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繞過河東 唐國公率軍直下大興城
作者:沉沐君      更新:2020-03-04 05:32      字數:2149
  李琇蜜忽然想到了什麽,她走前一步問李秀寧:“對了姐,你方才為何不一劍了結了陰世師?”

  “我想活捉他。

  ”李秀寧隻給了一個簡短的回答。

  這些日子裏,李秀寧不僅僅對起義與百姓、民族、國家之間的關係有了新的理解,而且對義軍與敵人之間的關係也有了全新的詮釋:造反要靠武力,但武力不等於殺戮,即使是對於那些窮凶極惡、血債累累的敵人。

  楊廣的敗落不就是因為窮兵黷武和濫施殺伐嗎?

  李秀寧已經意識到,能夠和平解決的問題,絕不應該用武力去對待!她覺得如果活捉了陰世師,娘子軍就有可能和平“解放”大興城。

  “可是你這樣就置自己於險地了,瞧剛才那賊將對妳暗發三支鏢,多險呀!我在遠處看到了,卻鞭長莫及,無法助你,好在你自己功夫了得。

  ”

  “是,今天是很險,是姐大意了。

  不過,姐這樣做絕非一時意氣用事,是有深一層次的考量。

  還有,這鏢傷害不了姐,你瞧,它們全是鈍頭無尖的。

  ”李秀寧將方才從地上拾起來的三枚飛鏢。

  李琇蜜聽了三姐前麵的體會,不停地點頭讚同,露出對三姐極其欽佩的神情;此刻看到這三枚鈍頭飛鏢,又覺相當的詫異不解。

  就這樣,李秀寧率領娘子軍打敗了屈突通和衛文升之後,延續了她的傳奇,再敗陰世師!大隋三員頂級戰將被一個年僅20的年輕娘子吊打的顛覆性新聞,不脛而走、不翼而飛,人們口口相傳,很快就傳到了李淵耳裏,叫他激動不已、亢奮難平,徒增了戰勝屈突通、打通河東和潼關、直下大興的信心。

  之後,李秀寧派出的“聯絡員”也終於找到了李家軍“主力部隊”,見過了唐國公李淵,並將李秀寧司竹起兵以來諸事一一詳稟。

  得知三女李秀寧在關中拉起隊伍響應他的義軍,沒多久就掃平了京都周邊的隋軍和土匪,且閃電般地攻城略地,如今大興周邊各縣已經悉數成為女兒的地盤,形成了與自己的義軍在關中裏應外合之勢,李淵歡喜的像個老頑童一樣跳著、哼著,並立即將此消息告訴了大郎李建成和二郎李世民,還特別神秘兮兮地將柴紹召來與自己一道共進晚餐,在餐中又笑口盈盈地將李秀寧的事跡說與他聽。

  雖然李淵深知秀寧從小就膽識卓異、謀略軼群、才學過人、武藝出眾、相貌超凡、性情絕俗,但她那獨當一麵、獨挑大梁的能耐仍然讓他這個做父親的驚訝不已、感歎連連!

  相比之下,大朗、二郎雖然從起義至今,一路南下、曆經數戰,皆表現的可圈可點,但他們畢竟是跟隨在我的身旁,有個依托。

  而寧兒就不同了

  ,她一介女流,過去從未親曆過征戰殺伐、更無腥風血雨,如今卻不僅要自己披堅執銳、舞槍弄劍,更難得的是讓那些無法無天,甚至是殺人不眨眼的土匪強盜向她臣服,還要掌管全軍上上下下、大大小小一應事務。

  她用人有道、調度有方、應對有謀、進退有路、攻守有據、殺伐有度,最終還能夠帶領一幫原本沒有正規軍實戰經驗的土匪強盜們把隋軍之最精銳的禁衛軍,甚至驍果軍,打得落花流水、把朝廷攪得雞犬不寧。

  要知道,被寧兒“修理”的那三位朝廷重臣可是從楊堅到楊廣經過幾十年培養曆練出來的久經考驗的“部、國級”“老幹部”,還有作為隋朝“第二梯隊”“接班人”的衛孝節和安乾府,如果再算上被俘的骨儀之子骨立堅,那就是朝廷“老中青”三代“幹部”皆被娘子軍通滅了。

  寧兒的事跡哪一單不叫人如雷貫耳、蕩氣回腸!

  特別難能可貴的是,寧兒她一不貪權二不貪利、堅拒自封將軍等一概官職,而是執意要等候我這為父的來作決定,可想她一個已經出嫁的女兒,卻能夠處處為父著想、為李家著想、為大局著想,而不像堂弟李神通那樣,仗沒有打贏一場,卻自封為關中道行軍總管,還擅自任命史萬寶為副手、裴績為長史、柳崇禮為司馬,眼裏還有我這個堂兄嗎?

  還有,寧兒“借用”了俺李家祖業招兵買馬,竟能夠再數月之內巧妙地贖了回來,這買賣做得那才叫一個無比高超!

  我日後取得天下,一定要立寧兒為太子。

  哎,遺憾、遺憾、遺憾啊!可惜了、可惜了、可惜她是個女兒身!不過,他轉念一想,又深感欣慰,女兒在關中起事,有如神助,他自己在晉陽舉義,至今也算一路順風,真可謂過年娶媳婦———雙喜臨門啊!

  九月中旬,也就是幾乎與李三娘拿下鄠縣的同一個時間段,李淵率領的李家軍包圍了河東,但城關卻屢攻不破。

  守關主將屈突通在李三娘那裏吃了虧,並非完全是壞事一樁,他至少是學精變乖了,深知自己出城應戰,那必定不是李家父子的對手,於是堅守城池,任爾拳打腳踹、嘴啃牙咬,他就是蝸居不出,令唐國公有力無處使、有氣無處撒。

  李淵隻好召集各部將領商議對策,二郎李世民提議繞過河東郡,南渡黃河,揮師直取大興城!理由是,既然三姐業已占領了京畿諸縣,對大興城形成了大半個包圍圈,我們應該盡早與三姐的娘子軍會師城下,直接拿下西京!日後再回頭來對付河東。

  李淵采納了李世民的建議,暫且放棄攻打河東,隻留諸將圍困城關,自領二郎引軍繞道而西,渡過黃河,進駐朝邑(今陝

  西大荔東南),遣大郎李建成率領劉文靜、王長諧等諸軍數萬人,進河東南麵的屯永豐倉,扼守潼關,以阻屈突通追殺義軍;遣李世民率領劉弘基等諸軍數萬人,沿渭水北岸經高陵(今屬陝西)迂回大興城。

  屈突通獲悉李淵軍西進,遂留副將鷹揚郎將堯君素堅守城關,自領數萬人向西,試圖尾隨並偷襲李淵大軍,以為馳援大興城之計。

  不料,他卻被劉文靜率軍阻於潼關之東,再一次領教了李家將的厲害,隻不過這一次他是飽受了李家兄弟倆的蹂躪(二郎李世民出的點子和大郎李建成出的力氣),大大地打擊了他已經被李秀寧蹂躪得相當脆弱的自信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