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真戲假作 安乾府修書投降娘子軍
作者:沉沐君      更新:2020-03-04 05:31      字數:2055
  原來,李三娘事先已經預料到,隋軍可能會充分利用塔耳村地形地勢特點來對付娘子軍,安乾府的“火攻”和“水攻”她都想到了,這並非她能掐會算,而是此前她曾經派遣了數批探子前往塔耳村附近偵查。

  當李三娘聽聞塔耳村北麵山上的大片樹木被一夜之間砍伐了的報告之後,她料到了敵軍可能使用火攻的策略,她甚至猜測到敵軍可能會采取某種措施阻止火場內士兵外逃,逼使隋軍與娘子軍拚死一搏,否則就將一道葬身火海。

  當她聽聞塔耳村北麵的渭河分支上突然出現隋軍守兵,並且運去了許多挖掘工具之後,有斷定敵軍可能還會運用水攻計策。

  為此,她在出營應戰隋軍之前,就已經做了相應的軍事部署以應對隋軍的火攻和水攻戰術。

  當她發覺追蹤隋軍進入塔耳村窪地的娘子軍陷入了火海之中時,她又進一步猜測到了安乾府“詐敗”必然留有後手,最大的可能性就是在四周埋伏軍隊,阻止娘子軍逃離火海和水淹。

  李三娘意識到眼下的當務之急是想辦法將身陷火海的娘子軍將士們救出來,但如何才能夠救他們於火海呢?

  李三娘忽然想到了敵軍可能實施的水攻計策,她心中有數了,於是便立刻指揮娘子軍向塔耳村四周包圍過去,同時自己親率3千人趕至塔耳村北麵地勢較高出的渭河支流處。

  當兩萬娘子軍正在對塔耳村形成包圍圈的時候,就遭遇了埋伏於東西兩麵的驍果軍,接下來當然就是一場大戰了:驍果軍被娘子軍狠狠地肆虐了一番。

  沒過三炷香功夫,驍果軍就頂不住娘子軍的勇猛出擊,開始紛紛向東麵,也就是鹹陽方向逃竄了。但是,他們同樣沒能夠溜得太遠,就遭到了那批早先到鹹陽郡城下“一日遊”的娘子軍的埋伏,大多成了俘虜。

  與此同時,李三娘來到塔耳村北邊的渭河支流岸堤上時,發現了幾十名隋軍士兵在上麵靜候,娘子軍一擁而上,將隋軍全數擒住。

  審問後得知,他們正是安乾府派來挖掘渭河缺口準備放水的驍果軍。

  真是妙啊!敵人已經為我們做好了所有決堤工作,我們直接接管實施就行了!

  李三娘轉憂為喜,她下令手下搬開擋在十幾個缺口處的大石塊,立刻放水!

  為了不叫娘子軍才出火海,又入洪水,李三娘令2000名士兵跟隨水流,一旦看到打水湮滅了大火,便傳回消息,終止放水!

  最後,在接到娘子軍大捷的信息之後,李三娘發出了收兵的號令,撤回到鹹陽境內的營地,給那些燒傷和戰傷的將士們療傷,同時讓將士們休整一夜,準備明日對塔耳村發動總攻!一舉拿下始平全縣!

  正當娘子軍整裝待發,進攻

  塔耳村之前,手下就押著一名被五花大綁的隋軍來使,走到李三娘的軍營。

  來使說是奉主將安乾府之命,前來呈遞投降書,請求麵見李三娘本人。

  李三娘命手下給來使鬆綁,來使從懷裏掏出一卷書簡,雙膝跪地、雙手呈上。

  李三娘親自接過降書,展開閱讀。

  通常,人們在走投無路的時候,大多是圖窮匕見,而這位安將軍卻不循常道,他是“圖窮筆見”。

  走到這部田地,安乾府自己也感到極其懊悔,懊悔自己堅持己見,非要逞一己之能,如今被弄得丟了始平又折兵的境地,原本可以保全的2萬驍果軍也成了娘子軍的囊中物,甚至可能成為娘子軍的士兵,反過來對付隋軍,對付朝廷。

  此刻的他已經是別無選擇了,唯有堅定執行陰長官計策這麽一條路可走了。

  安乾府親筆的投降書先是直截了當地表明了始平守軍投降娘子軍的意願,而且這不僅僅是他安乾府本人的意願,也是全體始平守軍將士的共同願意,然後列舉了五個投降的緣由,再之後就是表明降軍願意做娘子軍進發鹹陽的先鋒隊,最後還請求娘子軍能夠不究前日冒犯之過,接納他們的歸降之心和悔過之意。五個投降的緣由大體上是:

  一,朝廷對他們守護始平失利大為光火,定要追究將領們的責任,若再有失,必軍法處置;

  二,朝廷腐敗,不堪長久,我安乾府早已看透朝廷之殘暴無能,隻因身為朝廷命官,領命出征,唯有盡己之能,一報主恩而已;

  三,娘子軍威服關中、名揚中原,隋軍這一役損失過萬人,我安乾府方知自己絕非李娘子之對手,若再戰,自己不是死於娘子軍之刀下,也必斃命於朝廷問責之午門;

  四,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侍,你李娘子就是我安乾府之明主;

  五,在下原本一介百無一用的書生文臣,隻因對兵法軍道略有所學而被朝廷任命為武將,自己實在不喜戰爭、不好殺戮,如果李三娘接受他們的投降,他將以獻出始平作為“投名狀”,最大限度減少殺戮,而他本人也願意成為李三娘的謀臣,盡自己之所能,幫助娘子軍以平和的方式奪取京都大興。

  整篇投降書讀來文理流暢、文采泛輝,遣詞造句美輪美奐、說事論理縝密得當、表意明誌情真意切。這封信如果是發表在現今的自媒體上,也絕對是一篇原創爆文,可圈粉無數。

  特別是信中所提的最後一條理由,那正是李三娘之所願。

  讀罷此書,李三娘大悅,讓手下先帶來使去歇息,然後立即召見各級將領,商討此事,最後在多數將領認同的情形下,李三娘回書一封,表明娘子軍願意接受投誠,並提出了兩日後進行受降

  儀式,地點就定在王家村。

  之所以定在兩日之後才受降,是為了防止其中有詐,畢竟投降來得有點突然。

  在這兩日之內,李三娘做了周密部署:以3萬兵馬包圍王家村;在東麵直通王家村的大路兩旁,安排了伏兵,以防萬一隋軍詐降,也可以阻止鹹陽或大興方麵的官軍前來追剿;派探子日夜在周圍設崗監控隋軍動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