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慷慨陳詞 “李公子“以理說服眾匪首
作者:沉沐君      更新:2020-03-04 05:30      字數:3163
  她站起身來,向大夥兒拱拱手,之後就舉著酒盞道:

  “首先,某要感謝何總管和在座各位的熱情款待,從踏入絲竹園那一刻起,某已經領略了胡馬幫弟兄們的高強武藝,真不愧為傳說中的綠林好漢,某也感覺到了這塊風水寶地的仙風靈氣。在此,某願借花獻佛、用何總管的酒,敬大家一杯。幹杯!”

  李三娘雙手舉杯,環視一下現場在座各人,然後仰頭一飲而盡。

  “正如方才何總管所言,某今日來絲竹園的目的就是與大夥商議我義軍與胡馬幫聯盟一事,下麵就談談某的拙見。某想開誠布公、開門見山,直截了當、直言不諱,如有冒犯,先請諸位恕罪。”李三娘放下酒杯繼續說道。

  “首先,某想說說我們為什麽要聯手呢?原因有三:第一,這些年變民蜂起、山寨叢生、幫派林立,除了個別稱得上是義軍的以外,大多數都隻能算是亂民暴民,甚至土匪盜賊,至少在官府的眼裏是這樣看待的。”李三娘害怕在座有什麽誤解,便話鋒一轉:

  “哦,不好意思,某隻是就事論事而已,絕無貶低胡馬幫或任何其他山寨的意思,更無瞧不起爾等的意思,否則,某今日也不會出現在司竹園了,更不會與諸位同飲一桌、共議聯盟了。變民亂民,土匪盜賊活路靠的是什麽,靠打家劫舍!但過去這麽些年來該打劫的和不該打劫的、能打劫的和不能打劫的都被各幫派打劫過了,如今官府和有錢人都已經被打劫的差不多了,試問繼續這般營生,胡馬幫還能夠堅持多長時間?大夥兒心裏都明白,這終究不是長久之計。”

  停頓了一下,李三娘繼續說道:

  “第二,雖然胡馬幫在京城附近這一帶大名鼎鼎,擁眾數萬,在關中也算得上是第一大幫,但正所謂僧多粥少,朝不保夕,附近有這麽多山寨,大家都要生存,免不了會有利益衝突,長久以往,勢必會導致互相火並,誰能偏安一隅?”

  李三娘並沒有指望在座的回答這個問題,這隻是一個自問而已。她接著說:

  “顯然不可能!第三,當今主上昏暴,日甚一日,黎民塗炭、百姓遭殃。已經有不少義軍揭竿起事,群雄逐鹿,他們舉大旗、行大義,為了江山社稷、為了百姓民生,他們要推翻這已經回天乏術的大隋統治,建立新的國家秩序,讓老百姓過上安生的日子。而眼下的關中各山寨幫派,不僅沒有政治主張,而且還各自為政,一盤散沙。一旦某支義軍起事成功,那他必定要轉過來對付這些大大小小的山寨。畢竟,爾等過去和現在的作為在任何朝代都會被當成變民、亂民、暴民,官府終究不會任由爾等的長久存在。再次向諸位致歉,某絕無貶低胡馬幫和其他山寨的意

  思,隻是想給大夥兒說個理,大家覺得在不在理?”

  這一次,李三娘同樣沒有指望誰來回答這個問題,她知道自己的話很重很糙,因此再次環視一下在座的所有人,看看他們是否有不悅的表情。

  在座的大多數人加入“匪幫”完全是為了溫飽饑腹而已,從未有思考自己乃至整個胡馬幫的未來,盡管李綱李長史也曾經苦口婆心地給大夥傳遞過如此這般的提議,但都被這幫家夥當成是文弱書生的杞人憂天和無病呻吟而置之不理,更不會往心裏頭放。

  不過,何總管是個例外,他早就在苦思冥想胡馬幫的出路,隻是苦於腹中缺乏良策而已。……愛奇文學 &*小說更好更新更快

  當下,大夥兒被“李公子”這麽一番毫不隱諱而又非常接地氣話挑明了事理,他們意識到了做土匪賊寇有上頓沒下頓的狀況,將要成為,甚至已經成為了一個不可改變的“新常態”,就開始細思極恐,心中第一回有了危機感。一個個都張大嘴巴,倒吸冷氣,連喝進去的酒都感覺失去了溫度,涼颼颼的。

  李三娘從大夥兒的表情看出,他們並沒有被她的言語所冒犯,相反,她所講的道理已經多少觸動了他們心底最深處那潛藏的憂患意識。

  接下來該是拉動他們大腦最淺層神經線的時候了。她於是便接著說:

  “那麽,我們該怎麽辦呢?散夥?散夥當然是一個選擇是一條退路,但退路不等於出路,如今世道艱難、百業凋零,我們退出幫派又如何生存呢?回家耕地?辛苦得來的糧食果蔬可能還不夠官府強征暴斂吧!所以呢,退路不是出路,我們要換個思路才有出路。某能夠想到的唯一思路就是幫派聯盟。惟有聯盟,我們才能夠合夥禦寒、聚堆取暖!我們才能夠長久生存!但是,我們如何聯盟呢?”

  李三娘端起麵前的酒盞,濕潤了一下嘴唇,然後再接著說道:

  “愚見有三:上策是聯合關中所有山寨幫派,一塊投奔唐國公李淵的義軍,某在鄠縣的義軍正是為了響應李淵的大軍,意在關中策應;中策是胡馬幫收編關中所有山寨,統領於何總管的麾下,使到胡馬幫勢力做大,讓官府不能小覷。但是,為什麽這隻是個中策呢?因為這個計策隻能夠讓胡馬幫延年加壽,卻不能改變最終被官府招安或剿滅的結局;下策呢,就是胡馬幫聯合各山寨,成為盟主,統領關中各寨,從而避免今後可能發生的火並。”

  “一針見血、言之有理,李公子言之有理啊!”李長史情不自禁地大聲讚歎。

  其實,這正是他一貫以來的心聲,他也曾經思考過這個可能性,但自覺考慮得不成熟,所以盡管他曾經多次提醒何總管要改變胡馬幫的生存方式和“盈利模式”,才能夠讓它長久不衰,

  但卻總拿不出什麽好主意來。

  說來也怪,作為隋朝的丞相,李長史本該考慮如何滅了胡馬幫;作為胡馬幫的被劫持者,他更應該報仇雪恨,想法子將胡馬幫帶入萬劫不複的境地。但是,他沒有這麽做,反而是一心一意地幫助胡馬幫,沒有人知道是因為他腦子灌鉛水造成神經線短路,還是心髒煮漿糊讓他失去了心智。或許,他能掐會算:何潘仁將他劫持,毀了他在隋朝的前程,但卻成就了他日後成為大唐丞相的輝煌,這胡馬幫不正是他躍上人生頂點的一塊跳板嗎?

  李三娘向李長史拱手道謝,並接著說:

  “諸位一定會問,為什麽投奔李淵才是上策呢?我們為什麽不能去投奔其他義軍呢?”

  “道理很淺顯,理由有三:其一,從大業七年王薄在長白山興起義軍開始,到大業九年楊玄感聯合貴族子弟起兵河南黎陽,中華大地已經前前後後出現過不下兩百支稱得上義軍的隊伍,但是至今他們卻無一能夠成功推翻大隋。為什麽?因為他們都沒有法理成立的政治主張,也沒有民心所向的政治綱領,他們大多隻是為一己之利,而且大都急功近利,故一事無成,反倒落得個聲名狼藉或出師未捷身先死的下場。”

  懟完了各路義軍,李三娘開始轉向她今日登門司竹園所要傳遞的根本信息:

  “相比之下,唐國公李淵則獨樹一幟,他作為大業天子楊廣的表兄,不顧私情親眷,大義凜然地牽頭,舍去高官厚祿榮華富貴,舉義旗、興義師、起義軍,為民請命、為民舍命,決意救民於水火!興利除害,廢暴立賢,廢昏立明,革除隋朝弊政,建立新政。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更何況,近兩百年來,朝廷官府一直是關隴貴族和山東士族的地盤,有這個身份背景的人才會被認作是正統階層,而寒門庶族即使有德有才也難有作為。唐國公世代出身關隴貴族,爵襲唐公,如今他上應天命,下順民意,力倡大義,起兵舉義,廣攬豪傑不問出身不限地位,因此必得各方人士的認可和擁戴,正是眾望所歸!某在此提及這一點,並非意在推崇關隴貴族和山東士族,打擊寒門庶族。據某所知,唐國公本人對此深惡痛絕,隻是義軍起事,不得不借虎皮作大旗。”

  從民心天意這麽一個高度上,歌頌了一番自己的老爹唐國公之後,李三娘轉入了最後說服眾人加入唐國公義軍的意義:

  “其次,唐國公遲遲才起事,一來是因為他原不想以極端的暴力形式來解決朝廷官府所存在的弊端,而是想用和平改良的方式來扭轉危機。然而,腐朽的朝廷絲毫不體恤治下臣民,不願改善政治,一味殘酷鎮壓。曆史的責任感讓唐國公認識到,改變這種現狀的唯一途

  徑就是起來造反,改朝換代,上承天道、下安社稷!唐國公的義軍經過了長久的籌劃和準備,勝券在握!近日唐國公已經攻克西河郡,關外英雄豪傑皆紛紛投奔,隋軍官兵也接踵歸降,李淵大軍不日就將揮師南下,直取大興!值此之際,我們歸入唐國公義軍,正是建功立業的大好時機!弟兄們難道安於苟且,而不想建功業,求富貴?最後,方才何總管提到過說要在下入夥胡馬幫,某不勝感激,感激何總管瞧得起在下。但是,在下想在這裏說的是,某邀請胡馬幫入夥義軍!為什麽呢?因為,因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