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開天辟地 李娘子關中首創娘子軍
作者:沉沐君      更新:2020-03-04 05:30      字數:3087
  武強領著他的弟兄們再次齊刷刷地倒地三拜。之後,武強立起身來,以洪鍾般的嗓音對著台下的鄉裏說道:

  “鄉親們,這些年我們見多了各路府軍、官軍,還有許許多多不同名堂的土匪軍和強盜,也受夠了他們給我們四鄉八裏百姓帶來的苦,可我們從未見過像李娘子統領下的這種軍隊,他們不僅不欺壓百姓,反而寧願懲處自己人,也要保護百姓,還要領著大夥兒去跟暴政的朝廷作對,我們還有什麽可說的呢?跟著義軍幹吧!我們幾個今天先帶個頭,還望鄉裏鄉親的不要錯過這個時機,跟著義軍一塊幹吧!”

  武強雖然不懂講大道理,但他的話實在,他的號召力也極強,當下就有五六十號人喊著要加入義軍。

  這一係列的舉措不僅讓義軍官兵對李三娘肅然起敬,也讓義軍贏得了愛民的聲譽,致使義軍和義軍主帥李三娘深得民心,廣收民意。百姓們得知率領這支仁義之師的主帥竟然是一位年輕美貌的娘子,都驚為天人、視作仙子,將她稱為“李娘子”。這支義軍此時還沒有立番號,不知道最早是哪位有才的百姓,將這支軍隊稱作了“娘子軍”,這個稱謂很快就靠著口碑,在四村八鄉的百姓中口口相傳中,不翼而飛、不脛而走。

  最為巧合的是,這稱謂竟與之前李三娘和李四娘在李氏莊園共同商議的旗號不謀而合,實乃天意!

  為了順應民心天意,李三娘內心認可了“娘子軍”這個旗號,義軍將士們也不分男女從上到下一致讚同,漢子們完全不在乎這旗號聽上去有多麽“娘性”,相反他們都為自己能夠在“李娘子”麾下成為“娘子軍”一員而倍感自豪和榮光!

  於是,三麵繡著金黃色“娘子軍”大字的紅旗當夜就縫製好了,三路軍各執一麵,每一路軍都精各選出10名身手了得、責任心強的兵士做舉旗、護旗手。

  就這樣,中國曆史上的第一支名副其實的娘子軍橫空出世,正式誕生了!

  曆史記住了這一刻:一個桃李年華的娘子,憑著康複社稷為民謀利的血性,本著個人才能、膽識和魅力,憑借天下無敵的雙劍,從無到有地創建了一支屬於女性領導的軍隊,開創了女子建軍的先河!

  後人有詩為證《七律?開天辟地娘子軍》:

  劍指南山映曙昕,刀橫渭水掃殘雲。關中舊土旌幡獵,司竹新軍鼓角聞。

  掠地攻城除暴政,開唐建國立奇勳。紅妝血性英雄膽,金粉英魂娘子軍。

  從這天起,這些胡馬幫的山賊土匪就如毛毛蟲發育成蝴蝶一樣,華麗轉世赫然蝶變成義軍戰士,他們不再為糊口生存而打劫,而是為推翻暴政而戰鬥;他們脫胎換骨、洗心革麵,不再禍害鄉裏百姓,而是在解救

  窮苦黎民!雖然,義軍將士們並非人人都有推翻舊政的堅定信念,但他們都懂得一點:“山高有攀頭、路遠有奔頭!”跟著李娘子,保準沒錯!

  這事很快成為了傳奇佳話、傳遍十裏八鄉。

  一時間,李三娘不僅真正成為了娘子軍的靈魂人物,而且也是娘子軍的顏值擔當,她短時間內就“圈粉無數”、百姓們得知娘子軍是一支反抗朝廷暴政官府欺壓、為百姓利益而戰的義軍,紛紛喜大普奔、慕名而來、慕道而至,主動要求加入娘子軍。而李三娘呢,也是韓信點兵———多多益善!她深知“長江不拒細流、泰山不擇小石”的道理。

  參軍的人裏麵,居然四分之一是李三娘的“女粉”,她們將她當作心目中最勵誌的偶像,都想成為像李娘子那樣的“女神”。

  而參軍的男子中,也不乏“小鮮肉”“男粉”,當中還有相當幼稚而可愛的小年輕,目的是為了有機會天天目睹李娘子的風采,儼然將李娘子當成了自己的“夢中情人”。

  也有一些是“不明覺厲”而來,他們並不真正清楚娘子軍是一支什麽樣的隊伍,隻是覺得李娘子太厲害了,就決定“以身相許”。

  一日之內,竟有7千人踴躍參軍,加上降兵1650人,娘子軍一下子就擴增了近9千人,這完全出乎李三娘的意料,喜出望外!

  娘子軍略作了一些戰略調整,李三娘將由樓觀鎮繼續南下拿下王家河鎮,之後再西進解決板房子鎮;何、馬兩軍則合二為一,攻占中部馬召鎮和陳河鎮以及北部的二曲鎮,奪取陳河鎮之後便轉而南下,與李三娘軍形成90度角夾擊板房子鎮;郭勇率8千人馬鎮守東麵的尚村鎮,集賢鎮和九峰鎮三鎮,以防鄠縣官軍來攻。

  經過僅僅一夜的休整後,娘子軍第二天便啟動了第三戰役

  沒有任何意外,娘子軍攻鎮略地、所向披靡,不過一天半時間便將上麵提到的四鎮收入囊中。

  這樣,經過前麵三個戰役,娘子軍已經控製了盩厔縣一半左右的地盤,現在隻剩下西南部大鎮厚畛子鎮,西部四鎮和西北部四小鎮了,而這些將是娘子軍在第四戰役需要全盤接手的地帶。

  根據早些時候的探子情報,李三娘已經了解到,厚畛子鎮、竹峪鎮和駱峪鎮這三個鎮的結節處駐紮了盩厔縣三分之二的官軍守兵約4千人,估計這是為了防範郿縣邱師利“賊部”的侵犯而做的布防。

  李三娘令馬三寶率北路軍於西部四鎮與西北部四小鎮之間的“八不管”區域直線切入,並向北橫掃西北部四小鎮;何大統領率中路軍延陳河鎮北麵邊界長驅直入,之後同樣來個右轉彎,朝北挺進駱峪鎮,再之後分兵兩路攻取廣濟鎮和翠峰鎮

  ;李三娘自率西軍從板房子鎮直奔最西麵的厚畛子鎮。。

  西部諸鎮布防了盩厔縣的大部分兵力,李三娘的戰略思想是盡量避免與官軍格殺,而是將他們全部驅趕到竹峪鎮,圍而不攻,爭取像包圍樓觀鎮守敵那樣,不戰而屈人之兵。有了樓觀鎮這麽一個投降的榜樣,相信娘子軍能夠依樣畫葫蘆、在竹峪鎮克隆同樣的戰果。就這樣,第四戰役也打響了。

  何潘仁深知李三娘這樣的安排又是與前番一樣,將最困難的任務自己攬了,而將最輕鬆的任務交給了他。他想過要為這個“侄女”多分擔一些,但這些天來的接觸,他已經充分了解了李三娘,雖為巾幗,但她從來不讓須眉。再加上,他也很清楚就行軍兵法而言,他和娘子軍中的所有大老爺們,沒有一個比得了這個年僅20的娘子!所以,他也就沒有再做聲,隻是暗中決定將他的兵力分為三部分,而不是原定的兩部分,親自率領第三部延陳河鎮西麵邊界,迅速向西進擊,減輕李三娘攻打厚畛子鎮的壓力,另外兩部分則執行李三娘的指令奪取廣濟鎮和翠峰鎮。

  與前麵三個戰役一樣,三路軍都比原計劃提前完成了任務,並且對竹峪鎮這個盩厔縣當下僅存的官府控製地形成了一個半圓形三麵包圍圈。而圍城內正是盩厔縣守軍的主力約4千人馬,他們基本上都隱藏在各處的明碉暗堡中。

  李三娘令人快速奔往何、馬兩部傳達指令:一,對官軍駐地圍而不攻;二,以箭傳書,明告守敵,他們已經被娘子軍包圍,繳械投降是唯一出路,降者不殺、抗者必亡;三,派遣小股部隊不斷騷擾守敵,並且在夜間劫掠官軍的糧草輜重。

  出乎李三娘之所料,一夜過去了,此地官軍卻沒有表現出任何要投降的跡象,他們全部龜縮在碉樓堡壘之內,偶爾有小隊兵卒趁著娘子軍騷擾間隙出來搬水抬糧進碉堡。然而,這種機會也不多,即使有,也可能會遭到娘子軍騷擾隊的一陣陣飛箭,不是當場封喉,就是帶箭而逃。

  根據活著回到碉堡的士卒所報,竹峪鎮守軍頭領正六品上昭武校尉骨立堅心裏清楚,他們已經被圍的水泄不通了。

  其實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現在娘子軍與自己守軍的人數比達到9比1,更何況娘子軍是乘勝而至,士氣正盛,而反觀自己的守軍士兵,甭提有沒有信心抵抗娘子軍的進攻,能夠保住小命一條就阿彌陀佛了。

  好就好在娘子軍並沒有發動進攻,至少眼下還沒有,而是在勸說和等待投降,這給骨立堅提供了一個既可全身而退、又能保住名節的機會。畢竟,自己是骨儀之子,父親乃當朝尚書右司郎和京兆郡丞,兼坐大興城留守第三把交椅,自己無論如何不

  能給父親抹黑、更不能夠陷父親大人於背叛隋朝當誅九族的危險境地。所以,無論如何,投降,絕對不是他的選項!而且,他相信一旦父親知道自己被困,必定會敦促朝廷派兵解圍,說不定自己還能夠借此機會立下戰功,不僅為父親長臉,自己也會官升將軍呢。

  又過去了兩天,也就是竹峪鎮被圍的第三天了,李三娘還沒有等來官軍投降的消息,她的眉頭開始微微上翹,似乎是在等待自己的內心決定:攻,還是,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