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夜襲鄠縣 陰世師損招害死衛文升
作者:沉沐君      更新:2020-03-04 05:32      字數:2080
  幾日後,李三娘根據之前與四妹商議的計劃,完成了整個娘子軍的重新部署。

  李三娘自領2萬娘子軍精兵移師鄠縣,留下3萬人馬由郭勇和李綱統領鎮守司竹園,另外2萬多人馬則由向善誌和秦鶴鳴統領,駐紮於始平。

  這樣,娘子軍就完成了對大興城的大半個包圍圈,隻留下北麵和東北麵一個缺口,等待李淵大軍來填補。

  當然,娘子軍不是坐躺等待李家軍的到來,而是戰略重心轉移:第一階段主要是攻城掠地,而目前進入了第二階段,那就是要防止隋軍來爭奪戰略要地、保衛勝利果實,加強“解放區”農業生產和各方麵的治理,做好攻打大興城的準備工作。

  李秀寧的娘子軍在僅僅數月之內連克關中地區數縣的事跡,很快就傳遍了朝野上上下下,楊廣震驚、朝廷震蕩!

  本來,當朝廷隋軍丟失了盩厔、郿縣、武功時,楊廣本人似乎並沒有太在意,不就是一幫毛賊鬧事嘛,遲早朝廷會收拾他們的!但得知始平和鄠縣也相繼陷落之後,楊廣震怒了!

  楊廣震怒,不僅僅是因為丟失幾個京畿重地,更重要的是從他手中奪走他地盤的居然正是他的堂侄女李秀寧!而且看這架勢,朕這侄女是不取大興決不罷休了,簡直沒把朕放在眼裏、沒把表叔父放在心上,反了,徹徹底底的反了!你父朕的表兄李淵也不敢這般造次,他畢竟還是打著來解救被圍困於江都的朕和為朝廷正本撫原的旗號起兵,還尊朕為太上皇,哪怕那隻是一個“掩耳盜鍾”的忽悠,朕也就權當表兄是出於好意,暫不追究,而侄女你就不同了,你竟然開明車馬就說是要把朕攆下台,這還了得?還有王法嗎?還有長幼尊卑嗎?不行,朕得給你一點顏色瞧瞧!

  楊廣給衛玄和陰世師各下了一道敕令,嚴厲斥責了他們一番,並嚴令衛玄竭盡全力守住大興城,同時責令陰世師想個對付李三娘的好法子,絕不能夠讓娘子軍在關中繼續這麽胡鬧下去!可他卻始終隻字未提是否派援軍來保衛大興城的事情。

  其實,此時的楊廣並非不想增兵大興城,他怎麽會不想呢?他怎麽不知道大興城對之於大隋政權的重要性呢?可他眼下實在是無人可用了,他先前派遣了王世充去保衛陪都洛陽,那已經是他所能夠調遣的最後一支大隋軍隊了,他總不能將自己身邊的驍果軍遣去保衛大興城吧?(其實,如果他真的這麽做了,他的性命保不定會更長一些)

  衛玄和陰世師心裏都像水晶一般清澈透亮,如果再這樣對娘子軍“放任”下去,大興城很快就要不攻自陷了。

  要想破這個局,還得想辦法除掉娘子軍的主帥李秀寧,這也正是主上楊廣的意思

  。

  於是,故事就回到本書的一開頭。

  或許看官還記得,那日衛文升采納了陰世師的計策,率軍夜襲鄠縣,滿以為是出奇兵,可以在李淵大軍到來之前,剿滅娘子軍,奪回被娘子軍攻克的鄠縣縣城和周邊地盤,並在大興城外圍布防,以抵禦李淵大軍的攻城。

  他們完全蒙在鼓裏的是,這個夜襲行動在還沒有實施之前,就已經被李琇蜜的“特工組”獲悉,她遂以飛鴿傳書的方式傳遞給了李三娘。

  所以,那“夜襲隊”遭到娘子軍的半道伏擊。

  不過,當時李琇蜜並不知道衛玄還安排了主力軍在後接應,也因此李秀寧一不小心衝殺得過猛,竟領著黑甲騎衝到了衛玄的主力軍跟前,殺到了大興城腳下,身犯險境,而且還與衛玄一言不合就挑燈夜戰起來。

  好在她機智化解危機,弄得衛大將軍偷雞不成蝕把米,鄠縣沒奪回、娘子軍沒剿滅,自己反倒身中一劍,慘敗回城。

  衛玄當時之所以采納了陰世師的計謀,實在是出於無奈,之前各種陽計陰謀都已使盡,卻絲毫沒有傷到娘子軍幾根毫毛:

  利用竇迪招降娘子軍無果而終、不了了之;

  挑起丘師利和丘行恭兄弟倆反叛娘子軍的計謀功虧一簣;

  派出親侄子衛孝節討伐司竹園,結果陷入李三娘的五行八卦陣,弄得幾乎全軍覆滅;

  後又派衛孝節於始平出陣,可連李三娘的毫毛都沒有碰著一根,自己倒活生生被娘子軍逮住了;

  派遣安乾府做臥底以圖謀殺李三娘,他人卻人間蒸發、無影無蹤;

  調遣屈突通攻打娘子軍試圖奪回始平的行動又被娘子軍打得幾乎回不了河東。

  特別是屈突通戰敗,讓衛玄感到了大隋將滅的命運,朝廷已經無臣可計、隋軍已經無將可戰,惟有自己親自出馬,或許能夠延遲終將到來的敗局。

  然而,叫他無法接受的一個事實,就是自己這威震四方的馬槊,在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女子的雙劍下,竟然如此不堪一擊,一身武功、一世英名竟然毀在李秀寧這個纖纖淑女的手上,而且,這竟然還就發生在了自己的主場、自己的地盤———大興城腳下!他惱怒成羞,羞愧難當,那老臉真不知道往哪擱,恨不得直往褲襠裏塞。

  其實李秀寧那一劍,勁道不足三分,隻不過是穿過鎧甲,剛剛刺進胸肌,並未進入胸腔而傷及內府,所以沒讓他當場斃命。

  問題是,他根本無法承受這一劍,一來是身體上無法承受,因為他已年邁力衰,不勝傷痛;更重要的是心理上無法接受,這令他羞憤交加,急火攻心。

  對於他這個堂堂大將軍而言,這後者才是真正要他命的首要和

  關鍵因素。

  心理上的折磨,加上傷口感染,不出幾日,他便癱臥榻上,再也沒能撐起一己之軀體。

  楊侑急的那是百爪撓心,想想若是大興城最高長官都沒了,京城如何能夠守得住?他召集了京城所有名醫,包括孫思邈,但他們卻都束手無策,也隻能夠在數日之後眼睜睜地目送衛文升咽下最後一口涼氣。

  那時候人類還沒有發現盤尼西林,更沒有我們現在使用的第六代抗生素,傷口一旦深度感染,就是神醫也回天乏術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