投天牢了。說真的,不怕諸位見笑,瞧不起在下,當時某已經暗下決心,棄暗投明,不再為一個已經失去天意、失去民心的朝廷和主子效力了,而是改投明主!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侍嘛!”

  李淵插話了:“那汝說說,汝後來又是如何被關進大牢的?”

  他想找出李靖話語中的一些破綻來,好為自己的魯莽決定尋個理由或借口,因為此時他已經決定不殺李靖了,但他之前已將自己推上了驢背,現在隻能順著坡往上走,然後借坡下驢。畢竟此刻的李淵已經是一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權臣!

  “當時得知陰世師和骨儀決意要刨掘李家祖墳時,在下拚死相諫,告誡他們如此行事不僅會盡毀自家名聲,叫世人不恥、後人唾罵,而且還會惹殺身之禍,更重要的是,他們這般行為隻會激發城外義軍將士的破城決心和鬥誌。但是,他們就是不聽某的諫言,還威脅某說他們握有大興城生殺大權,可以先斬後奏,某情急之下痛罵他們兩是馬桶倒進臭水溝———同流合汙,還狠狠地將他們祖宗十八代都臭罵了一遍,而且當麵疾呼“大隋去矣!”這一下子就徹底觸怒了他們,本想斬某於當下,後覺得義軍攻城在即,斬殺自家官兵乃不祥之兆,便將在下打入了天牢。”

  “喀喀喀喀、喀喀喀喀、喀喀喀喀喀喀……”李淵聽到這裏不禁仰天大笑說:

  “好哇好哇,你個陰世師、骨儀,還沒有刨到我李家祖墳,就已經有人替我問候了你們祖宗十八代了,痛快!痛快啊!罵得好!罵得好!罵得好啊!”

  李淵忽然又回歸嚴肅,問道:“爾怕死不?”

  “怕!真心怕!隻不過在下是怕死得不值!譬如說被斬殺於刑場,特別是因為小小的過錯而被斬殺。如果讓在下帶兵東征西伐,死於戰場,某絕無懼色、更無怨言。”李靖的話語也開始嚴肅起來。

  聽聞此言,李世民更覺自己當眾冒犯父親而為李靖力諫,絕對是正確的做法,此人多有出人意料之舉,雖則不免有乖張之嫌,甚至奇葩,但絕非庸碌之輩、鬥筲之材,必定是個大材、棟梁之材。他見時機成熟,便再次跪倒在父親麵前,請求他刀下留人

  ,並表示願意收李靖於自己帳下,如果日後發覺他不是我們所需之才,自己會親自處置他,並當麵向父親請罪。

  李秀寧見狀,也移步到二弟身旁,她沒有給父親跪下,而是用熱切的目光看著父親。

  在場的人都可以明顯地感覺到她在催逼李淵應許放人。於是,眾多的功臣,如劉文靜、劉弘基等,甚至連裴寂一塊齊刷刷地下跪,為李靖說情。

  李淵明白矯情也得有個限度,過度矯情就會給眾人留下一個“太作”的感覺,眼下的火候正是恰到好處,他對著李靖說道:“吾本來就無要取汝頭顱之意,隻想探探汝是否一個見利忘主,貪生怕死之徒。”

  然後就下令當場釋放李靖。

  李世民聞言,立即一個箭步跨上刑台,親手給李靖鬆綁。

  李靖也“唰”的一聲,給這位比自己年輕幾乎30歲的李家公子下跪,以表諫言救命之恩。

  之後又向李淵下跪,以表赦免死罪之恩。

  最後,李靖特別走到李秀寧麵前,正要下跪,李秀寧一把攔住他說:“英雄無須下跪!我並無做任何事情為你開脫,不必多禮!”

  但李靖堅持要跪。

  一旁的李淵移步過來對李三娘說:“李藥師是真心實意要感謝妳,妳就受他一拜吧!他本就是衝著寧兒妳和二郎的作為,改變了誓死效忠朝廷的信念,轉而決定投靠我李家的。”

  聽父親這麽一說,李秀寧不再阻止李靖。

  李靖跪下後沒有言謝,而是說了一句讓人動情的話:“在下雖則不才,卻從未敬服過任何人,更別說是女子,但娘子是一個例外。”

  李淵將李靖安排在李世民的幕府裏,他從此被李世民奉若上賓,受到重用。正是賢能遇到明主、良才遇到伯樂,李靖在沉寂了一小段日子之後,一發不可收拾,為大唐一統天下、穩定江山,叫萬邦來朝、蠻夷臣服做出了居功至偉、無人可比的貢獻。

  此外,李靖還是李績(徐世績)的師傅,後者是大唐時期僅次於李靖的元帥加戰將,他在李靖過世後,延續了師傅李靖的輝煌,幫助唐高宗李治剿夷滅蠻、攻番掠國,降服高麗,使大唐國土成為華夏曆史上版圖最大的時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