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一紙奏疏 巧措辭小題大做驚朝廷
作者:沉沐君      更新:2020-03-04 05:30      字數:3998
  李四娘將段綸拉到睡榻上坐下,然後走出寢堂,讓家傭倒上兩杯劍南春,擺在睡榻上的食案上,拿起其中一杯送到段綸嘴邊,對帶著急切眼神的段綸輕柔地說道:“阿綸,你看這樣行不行?明日一早你就向代王楊侑上表,請願前往藍田縣協助朝廷治理匪患,若代王準了表,我們不就可以堂而皇之地離開大興城了嗎?”

  段綸尋思了好一會,對其中奧妙若有所悟,他大聲喊道:“妙!秒招啊!”

  但他轉念一想:“可小蜜,這表可不是任誰都可以上的,也不是什麽小事情都可以拿來上表的,得有個事關重大的緣由。”段綸帶著疑惑的神情瞧著琇蜜。

  “這一層兒也想到了。阿綸,你還記得嗎?數日前,你與梁敬朝閑聊時,他談到藍田縣這半年來,不時受到附近變民的騷擾,官府也沒有什麽好辦法來解決匪患,這件事就是你上表的動議。”

  段綸仍然不解:“是有這回事,可此事可大可小,並非當務之急。即使可以上表,但也未必會受到重視,更不會輕易派遣朝廷官員前往藍田,當地有官府負責處理匪患。”

  “沒錯,正因為此事可大可小,我們可以把它說大了,讓它變成一個當務之急的事務,朝廷豈能置之不理?”

  “對呀!”段綸這下才豁然開竅!

  “可我們怎樣才能夠把此事誇大呢?”他顯然還有顧慮。

  “阿綸,你看這麽說行不行?就說是近幾個月來藍田縣周圍四鄉八裏叛軍興起、變民猖獗、土匪橫行、山賊霸道。藍田百姓屢遭他們侵擾,不得安生。叛軍變民與土匪山賊同流合汙狼狽為奸,頻繁強闖、屢次暗潛藍田縣縣城及其管轄之地域,偷雞摸狗、明搶暗奪,官府財物損失不計其數。更有甚者,他們奸淫殺戮、焚屋毀園、殺戮老叟、擄掠民女、禍害婦孺,弄得全城百姓人心惶惶,怨聲載道。全縣官兵雖全力抗擊,然藍田守軍兵士數量有限,難以抵敵,更無從禦敵、無力滅敵了。藍田乃京畿重地,緊鄰大興,既為拱衛京都東南角之軍事屏障,且為關中通往東南諸省之戰略要道,藍田不安、則京城不寧,藍田不保、則京城不固。然而,變民不除,則藍田難安;匪賊不滅,則藍田難保!藍田危在旦夕、迫在眉睫,茲事體大,非容輕議。微臣以為欲徹底鏟除禍害,僅靠藍田官府一己之力,實有獨木難支孤掌難鳴之虞。故微臣鬥膽上表進言代王楊侑(並衛玄衛尚書和陰世師陰大將軍),意在懇請代王速謀應對之策,遣使藍田,一則監督藍田官府抗匪剿賊之職責,二則加強藍田抗匪剿賊之軍力。微臣為官多年,未曾報效主上和朝廷賞識和重用之大恩,深感慚愧。臣雖不才,然今願毛遂自薦,領軍令狀

  ,親往藍田,剿滅變民,以安關中一隅京都一方,為主上分憂、為國家盡忠、為朝廷出力,雖萬死而不辭!萬望代王明察諸情,並準奏為盼。”

  “妙哉!妙哉!妙不可言!娘子之智,勝過諸葛、賽過司馬!這怎麽有點像諸葛孔明的《出師表》那味道啊!”段綸用一雙流露著稱羨溢美光芒的眼睛看著愛妻。

  他極少如此當麵誇獎自己的娘子,但他從認識琇蜜開始,就心儀她的智慧,當然還有她的美貌。美貌與智慧並存嘛,那可不是隨街可見的。

  他補充道:“對!隻要拿捏好上表文書的分寸、奏疏的措辭,上表代王楊侑即可,無須驚動主上楊廣。還有,我的官位卑微,尚無權直接上呈奏章於代王,但我可以通過衛玄往上進表,他是尚書,又是右武衛大將軍兼管左武衛大將軍之職,而且還是京兆內史。我們的上表議題本就是他的職權範圍。”

  “阿綸,兒覺得夫君應該將上表一式四份,第一份要先呈送給陰世師,因為作為左翊衛大將軍,陰世師既是你的頂頭上司,也是負責京畿安全的最高長官,他可以決定是否派你去藍田,而且別忘了他可是個陰損恨的主兒。其次,我們要呈送一份給骨儀,因為他身為京兆郡丞,且分管藍田縣,他有權利決定是否需要派員藍田。當然,你也得給衛文升呈上一份,因為他有最終準表權和否決權。”

  “我的小蜜,妳都替我想了,太棒了。來,給我親一下。”段綸說著走到琇蜜麵前,握著她的纖纖玉手,又在她的小嘴唇上狠狠地嘴了一嘴。

  “還有,阿綸,我估計骨儀不會同意派你去藍田,畢竟那是京兆郡的職責範圍,而你作為一名親衛,往大扯,是有保衛京兆郡所屬諸縣的責任,但你終究屬於禁衛軍的內軍,主要職責是保護皇城和宮城。所以我們一方麵要多在陰世師那下功夫,隻要他同意,骨儀反對的可能性就不大,因為雖然骨儀秉性剛鯁、勵誌守常、介然獨立,但他比較聽從陰世師的話,不僅因為陰世師比他官大一級,而且他與陰世師走得比較近。如果我們想做到萬無一失,我覺得應該拉上你的兄弟梁敬朝一塊上書,這樣朝廷多半會派遣你和梁敬朝一道前往藍田,畢竟,人家梁敬朝是京兆郡長史呀!”

  段綸好像第一次認識李琇蜜一般,用驚訝的眼光之勾勾地盯著她:“妳咋就能想出這麽多的點子來啊?這是好主意!不過嘛,拉上梁敬朝雖然是一個萬全之策,但無端端扯上他,日後還要隨我一道反叛,這不是毀了他前程嗎?這似乎不太厚道啊,這叫我為難了,我不能平白無故對他做出不仁不義的事情啊!”

  “夫君,此言差矣!把他拉上不是害了他,恰恰相反,

  是救了他,讓他日後有真正建功立業的機會。如若把他蒙著鼓裏,叫他繼續呆在這個風雨飄搖的朝廷,還不知道是福是禍呢!日後如果父親起義成功,隋朝的舊製舊官必將遭受清洗,梁敬朝作為隋朝官員,能有好果子吃嗎?”

  段綸點點頭,若有所思,他心裏明白娘子所言不無道理,雖然反叛隋朝,隨時可能招致殺身之禍,但忠實於朝廷,就性命無憂輝煌騰達嗎?未必!如今隋朝腐朽沒落,改朝換代看上去是遲早要發生的事情,即使嶽父大人這次起義不成功,也會出現新的義軍,直到朝廷消亡。不管如何,作為好兄弟,就算我對隋朝的未來判斷失誤,也要給他一個知情權,讓他明白此事的個中風險,給他一個選擇的機會,他是一個信得過的人。

  的確,梁敬朝是個“父二代”,僅僅是一個普通父親的第二代而已,沒有當官封爵的爹,在仕途上,他是個無“爹”可拚的寒門學子!但他誌向高遠,刻苦讀書,大業九年(613年)他考上進士。遺憾的是,沒進三甲進士,而隻是同進士出身,基本上沒有直接在朝廷這中央政府機構為官的可能性。一個偶然的機會他結識了段綸段公子,並成為好朋友。段綸佩服梁敬朝的學識和才能,通過父親在朝的同事和自己在京的其他好友,向朝廷極力推薦,結果他被收進京兆郡當一名小小的從七品上的戶曹參軍。梁敬朝不嫌官小職低,樂意任職,因為他需要的是一個舞台,一個施展才華的舞台。結果,不出三年時間,他就像個三級跳遠的運動員一樣,一年一級、逆襲上位,從戶曹參軍跳到了京兆郡長史的職位,“詩魔”白居易在後來的唐武宗年間也才不過是個京兆府戶曹參軍呢。長史可是從五品上的局級幹部啊,就比段綸還高出一級,真是砌牆的土磚———後來居上!這梁敬朝那是真義氣,即使他官位已經超過段綸,但他不忘恩情,依然對段綸畢恭畢敬、敬重有加,尊他為兄、以他為上。

  想到這些點點滴滴,段綸下定了決心,就聽愛妻的,依計行事!

  翌日,晨光微熙,李琇蜜已經親手為夫君備好了早餐奶點。

  段綸一醒來,他的小蜜便又親自伺候他著好衣裝,洗漱完畢。

  無論遇到多麽緊急的事,段綸從來都是從容不迫的。瞧,今晨也是如此,他優哉遊哉地慢慢品味著早點,良久之後才步入書齋,令家傭備筆研墨,端坐書案前,字斟句酌、咬文嚼字地寫好了上表代王楊侑的奏牘。

  待他走出府第門口時,發現日頭照出來的樹陰已經靠近樹冠下麵了,他知道時候不早了,這才慢悠悠的離開自家,前往皇城拜見陰世師。

  大興城內有兩個CBD購物中心:東市和西

  市。這裏可以買到幾乎所有當時能夠製作的各類手工業物品、農牧產品、牲畜、武器等等,東市買不到的,西市一定有,所有後世才有了“買東西”這麽一個說法。段綸和琇蜜夫婦住在大興城頒政坊內一所回字形四合院裏內,位於朱雀門西第三街,緊鄰皇城,一街一牆之隔而已,離高檔品西市也不過四個街區之距,無論是自住還是投資,這都是京城最棒的地段。

  他們怎麽可以享受如此高級別的待遇呢?別忘了,段綸的老爸可是原兵部尚書啊。有個做官的爹就是任性,誰叫他“我爸是李綱”呢。

  大興城由外郭城、宮城和皇城三部分組成,麵積達83。1平方公裏,乃是隋唐兩朝的帝都,亦是那時地球村規模最大的城市,當時的居民人口大約有40來萬。宮城是皇室成員居住之地,而皇城乃是宗廟和軍政機構所在地,包括十八衛官署,左翊衛府亦在其中。

  段綸徑直進入左翊衛府,將奏疏呈與左翊衛府長史,轉交陰世師大將軍。然後便退出皇城,前往位於大興城光德坊東南隅緊鄰西市商業中心的京兆郡治所。京兆郡轄管京畿地區,包括22縣,藍田縣、鄠縣、武功縣、始平縣、盩厔縣等均屬京兆郡轄區。

  段綸先找到梁敬朝,把他領到一僻靜處,將昨晚與娘子討論的事情毫無保留地給他說了一遍,原是打算讓他思考幾日再做決定,卻沒想到他竟沒有絲毫猶豫就情真意切地表態,願意跟著段綸幹。

  這讓段綸反而猶豫起來,害怕他未經深思熟慮而做出衝動反應。

  梁敬朝於是來了一番簡明扼要的“高談闊論”,表明他早就看透了隋朝的百般弊病,平日裏為朝廷埋頭苦幹並非為了升官發財,實在找不到其它能夠實現自己抱負的機會,如今段兄給他指明了一條康莊大道,正是他求之不得的出路!盡管前途未卜,但他立意為此獻身絕無反悔!說完就要給段兄行大禮,以表謝意,感謝段兄的信任和抬舉。

  聞此真心實意的表白,段綸內心自是樂不可支喜不勝收。不過,他還是帶著無比自豪的表情對梁敬朝一再強調,那是夫人李琇蜜的主意,同時一再告誡梁敬朝,說不是跟著我段綸幹,而是跟著唐國公李淵幹。

  其實用不著段綸提醒,梁敬朝剛才聽了段綸關於他昨日與嫂夫人商議過程的敘述時,就已經在內心對李琇蜜歎服得五體投地,也對唐國公李淵舉義之事為之振奮。

  於是乎,他們倆便決定由梁敬朝立馬擬就另一份奏疏,文中除了自告奮勇推薦自己前往藍田解困外,還極力舉薦段綸代表左翊衛府內軍官員一同赴任。然後,他們倆一道將兩本奏疏呈交骨儀。最後,他們又一同拜見衛文升,同樣呈上兩本奏疏,希望由他裁定,並上表代王楊侑。段綸選定的時機正好,他知道每日接近午牌時分,衛文升都要在結束了他作為刑部尚書和右侯衛大將軍的事務之後,前來京兆郡治所,履行他作為京兆郡內史的職責。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