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戰前部署 何潘仁怒斥諸將挺統帥
作者:沉沐君      更新:2020-03-04 05:30      字數:3845
  盩厔縣(即現今的陝西省周至縣)以“山曲曰盩,水曲曰厔”而得名,域內西南高,東北低,山區占了約76%,乃是關中平原著名的大縣;它東臨白馬河,中心線與鄠縣為鄰,南依秦嶺主脈,西與郿縣接壤,北隔渭河與武功縣一衣帶水。

  著名唐代詩人白居易曾任盩厔縣尉,政績如何不得而知,但相傳在此還留下了不少詩作。

  盩厔縣有個流傳至今的司竹火神娘娘廟會,後人每逢三月初一,百姓聚集廟堂、焚香化表、徹夜誦經、說書勸善,守夜祭拜,而祭祀的對象正是李三娘。這個廟會是後來李淵為受封為平陽公主的三女李秀寧所專門設立的,因為此地乃是李秀寧創立中國曆史上第一支娘子軍的所在地,也就是李唐反隋義軍的搖籃。

  如果說唐國公李淵的李家軍是利用大隋賦予李淵的軍權而將隋軍轉化成義軍的話,那麽娘子軍則是一隻真正意義上的李家軍,它是李秀寧完全依靠一己之力而創立的屬於李唐自家的軍隊!這也正是老李在此為李秀寧設立廟會的原因之一,此時的李三娘當然不可能知道,這個地方日後竟會成為後人緬懷祭奠自己的場所,直到1500年後的今時今日,而且還將世代延續下去。

  為了能夠順利奪取盩厔縣,李三娘在早些時候就已經派遣若幹隊探子,令他們在盩厔縣四周轉悠,詳細了解官軍在此地的部署、地理地勢特點和民風民俗習貫等等。

  根據探子來報,李三娘掌握了第一手情報,得知官軍在這裏的每個驛亭、村塢等都修築了城堡,總人數大概不過6千,西麵4千,南麵和北麵共有2千。除此以外,還有鄉鎮官府自擁的保鄉團武裝力量,大約有3千多人馬。合起來,隋軍在盩厔縣總共也就1萬人左右。

  隋朝和唐初時期實行府兵製:在鄉為農、在軍為兵,平時農桑、戰時應征,兵農合一、寓兵於農。也就是說,府兵就是和平時期在家耕田種地的農民,農忙時種田、農閑時練兵,戰時從軍打仗。此外,府兵還具有中央禁衛軍的性質,須輪番赴京宿衛。

  有趣的是,無論是出征打仗還是在京宿衛,府兵們都得自備參戰武器、鎧甲和馬匹等。府兵耕的地由國家分配,屬國有,但耕作一定年限後歸府兵私有,也就是說,充當府兵能夠從貧農“楊白勞”華麗變身為地主“黃世仁”,比做一個農民工進城打工要強得多,這樣一來,農民兄弟爭當府兵的熱情極高。再加上軍人可免除賦稅,即通過為政府服役來抵消穀物、布匹的征收,這更是激勵了農民參軍“當土豪做地主”的積極性。

  隋朝常備兵約60~70萬人,戰時徵募達130萬上下,全國各地都設有負責徵募府兵的軍府

  。所謂府兵,就是軍府之兵,但軍府並沒有權利領兵打仗,隻是負責府兵選拔和訓練而已。軍府統歸各州縣管轄,下設許多類似軍坊的辦事處,遍布各鄉鎮,除了設在縣城官府的軍府以外,各鄉鎮還有軍府的辦事處,負責當地的府兵徵募工作。

  大業七年(611年)王薄在長白山興起農民起義,隋末民變猶如串燒鞭炮一般連年爆發,更加之楊廣於大業八年又開啟了三征高句麗的窮兵黷武強征濫伐,導致戰亂不止,土地荒蕪,農者不農,不是參軍,就是做山賊。為此朝廷就再沒有讓各地軍府消停過,不斷徵募府兵。

  然而,由於百姓人家已經漸漸意識到,當兵成為了送死的同義詞,與建功立業和江山社稷沒有太多牽扯,想搖身一變從上無片瓦下無寸土的農民變成土豪地主的想法已經成為了過去時,於是就變著法子躲避兵役,有加入變民軍的,有上山做賊當匪的,有為了躲避兵役而自殘手足的(即所謂“福手福足”),當然其中不乏假病扮殘、裝瘋賣癲的,總之能夠忽悠軍府就行。

  如此一來,兵源短缺使到隋軍處於貧血狀態。越是如此,各地軍府就越是瘋狂征兵。剛才提到過的盩厔縣當前大約有6千多隋兵,主要就是由府兵加上朝廷禁衛軍派來訓練和篩選府兵的軍官和現役軍人所組成。這些戰前府兵有老兵油子,也有新兵蛋子。其中不少老兵都是幾服兵役、幾經沙場,戰鬥經驗豐富,老兵油子和現役軍人為新兵“傳、幫、帶”,新兵蛋子的進步就飛快,所以即使他們算不上是一支虎狼之師,但也可說是召之即來、來之能戰那一族。

  而且,他們當中並非都隻是為了有地可耕、有稅可逃來當兵的,希望出人頭地、光宗耀祖的也為數不少。隻是近年來,有不少人的性命一不小心成了高句麗人光宗耀祖的祭奠物,義軍將士出人頭地的戰利品,或者是土匪山賊濫殺無辜的冤大頭。他們彷徨了、迷失了,不知道為誰而戰為何而戰。一旦模糊了戰鬥目的,薄弱了戰鬥動力,府兵的戰力指數也就大打折扣了。

  以上是當時敵方的軍事情形,也是李三娘根據有限的情報對敵方做出的基本研判。

  李三娘認為要攻取盩厔縣據點並非難事,但畢竟自己這支軍隊的底子是山寨土匪,打家劫道還在行,以多勝少圍攻押鏢武士也算湊合,但要與官軍對陣,那就完全是兩碼事了。

  從嚴格的意義上說,義軍中除了個別曾經當過兵後又入“匪”窩的以外,其餘的都是從未有過於正規軍在戰場上廝殺的新兵蛋子,實際戰力如何,心裏實在沒底。而解放盩厔縣這場戰爭將是義軍發動的第一場正規戰,勝了,關中將打響義軍“武裝起義第

  一槍”,正式宣告響應李淵大軍,關中裏應外合,以壯討隋聲威;敗了,則義軍的士氣必將受挫,李三娘作為義軍主帥的威信將受到挑戰。因此,此戰隻許勝不能敗!

  為了確保萬無一失,李三娘提議:義軍此役出兵2萬5千,僅留下5千守寨,由李綱統管,做好周密的布防。這樣,義軍人數就對盩厔縣的官軍兵力形成了四倍的絕對優勢。

  同時,李三娘又提出了以多欺少速戰速決的大方針,以及由近及遠、從東向西的戰略思想和四大戰役的作戰方案。

  具體地說,第一戰役是先集中兵力在四日之內一舉拿下周邊的三個鎮,包括東麵的終南鎮,南麵的樓觀鎮和西麵的辛家寨鎮;然後進入第二戰役階段,集中力量於六日之內奪取東邊諸鎮(尚村鎮、集賢鎮和九峰鎮)。此戰役之後,義軍將控製盩厔縣三分之一的地盤,並且形成一道屏障以抵禦可能來自於鄠縣官軍的進攻,從而穩坐盩厔縣東部;第三戰役的目的是用八天時間占領中部兩鎮(馬召鎮和陳河鎮)、北部二曲鎮、以及南部兩鎮(王家河鎮和板房子鎮);第四戰役,也就是最後一個戰役,計劃用十四天時間奪取西南部大鎮厚畛子鎮,西部諸鎮(廣濟鎮,駱峪鎮,翠峰鎮和竹峪鎮)和西北部諸小鎮(候家村鎮、四屯鎮、啞柏鎮和青化鎮)。

  聽了這個方案,與會將領中隻有馬三寶和李剛二人舉雙手讚成,郭勇也讚同,但卻略帶猶豫之態,因為何大將軍沒有表態。則皆是不置可否。

  其餘眾將領見何大將軍不動聲色,都認為他不讚成李三娘的方案,因此也開始大膽地說出了自個的反對意見。

  這些意見大體上有那麽三類,第一類基本上是那些對李三娘仍然心有不服的人,他們佩服李娘子的武功和學識,但還從未見識過她的軍事才能,他們更想聽聽幫助何總管的意見;第二類是那些稍懂一點軍事知識的人,他們覺得要打就打,何必分什麽三路軍,弄得太過神秘、太過謹慎、太過複雜了,隻需幹脆利索地大軍壓境,直搗黃龍就得了;第三類想法是另外一個極端,表現在那些畏戰的將領身上,他們此生從未有過與全副武裝的敵人麵對麵廝殺的經曆,他們覺得依靠麵前新義軍的實力,要想在短短兩周內拿下整個盩厔縣,那是不現實的,不如穩紮穩打,一周一小鎮,不應該限定一個期限。

  聽了這些說法,李秀寧清楚地意識到,這些將領們一方麵仍然痼習於何總管的號令,他不發話,大夥兒都不會輕易跟進;另一方麵,他們基本上沒有什麽軍事常識,更加不懂行軍用兵之道。她現在要做的事,就是用一場絕對的勝利“開門紅”來叫他們折服,心服口服!

  李三娘於是耐心地對自己的戰略計策和戰術安排做了一遍詳盡的解釋……

  從表情上看,他們之中大多數將領都明白了而且認可了李三娘的軍事方案,他們並非盲從,經過一個來月的兵法教育和演練,他們多多少少領悟了一些行軍打仗的道道了。

  李三娘打算再給他們解釋一遍,何大將軍發話了:

  “某實在無法忍受下去了!你們都想反了?咱們義軍首領是誰?不是某!是李三娘!是我侄女李娘子!我不發話讚同她,你們這些混混就敢違抗她的軍令?我方才沒有發話,就是想瞧瞧你們是否真的像你們一月前所表態那樣,真心服從李娘子。我不表態,不等於我不讚同!我在這裏撂下話了,誰要不從,我這就行使我大將軍的權利,立馬把他開了。”

  何潘仁忿忿不平,說到氣急處,他嗓子都發燙,呼出來的每一口氣都噴著火星、說出的每一句話都冒出火焰,燒得各位將領麵紅耳赤。而他卻仍未罷休:

  “看看你們自個,有那個懂得行軍打仗?懂個屁!別以為我侄女教了你們一個月,你們就成精了,就真把自己當成將軍了!我侄女才是義軍的首領統帥,可她都沒有給自己封個將軍什麽的,就你們這些狗屁不懂的人,還掛著個將軍的名頭!當然還有我自己,也是如此。就一句話,我,絕對讚首領的方案,你們也必須通通讚同,而且必須絕對服從!”

  李三娘用感激的目光盯著何潘仁。她明白,要在座各位都認可她的方案,光靠嘴巴解釋是不夠的,隻憑何大將軍的威嚴也不行,最終還得用事實說話。但眼下何大將軍的態度卻是極端關鍵的,畢竟,這是讓眾將領臣服自己的一個好開端。

  事情就這麽定下來了。

  此外,李三娘又特別申明了四條法令:一、全軍將士務必絕對服從上級長官領導,違者嚴懲不怠;二、所有官兵都必須嚴守紀律,不許擾民,不許侵掠,不準破壞除了堡壘以外的任何民用和官府建築;三、接受官軍投降,不許殺降,並且接受隋兵投誠,與義軍士兵一視同仁;四、所到之處,不許損壞莊稼農田,有糧倉的務必開倉放糧,賑濟當地百姓。

  李三娘最後又敦促各級官兵務必牢記:法令如山,軍紀如磐,令出必行!凡有違者,官兵同罪,必究無赦!為了確保各路軍都能夠嚴格執行這幾項紀律,李三娘還為每一路軍配搭一名副將,一位監軍,畢竟這支義軍是剛剛才從“匪盜”改編而成,僅僅依靠他們的自覺性,似乎不太現實,至少眼下還不現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