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表舅來訪 作說客企圖受降娘子軍
作者:沉沐君      更新:2020-03-04 05:31      字數:2621
  始平縣(現今陝西興平市)位於渭河北岸,大興城的西麵偏北隻有60裏之距的關中平原腹地,與鄠縣隔渭河相望。

  如果說鄠縣是大興的一條退路一扇生門,那麽始平就是大興的一側屏障和一條生路,因為它緊鄰鹹陽,一旦失去始平,則鹹陽難保,京都北麵的宮城和皇城就將門洞大開;此外,失去始平就等於失去了西逃的路線,大興城西麵也將直接受到娘子軍的威脅。

  所以,始平和鄠縣都是大興城近郊的京畿重鎮、軍事要地,既是娘子軍必奪之地,也是朝廷的必保之所。

  對於李三娘來說,始平與鄠縣和武功一樣,都在某種程度上牽扯到她個人情感的層麵:鄠縣是故居,武功既是故居也是二弟李世民的出生地,而始平則更有一番不同的意義,因為生母竇夫人就是京兆始平人,外祖父北周大司馬竇毅正是出生於此地。

  當然,對於我們現代人來說,始平有名還因為它乃是新石器遺址、漢惠帝時期興建的道教勝地、楊貴妃墓黃山宮的所在地、三國時期蜀漢名將馬超馬孟起的出生地……

  楊廣生性多疑,他對衛文升可說是高度的信任,但同時也保留一顆防備之心,故在委以重任的同時,也加以防範。

  大業十一年(615年),楊廣升委任衛文升為右光祿大夫,賜良田、宅第、財物數萬,命他鎮守西京大興,並對他說:“函穀關以西全部委托給你了,你安然無恙,國家就安然無恙;你若有危險,國家也就危險。你出入務必有兵士保衛,坐臥須要加強防備,吾今特另賜你一千名軍士做侍衛隨從。”

  這1千名軍士,明裏說是衛文升的侍衛隨從,暗中卻同時是楊廣的監軍密報。

  衛文升心中當然明白這一層,他還很清楚:當其時正是關中盜賊蜂起,饑荒肆虐,百姓常有饑餓至死者,而官府敗壞紛亂,賄賂公行。衛文升常常感到無力賑濟撫恤,加之年歲已高,便上表乞求告老還鄉。

  楊廣不許,反對衛文升說:“京師乃國家之根本,王業之根基,宗廟園陵之所在地,吾就依靠你這位老帥,臥居在那裏鎮守,為國家考慮之,不許你退休!”

  作為京都留守最高長官,同時擔負保衛楊廣孫子代王楊侑生命安全的大任,衛文升深感到心有餘而力不足。特別是,他還時時受到京都留守副長官陰世師的掣肘和監視,更確切地說,按照楊廣的安排,他們之間既是正副長官的關係,同時也是互相監視的關係。

  與衛文升這位正人君子的做派剛好相反,陰世師是一個花花腸子特別長且陰氣十足的人,這與他的名字倒是吻合得分毫不差:“陰險世家大師。”

  當然,從正麵而言,他是一個智慧型武將兼文

  官,他滿腦子陰招,無論做什麽事情,隻要能夠來陰的,他絕不會考慮陽的,一切以智取為高。

  就說眼下針對始平保衛戰的策略吧,衛文升主張對義軍采取正麵的懷柔招安和以武治暴“一個目的兩手準備”的策略,而陰世師則決意要給義軍來幾招陰損的連環計。隻是礙於當下衛文升是守城主將,是他的頂頭上司,表麵上,他也隻能按照長官的意誌行事,但這並不妨礙他同時在暗地裏實施他自己的陰招。

  雖然在出於無奈的情勢下,以武治暴是一個選項,但衛文升心裏清楚,娘子軍現今已經發展到超過十萬之眾大大軍,始平本身的守軍才7~8千人,根本擋不住娘子軍哪怕隻是一波子的進攻!就算是整個大興城的留守官軍,人數也不過7~8萬,兵力上相對於娘子軍並不占優,充其量不過勢均力敵而已,但義軍當下士氣正盛、勢頭正猛;反觀自己的軍隊,軍心雖然目前還算穩定,但絕無鬥誌可言,隻是不求有功但求無險而已。文武兩手,顯然文為上策、武為下策。隻要有一線希望,應該和平解決,最多也就是先文後武、先禮後兵,不到萬不得已絕不兵戈相見。

  此計既定,衛文升立馬開始考慮選派合適的使者,替朝廷前往娘子軍做說客。

  這是一個“火鍋”之夜,被燒炭一般的烈日炙烤了一整天的大地,到這個時刻開始發起悶氣來了,空氣分子似乎全然消失的悄無聲息,要不然就是被熱得蛻變成了惰性氣體、連動都不情願動一下了,或者是為了避熱而偷偷溜到別處涼快去了,直叫人感到窒息和壓抑,哪怕是輕微的舉動都會讓人汗流浹背、煩躁不安,無論是躺在榻上,還是直接往地板上攤,那都直燙得像烙燒餅或鐵板燒一般,就連大花腳蚊子都害怕腳被燙著而不敢落在人體上叮咬吸血,躲陰溝裏去涼快去了。

  在長寧鄉襄陽村的娘子軍軍營外,李三娘正在獨坐靜思,一邊納涼,一邊考慮著下一步的行動計劃。

  “先取始平,後奪鄠縣”是她的基本構想和策略,也是大多數將領的共識,現在需要的是一個周密的部署和方案。

  毫無疑問,無論是始平還是鄠縣都不會像盩厔、武功和郿縣那樣容易拿下。這很顯然,一來,這兩個地都是京都周邊的軍事重鎮,朝廷不會輕易放棄;二來,它們都靠近大興城,屬於京畿守軍鞭長可及之處。欲奪取這兩地,不經一番殊死搏鬥、浴血奮戰是不現實的,但無論如何,必須製定一套可行的作戰方案以將流血程度降至最低。

  利用軍隊休整的間隙,李三娘已經苦思冥想了好些日子,也與將領們作了數次探討和“沙盤演練”。眼下,她才用過晚飯,便又進入了深深的思考

  之中……

  忽然間,屬下來報,說是有人求見,來人自稱是李三娘的表舅,名叫竇迪。

  說是表舅,其實隻是母親的一個遠房同族堂兄,血緣關係要往上追溯好幾代才有交集。

  竇迪是一位朝廷命官,任職大理少卿(相當於現今的司法部副部長),他家住在大興城,過去與母親竇氏夫人時有來往,李三娘對他還是蠻熟悉的,因此未加思索,同意讓他進營會麵。

  不一會,就聽到竇迪帶著稍有沙啞的嗓音在營外喊道:“我的外甥女喲,好不容易才找見妳呀……”

  “表舅請坐。”李三娘手指一指營中一把竹椅子說道。

  自從跟何潘仁學會用椅子後,李三娘已經離不開這洋玩意了,也已經久違了“跪坐”和“胡坐”,特別是碰上這般悶熱的天氣,坐在竹椅上,涼快許多。

  竇迪坐了下來,雖說有點不自然不自在,但他也是個見過世麵的人,坐在這種洋椅子上也不會感到紮臀。他四周打量了一番這個麻布紮起來的營房:

  “秀寧啊,我已經轉悠了好幾天功夫了,以為妳會住在縣官署或至少鄉鎮官署裏,沒想到妳在這山坡上逍遙啊!怎麽不住官署呢?那裏方便舒服多了。”

  “舅舅夜晚來訪,必定有要事吧?”李三娘沒有解釋住所問題,而是反問了一句。

  “做舅舅的就不該來看望一下外甥女嗎?自從妳母親我堂妹過世後,我就再沒有見過妳和妳兄弟姐妹。可妳小時候,我可沒少抱妳喲。還記得嗎?有一回你們全家來看望我,妳死活要拉著我領妳和妳二弟四妹到東麵靠近春明門的店鋪去買冰激淩吃。那時候妳才六、七歲,哎,也是這麽個大熱天。”他在盡量套近乎。

  “這顯然不是他的風格做派,一定是為了什麽特別的事情而來的。”李秀寧心裏在想。

  李秀寧沒有猜錯,竇迪的確是擔負著朝廷的重任而來的。那麽,他來的目的到底是什麽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