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姐弟再會 李三娘傾聽義軍起晉陽
作者:沉沐君      更新:2020-03-04 05:32      字數:2028
  李世民對三姐既欽佩又覺得好笑的五件事是:一是三姐假扮李公子騙過了何潘仁。

  說實在的三姐怎麽看也沒有一點男人漢子的影子,這般土匪怎麽就這麽笨,居然看不出來這“李公子”是個美嬌娘;二是三姐居然用艾草加小桉葉就把整個鄠縣縣城的隋軍給熏熊了,這種極具創意的“煙熏攻城法”幾乎兵不血刃就將縣城握在手中,難以想象當時那些隋軍官兵被熏熊了是個什麽樣的情景;三是三姐的“牡馬相親法”騙得兩千駿馬,還組成了一支神秘的能征善戰的黑甲騎;四是三姐詐降衛玄,且還識破了陰世師數次陰謀詭計的事情;五是三姐和四妹對大興城玩起“水運”竹筒和“風載”傳單的攻心法“遊戲”。

  他再三回味三姐這些經典戰例,也再次陷入了沉思……

  善於汲取他人的經驗教訓,正是李世民的一大長處。

  見二弟發愣,李秀寧就在他手臂上推了一把,說道:“好了,我的事情都說完了,就這些了,該聽聽二弟你的故事了。

  ”

  李世民這才好像如夢方醒一樣回過神來,他把剛才心裏所想的說了一遍,說得李三娘也覺得好笑。

  末了,李世民說:“慚愧呀!三姐,二弟可沒有姐這麽多傳奇事跡,瞧你娘子軍前後發展了有十來萬人馬,可我手下才不過三、四萬而已。

  ”

  “人馬多少不算個事,良將人才多才是大策。

  我可聽說父親身邊的文才武將大多是二弟你在晉陽結交的。

  來,說說你的事情,姐想聽。

  ”李秀寧催促道。

  李世民於是也將他如何萌生反隋的想法,如何結識四方豪傑、廣羅誌士人才,並因此在當地被譽為“晉陽公子”;如何與裴寂一道“陷害”父親睡了楊廣的妃子、最後“威逼利誘”說服父親舉義;如何破西河、克霍邑、占臨汾絳郡、闖龍門、攻河東、通潼關、渡黃河,一路所向披靡地殺到大興來……

  講到精彩處,他那濃厚的劍眉時展時收,顯得神采飛揚。

  李世民禮賢下士、不恥下問,當時在晉陽是蠻有名氣的,都知道他“密招豪友,一技可稱,一藝可取,與之抗禮,未嚐雲倦”且“傾財賑施,卑身下士。

  ”憑著自己的人格魅力和慷慨大度,他廣交賢士能人,可謂四方應者雲集。

  晉陽令劉文靜、晉陽宮監裴寂皆為李世民的密友,也是李淵父子晉陽起兵的主要謀士,他所收羅的其他人才後來也都成了唐朝的開國功臣,有不少還延續了開國的輝煌,成為治國棟梁,如長孫順德、劉弘基、殷開山、唐儉、竇琮、許世緒、王長諧、張平高等等。

  父親李淵聽從了劉文靜和二弟商議的計謀:依靠關隴、河東地主集

  團的力量,乘虛入關,號令天下;募集兵士,擴充地盤;北聯突厥貴族勢力,以防突厥包抄後路,同時得到突厥人、馬的補充,使自己的騎兵力量大大增強;東和李密,使東麵有30萬人馬、戰將千員的李密起義軍不致成為自己進兵關中的掣肘;打著“舉勤王之師”和“廢昏立明”的旗號,宣稱尊楊廣為太上皇,擁立鎮守大興城的代王楊侑為新帝,傳檄郡縣,起兵晉陽。

  這一係列舉措相當高明,既能夠使到李淵起兵“合法化”並“合情合理”化,同時還等於向世人宣告,大興城乃是唯一的都城,奪得了大興城才算是擁有了天下、才能夠號令天下。

  後來,當得知三姐已經掌控了關中大片地域,特別是西京周邊的幾個京畿重地,李世民便即刻建議父親暫時放棄攻打河東郡城,繞過該地,南渡黃河,直取大興!父親聽從了他的提議,同時派他領先遣隊向西前來娘子軍總部與三姐會合。

  與此同時,為了防範扶風之敵前來救援大興城,對李家軍形成東、西夾擊的態勢,李世民令劉弘基領兵先行奪取扶風郡。

  聽完二弟的故事之後,李秀寧豁然得出一個感悟,那就是成大事者,必先獲得人才!二弟在這方麵的確與眾不同,他眼下才18歲,在這個年紀,他就已經深諳用人之道,實非凡人之為。

  相比之下,自己雖然也明白人才是做大事的最重要的資源和保障,可這幾個月來卻將心思主要放在了娘子軍的人數上,而沒有著意去尋找、挖掘、培養和發展人才,凡事都由自己和四妹一手包辦,好不容易發覺了安乾府的才能,卻又沒有把握好,讓他走火入魔,因情而亡。

  而二弟就不同了,他行事的開端就是網羅人才,依靠這些人才,父親能夠一路南下,順利達到大興城腳,可見發掘和使用人才才是最為明智的,最富遠見的大事!看來世民不僅僅具備軍事上的遠見,也有了政治上的遠見,的確是個幹大事的人。

  李三娘的想法的確沒錯,在冷兵器時代,人才是戰爭,甚至定國安邦最重要和最關鍵的決定性因素,有的時候甚至是唯一的因素。

  曆史上,一人興邦,一人敗國的先列不在少數。

  李秀寧通過與李世民的交談敏感地認識到了這一點,她意識到自己仍然算不上是一個領袖級人物,這麽長時間竟沒有注重人才發掘和招募。

  李秀寧的自責是對自己的過於苛責,其實她不是不懂得人才的重要性,而是她從起義開始到現在,都沒有想過自己要獨自坐大,她的出發點始終是響應和協助父親的義軍。

  她給自己設定的目標如此簡單,當然也就沒有太大的必要去發現和收

  攬人才了,一切自己搞定!

  相比之下,長兄建成在人才挖掘方麵似乎就比二弟差了一大截子,在河東生活這些年,似乎也沒有結識一些名人賢士,甚至都沒有與父親過去在河東的一些同儕朋友保持聯絡。

  這麽想著,李秀寧一時間就陷入了更深一層次的思索,甚至生出一絲不祥的預感和擔憂。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