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漫遊南山 李三娘即景作詩抒情懷(二)
作者:沉沐君      更新:2020-03-04 05:32      字數:2387
  第158章漫遊南山李三娘即景作詩抒情懷(二)

  在她們所泡泉眼的正對麵,有一個中型大小的瀑布,泉水飛流直下,那泉池中的水流經兩道由岩石構成的“關隘”後,其中一支流進入她們所在的泉池,所以她們現在身處的泉水實際上一部分是由“地下”冒上來的,而另外一部分則是從“天上”掉下來的。

  立在泉池岸邊,可以看到倒影在水中的楓葉,閃爍著五顏六色的粼光,當有白雲在上空流動時,立時就被那水中倒影的七彩楓葉染成片片彩霞,浮在微微蕩漾的水麵上;

  瀑布下麵冒起來的水汽在陽光的照射下,折射出道道虹彩,而那虹彩的光色亦在七彩楓葉的映照下,顯得更加斑斕亮麗;

  那騰升的水汽仿佛化作縷縷紫氣、嫋嫋青煙,能把觀者的眼神和心緒一直牽上寥廓的藍天。

  如果說,這裏的天然景觀自成一道靚麗的風景線,那麽加上這11位身姿曼妙、情致無邪的美女,那就是真是錦上添花了,風景變成仙境了。

  的確,這裏的一切都讓人感覺親臨仙境一般,那秀峰就是蓬萊、那鬆崖就是瑤台、那清泉就是瑤池、那彩林就是閬苑……

  而此刻,在李三娘心裏,思親念君之情正如那飛流直下的泉水,衝出一汪汪漩渦……

  秋寒方至,大雁南飛,何不摘取一片雲朵作紙,寫下心中的情思,讓鴻雁傳書?

  杜鵑低語,思君盼郎,等待著春天的氣息;凋零的楓葉,叫人落暮傷情,但又何嚐不給人一個新生的信息呢?

  新芽已經在暗中萌發,杜鵑啼春,隻待新年勃發;老去的楓葉脫落,不就預示著曾經輝煌的大隋的凋亡嗎?新芽萌發,不也是預示著新朝將要誕生嗎?除舊立新,舊的不去,新的不來,朝代更迭又何嚐不是如此規律?

  紫氣東來、青煙西起,一派祥兆、一片吉象,堅信華夏大地不日將要重新天下一統、回歸海內大同!

  此景此情,李三娘不禁脫口而出,吟出了一首七律《七彩楓葉》:

  五顏秋意葉連田,七彩楓情木接天。

  色染流霞浮水麵,光昭虹彩掛懸泉。

  飄零老葉飛鴻雁,隱發新芽語杜鵑。

  身後紅塵生紫氣,眼前仙境起青煙。

  或許是受到李三娘吟詩的感染,十名親衛們紛紛情不自禁地在水中翩翩起舞,像是在為李三娘的吟詩伴舞一般。

  此刻,李秀寧感覺肚裏一陣陣“律動”,仿佛兒子也在竭力配合自己的詩歌節律而動。

  她忽然有感而發,那丹楓樹的新芽萌發,除了預示新朝將要誕生,不也同樣預示著自己的兒子將要誕生嗎?

  這一感悟令李三娘心情更加靚麗,詩興大發,

  她隨口又吟出了一首因楓葉有感而發的七絕《萬種楓情》:

  青橙靛綠紫紅黃,雅逸溫嬌婉麗芳。

  楓彩千般顏瞬變,楓情萬種意恒常。

  是的,楓葉的色彩隨著時令而變,一日之內或有千差萬別,但楓樹的情誼卻是永駐的!秋來冬去,萬物輪替,唯有愛情始終如一!正如自己對柴郎的愛一般。

  娘子們紛紛叫好,都嚷嚷著要主帥再來一首,說她們伴舞的還沒有盡興呢。

  李三娘沉思片刻,隨口又吟了一首七絕《飛紅入畫離愁成詩》:

  風寒楓暖暮秋時,雁徙花枯意恐遲。

  落紫飛紅皆入畫,離愁遺夢總成詩。

  是啊!深秋時節,雁去花凋,楓葉也不得不忍心離別楓樹而去,以自己的生命,給故土留下了一幅幅紫氣如嵐、殷紅似火的畫卷,有離愁,也有遺夢,但都帶著詩韻一般的美妙。

  前麵每一首詩都與丹楓有關,雖然美妙,但總是會審美疲勞的,大夥兒想聽聽主帥吟唱其它景色的詩歌,隨便“考一考”主帥。

  李秀寧從小就是學霸,詩歌又是她的最愛,姐妹們想考住她,比自己作一首詩還難。

  看著前方的林子裏,有腰杆挺直的參天大樹,有盤根錯節的奇型老樹,不少樹幹上布滿了青苔;還有無數的青藤,或像長蛇一般纏繞大樹,或如編織成的“蜘蛛網”一樣連接好幾顆大樹;陽光斜照,穿過葉縫,灑在地麵的青草上,也灑在麵前的泉池中,咋一看,竟有兩個太陽,一個在天上,一個在水中,相互交映;透過林子,可見遠處若隱若現的一所林舍,掩映在薄霧之中,不知是廟堂還是道觀。

  有了,李秀寧即景一首七律《秋景》:

  水天交映貳陽徘,光入枝叢細剪裁。

  樹立雲天含紫氣,藤纏樹幹布青苔。

  草懸鮮綠春還在,枝掛殘黃冬已來。

  借問煙波藏舍處,能循此徑向蓬萊?

  是觸景生情,還是聽詩生情?姐妹們停住了舞步,一起看著林子,仿佛在玩味體會主帥的詩情畫意。

  其中一位姐妹回過頭問:“主帥,你看草地上有好多菊花,能不能夠給我們來一首菊花吟?”

  李秀寧笑一笑,妳們當我是詩人啊?我不過是隨意抒發一下而已,算不上什麽上乘詩歌。

  不過今日連我自己也不知咋地了,還真是滿腹詩歌呢!我就應了你們,吟唱兩首吧!

  《七絕?秋菊暗香》:

  暑氣方平夜已涼,千般始斂入瀟湘。

  清風依舊多情顧,引得黃花潛送香。

  《七絕?黃菊羞韻》:

  一歲榮枯一歲寒,秋風走過百花殘。

  唯留黃菊含羞韻,卻引詩情出壑巒。

  看著這一群娘子那娉婷嫋娜

  的身影、婀娜多姿的動感、千嬌百媚的體態、輕盈柔美的騰挪,融入這仙境般的景象中,直叫人感歎:這就是仙女下凡啊!

  李秀寧感慨萬分:又有誰會想到麵前這麽一群妙齡少女,竟都是娘子軍的戰士,在戰場上勇猛無比,護主殺敵的戰士!感慨之餘,李秀寧見眼前一朵小黃花在微風中搖曵,她再次出口成詩,七律《小花寄情》一首:

  半倚斜陽半倚風,寒霜晚照染黃紅。

  依依佇立遙佳訊,切切情思夢彩虹。

  葉瘦枝疏芽正發,花開瓣綻蕾萌蔥。

  嬌姿不必花仙貌,隻惹詩情醉意融。

  姐妹們流連忘返。

  然而,日落催歸,她們極不情願地穿好衣裳,圍坐在一塊綠油油的草地上,擺好帶來的美食,愜意享用,直到天色夜幕已降臨多時,她們一行人才慢悠悠地踏上了回營的小路……

  李秀寧的詩興尚未平複,在馬背又吟出一首七絕《七絕?落葉詩韻》:

  黃昏慢步小丘前,落葉翩翩粉蝶旋。

  迎麵飛來相問候,便留詩韻在唇邊。

  大功未成、大業未立,重任在肩,未可鬆懈!李秀寧漸漸地收起了無憂無慮的心情,重回“戰神”狀態,她輕聲吟道:

  燭臨月影伴吾行,遠躅星輝照返程。

  夜野輕蹄知所向,明途重甲啟新征。

  (《七絕?明朝新征》)

  親衛們把李三娘的幾首詩作都用心記憶下來,回到軍中“散布”開去,一時間在娘子軍中人人都會吟誦了。

  或許她的詩作水平比不了後世的唐朝詩人們,但作為一名女豪傑,她不愧於“胸懷韜略智無瑕,腹有詩書氣自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