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顯露身份 李秀寧驚豔恢複女兒裝
作者:沉沐君      更新:2020-03-04 05:30      字數:3704
  “嘿呀呀,這還用問嗎?李公子是談言微中啊!因為我何潘仁沒有什麽名頭。哎,其實是沒有什麽好名頭,不是眾望所歸的義軍首領。聽到我的名號,外麵的人都會誤以為義軍要打家劫舍呢!這不壞了義軍名聲,砸了義軍的鍋?我說的沒錯吧?李公子。”何潘仁插話了。

  看來,這胡人的理解能力實在不賴,而且還善於解圍,將方才“李公子”一時說不出口的話挑明了,更沒想到這個胡人居然會使用“談言微中”這麽一個不太常用的成語。

  “是的,就是這麽一個理。何總管不僅是個聰明人,而且快人快語。與聰明人打交道就是好,無須拐彎抹角、不必勞神費力。”三娘思襯:這胡人還真是“好鼓一敲就響、好燈一撥就亮。”

  李三娘特別強調了“順民意”這個主題,因為在那個年代,以民為本的意識已經深入人心,是“扇動”民心的最佳立意和口號。她沒想到的是,自己今天居然一連串的口吐蓮花、侃侃而談,說得在座的胡馬幫“幹部們”似乎都有些心動了,她覺得“說教”就此適可而止吧!現在應該轉而鼓動他們“心動不如行動”,於是便決定用一句話來結束今天的演講:

  “所謂猛虎不處劣勢、雄鷹不立垂枝!人往大處想、鳥往高處飛。列為好漢若不審時度勢,就會錯過這個投奔唐國公的千載難逢的機遇!”

  何潘仁從內心被“李公子”的說教所折服,他想看看其在座的弟兄們是否也有同感,便環視一下在座諸位頭領們,看看他們有什麽反應。他從各位麵部表情,得到了正能量的反饋,他們似乎都聽明白了“李公子”的“說教”,都投來了讚許和期待的目光。

  這些年的土匪生涯使何總管早就意識到,如果僅僅是為了自己的一個山寨能夠長久生存下去,不被其他幫派吞並,人馬數量固然重要,因為人多勢眾,幫外人就不敢輕易欺負,反而倒是可以去欺負別人。但如果是要搞政治反朝廷,人馬多少就不是最最重要了,最最重要的是名頭,有了好的名頭才有強大的政治號召力和聚合力,才能夠讓萬眾歸心,百官臣服,一個好名頭頂過千軍萬馬!當年曹阿瞞出身並不顯要,他就不得已采用要挾天子以令諸侯之策,這樣才能夠名正言順,有個合理合法的名頭。而劉玄德沒有能耐挾持天子,那他就得利用他是漢景帝子中山靖王劉勝之後這麽個名頭,雖然他這個名頭已經破落了好幾代,但再破落的旗幟也是一麵旗幟、也得打,縫上補丁也要打!而且更要大打特打,才能夠有政治號召力。再說了,在戰亂中,誰能夠擔保自己的旗幟不被穿幾個破洞洞呀,找塊布縫上補丁不就好了?而他何潘仁呢,就另當別論了,*…愛奇文學 …!小說更好更新更快

  他根本沒有什麽名頭,如果讓他打上自己那胡人的旗號去爭奪江山,哪會有什麽政治號召力?那簡直就是作死的節奏!要知道,以胡人的名頭當義軍領袖,那可不是單純的反隋了,而是外邦入侵中土了,那中國的老百姓能跟他嗎?當然不會!隻會招致一頓拳腳!所以,這也是他從來沒有讓胡馬幫往反朝廷方向靠的另外一個原因。入夥李淵義軍,他何潘仁沒有任何思想障礙,這不僅僅是因為他與李淵夫婦有過交情。

  他還知道,大業十一年(615年),唐國公被楊廣任命為山西河東郡慰撫大使,先後擊敗母端兒的農民起義軍和柴保昌匪賊,但與朝廷派出的其它剿匪軍統領不同,他李淵不是單純地依靠武力鎮壓,更沒有向樊子蓋、張須陀和王世充那樣殘暴殺黷坑埋降軍,而是施懷柔政策、以仁德慈義善待他們,結果數萬眾變民悉數投降於唐國公麾下。這讓他在隋末朝廷盛行雷霆手段、以暴製暴的平叛行動中獨樹一幟,次年就升任為右驍衛將軍,與馬邑郡守王仁恭一同成功抗擊來犯的突厥,使他名聲大噪。顯見,唐國公李淵乃是一名能征善戰、而又心懷仁德的將軍,現在他興起義軍,必定萬眾歸心,是必能成大業者,王者!

  何潘仁為何對唐國公李淵的“英雄事跡”了如指掌如數家珍呢?那絕對不是在“朝聞”頭條中讀到的,也不是在因特網上偶然瀏覽到的,他這些年從來沒有放棄報答李淵夫婦的願望,因此一直在關注他們的動向。

  何潘仁將自己上麵的想法給大夥也叨了一遍。顯然,何潘仁內心已經認可了投奔李淵,對“李公子”也滿有好感,他和在座各位將領都沒想到,這位公子不僅顏值爆表,而且言值爆表,一通話就把他們說得五體投地、四腳朝天。

  不過,何潘仁仍然沒有下決心,反而是有些猶豫磨嘰,一時不能確定是否應該輕易地就將胡馬幫三萬好人馬交托給一個還名不見經傳的“弱冠公子哥”,故此沒有表現出就要答應入夥義軍的意思,而是反將了“李公子”一軍:

  “我何某人自然是沒有什麽好名頭,可我們這在座的當中,又有誰有能夠打得響的名頭呢?”他瞅著“李公子”,仿佛在問:你“李公子”就有這樣的名頭嗎?

  他感覺到自己這個問題帶有冒昧之意,雖然他並無冒犯之心,他於是補充道:“唐國公姓李,‘李公子’亦姓李,難不成你與唐國公李淵有什麽沾親帶故的?”

  這個問題既是為了給“李公子”一個台階,也是想弄清楚他內心的一個疑問,那就是李公子怎麽會對唐國公李淵的事情知道的那麽細節又理解的那麽深刻?難道他也是像我一樣曾經受惠於李淵夫婦,想通過響應

  李淵義軍的方式來報答他?

  李三娘心中思忖:何潘仁盡管是個胡商,但他並不勢利,明白利害關係,似乎也沒有想利用他的實力來獅子大開口,獲取私利的意思。他關心的多半是如何保證他的弟兄們有個好的歸宿,甚至好的前程,這樣也就不枉他們死心塌地跟隨他這個胡人這麽長時間的忠心和堅守。所以,在他下決心將他的人馬交托給他人之前,他必定要最後確認這個人是什麽身份、有什麽名頭。現在時機似乎已經成熟,最後要做的不過就是幫助他下這個決心而已。

  總部大堂正後牆安放著一張寬大的靠椅,櫈麵上鋪著一張東北虎皮,靠背上掛著一張花豹全皮,那是胡馬幫總管的“太師椅”,也就是何總管的寶座。“太師椅”後麵還立著一扇集浮雕和鏤雕藝術於一身的大型八扇屏風,呈半圓形圍著寶座。屏風左後方的牆上有個拱形小門,門板上有三把黑的錚亮錚亮的大鐵鎖把門。小門進去就是胡馬幫的地窖寶庫,平時劫來的財物隻要是值得幾個錢的都藏在這個庫房裏。這些都是何潘仁仿照他當年被劫持去的山寨的樣式建造的。

  李三娘用手指一指那扇屏風,問道:“何總管,能否借用一下那扇屏風?”

  “當然可以,李公子也喜愛這種藝術?那是漢朝流傳下來的極品。讓人搬過來這裏給你仔細瞧瞧?要喜歡的話,這個我可以送給你喲。”

  “某隻是需要在那屏風後麵待上片刻,還請何總管讓人端一小盆水到屏風後麵。”

  “嘿呀呀,是想看看背後有什麽秘密和機關?哈哈,哈哈哈哈。我的秘密可不在這邊,是在左邊,在左邊那個小暗室裏。哈哈,哈哈哈哈。去吧,去吧!發現屏風後麵有什麽秘密,你得告訴我哦,我們公平分贓。”何總管無論在誰麵前,都掩飾不了自己那風趣的個性。

  “請諸位留在原地,莫要過來!”說完,李三娘便走到屏風後麵。

  大夥兒鬧不明白這“李公子”葫蘆裏麵賣什麽藥、屏風後麵使什麽招,心裏都在嘀咕,這“李公子”到底在做什麽呀?為什麽要藏著掖著呢?隻有馬三寶已經猜到幾分:女主人八成是要現原形了。

  兩柱香時間過後,就在大夥兒都還在疑惑不已的時刻,一個“仙女”打屏風背後輕移蓮步、翩然而至。

  隻見她短襦長裙:淡綠色對襟窄袖緊身上衣齊腰短襦,淡黃色上齊乳束腰下及踝長裙,淡粉色薄紗錦緞印畫帔帛(一種披肩或圍巾)盤繞兩臂之間,腳下雲頭緞鞋,使得本來就腿長的她更給人一種俏麗修長的視覺衝擊。她這身打扮算是當時女子的時新款式了,是大方與性感的最佳結合。

  更為搶眼的是,“仙女”那高聳的呼之欲出的胸

  部,還有那高翹的渾圓欲突的臀部,都在襦裙內若隱若現;近前時,更見她鳳眼柳眉、笑靨淺露、麵若仙桃、唇似花瓣,不知是牡丹任性綻放,還是芙蓉含苞待放?一整個畫麵,亮瞎眾人眼睛、謀殺男人眼球,讓人隻剩下感歎的份兒了:簡直就是仙女下凡!

  完了,這一眾人個個都像被點了穴一樣,或是得了小中風一般,渾身上上下下都失卻了運動功能,一張張大嘴巴圓洞洞的、一雙雙眼珠子直勾勾的,隻感覺心跳加速伴隨血脈噴張,臉頰通紅、耳垂滾燙。怎麽就像當代魔術大師表演換臉魔術一樣來了個“換人”魔術,進去的是英俊小生、風流公子,出來的竟是美麗公主、窈窕娘子!

  此時此刻,他們一眾人的內心感受和表情反饋隻能夠用一句話來形容,那就是“哇塞!”再聯想到從這位娘子身上所展現出來的高超武藝、廣博學識、恢弘氣度和高遠視界,這些大大小小的老爺們一個個都深感汗顏和羞愧,同時夾雜著敬仰之情和“臣服”之意!

  恢複女兒裝的李三娘,來到他們麵前施禮,右手輕握左手呈抱拳狀,放在胸前右下側,然後由上而下移動至髖部,纖指襝衽,雙手交疊於腰部,略作鞠躬姿態,同時恢複了女性柔美嗓音,口稱“萬福”。

  至此,這一眾人才慢慢從石雕木刻態回複肉身活人狀,並且不約而同地揉揉眼睛,似乎是想看清楚這玄幻的變化到底是真是假。

  李三娘對何總管一眾人說道:“這些日子,兒女扮男裝,是為了躲避官府追捕,並非有意欺騙諸位,非常抱歉,兒在這裏向諸位賠罪了。”

  “嘿呀呀,這、這、這。。。。。。妳是竇夫人,不,不,我是說,妳、妳、妳是竇夫人和唐國公的女兒,太像了。我說怎麽見妳第一麵時,就覺得妳臉熟,好像我哪一位舊友,卻又一時想不起來,恕我眼拙,恕我眼拙啊!”何總管有些激動,說話都帶磕巴了,雙手也顫抖了。

  “是的,何總管。唐國公和竇夫人正是奴的耶娘。兒是竇夫人嫡出,在我父的所有女兒中排行第三,人稱李三娘便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