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觀溪亭上 姊妹倆指點江山關中對
作者:沉沐君      更新:2020-03-04 05:30      字數:4356
  筆者隻能說,李秀寧乃是上天花了更多心思造出來的極品人!她降生於此世,注定就要成為人世間的“女神”!您若不信,不妨玩一把唐穿,穿越到隋末那個年代去走走去瞧瞧,絕無半點謊話,因為筆者就在夢中穿越過數次,信不信由您!不過,先告誡看官您可千萬不要因為過度迷戀於李三娘而賴在那裏,不想再回到現世,畢竟,人家李秀寧已經名花有主,估計您也是已經“名草有花”了,死了這條心吧!

  說到李琇蜜,她母親也是個不折不扣的大美人兒,隻可惜她紅顏命薄,在琇蜜還不到三歲時就離開了人世,走得比竇氏還早。母親留給她最寶貴的“財富”,就是陝西米脂那地兒名揚天下的美女基因,讓她長得五官精致得就像那種不食人間煙火的仙女一般,也就是現今我們所說的玉女,樣貌氣質與劉亦菲及為相像。

  然而,可能是因為母親的過早離世,加上母親也不像竇氏那樣高貴(竇氏乃是李淵的結發妻子,後來還被追封為“太穆皇後”),李琇蜜略有自卑感,她在眾多兄弟姐妹中是最為沉默寡言的,雖然嫡母竇氏待她視如己出,她並不缺母愛,但潛意識中畢竟少了那種由無形的血緣所維係的感覺,所以她平時言談舉止也總是小心翼翼的,隻有在三姐李秀寧麵前,她會表現得無拘無束;與他人相處,她總是溫和謙讓、與人為善;不管遇到什麽事情,她總是麵帶微笑(這從她那雙會笑的彎月形眼睛就可以看出來),從容麵對;她內心獨立,卻讓人感覺小鳥依人、人見人愛;她善解人意,卻心思縝密,而且善於觀察、勤於學習、富於思考。

  在兄弟姐妹中,除了三姐李秀寧以外,其他人,就連與她比較親近的二兄李世民,也很難琢磨出她的心思出來。在三姐麵前,李琇蜜可以完全無拘無束,因為三姐待她格外親近,且處處維護她,不讓她受到其他兄弟姐妹或外人的欺負,所以她倆可以說是姐妹加閨蜜。琇蜜從小就崇拜三姐,長大後還將這種崇拜繼續進行到底。

  按現在的話說,三姐秀寧是一個美貌與智慧並存、智商與情商皆俱的女子。所以,三姐一直是她琇蜜人生路上的標杆,她努力地學習三姐的處事態度和思維方式、模仿她的一言一行和一舉一動,就連習武方麵也跟著三姐學,三姐喜歡劍術,她也學劍,三姐練的是“龍凰劍”,她就練了“乾坤劍”,叫法不同,招數無二。

  “那北邊和東北麵呢?”李三娘意識到四妹方才的見解中並沒有談及對這個方向的設想。

  “東北方向應該正是父親大軍南下而來的方向,無需我們勞師,我們隻需要在此方向的外圍等待與父軍會師便可。”

  “正因為這是父

  親南下而來的方向,我們不是更應該在父親到了之前掃清這一地帶的外圍之敵,讓父親能夠順利破城攻取大興城嗎?為什麽要等到父親的大軍到來呢?”李三娘略有不解地問道。!…愛奇文學 &小說更好更新更快

  “大軍兵臨城下之日,他們已成劈竹之勢,也無需我們在此地接應了。而且,即使我們占領了這個方向,要立穩腳跟可能也不是易事,因為京城守軍與河東守軍對這個方向構成前後夾圍之勢,在這裏,我們會成為夾饃中的肉餡。不如等到父軍到來,此地不攻自破矣。”

  “有道理,極有道理!那北麵呢?北麵應該是攻破大興城的最直接的方向,它是京城的命門,宮城和皇城都在這個方向,我們是否應該盡早圖之?”

  “姐,我覺得正因為這是宮城和皇城所在方向,它必定是大興守軍重兵把守的方向,也就是最難攻破的方向。況且我們不一定有足夠的兵力應對所有方向,兵力分散反而容易被官軍各個擊破,所以我們應該先易後難,先留著這個北麵圍而不攻,等我們奪取了鄠縣之後,父親大軍將至之時,再圖北向更合時宜。”

  “如此說來,我們隻能對京師形成東、西、南三麵半包圍圈,要待父親兵臨城下,才能夠在北麵和東北麵回合形成合圍。這樣的話,我們是否應該將北麵當作佯攻方向,做出直取宮城和皇城之態,目的是吸引並牢牢牽製京師守軍的重兵在此方向,削弱他們在其他方向,特別是東北方向的防衛,以便父親盡快破城。這看來是個不錯的策略,琇蜜,妳覺得如何?”

  “對!我正是這麽想的。不過,姐,我們現在就商議破城之事,是否操之過急?我相信父親和兄長他們一定有破城良策,何不等到與他們會師後再共同商議呢?”

  “一切都要提前準備,父親他們或許要一年半載才能夠兵臨大興,而我們不能夠坐待父軍南下,而應該盡力削弱大興城守軍的戰力、瓦解他們的意誌,這不僅能夠為日後父親破城創造先機,而且如果屆時條件成熟的話,單憑我們自己亦可破城。事前謀劃才能夠讓我們行事有道可循、隨機應變啊。”李秀寧心中有個堅如磐石的軍事原則和信條:不打無準備之仗!

  “嗯!姐妳說得對。剛才我想到西南麵,那是官軍的生門,他們有可能從西南麵的延平門和安化門出逃鄠縣,我們在這兩個城門的圍城應該顯得虛設,讓官軍感覺有路可逃,這樣他們就不會拚死堅守北麵和東北麵,有利於攻城。同時,我們應該安排伏兵於遠離西南城門3裏地的林子裏,萬一官軍從這個方向撤逃,我們便可以伏而殲之。”

  “妳這小腦袋瓜子,轉得真快,我都跟不上了,感覺妳好像深思熟慮過了。告訴姐,妳是不

  是早就考慮過這些事情了?”

  “我哪有姐那般氣魄,來這之前根本沒想過自己起兵造反這般大事,咋會想到這排兵布陣的事情啊!不過姐,妳還記得嗎?我們幾年前學兵法的時候,談到攻城之略,先生就曾經以攻打大興城做一個假設,他強調說他還強調大興城城牆高且厚、堅而實,易守難攻,強攻不是最佳方案,智取才是王道!先生同時還教導我們兄弟姐妹不能隻考慮各自為戰,而應該多想想如何組成一個整體、聯合作戰。最後,他還強調有頭腦的將領在製定作戰方案時一定會采取避重取輕、聲東擊西的策略。”

  “妳記性真好!大家都知道妳從小喜好兵法詭道、奇門攻略,卻沒想到妳有這般大見識,而且善於學以致用。雖然我們現在確實是在紙上談兵,但定下一個預案能夠使我們日後有章可循,總比沒有要好。我們完全沒有領軍征伐的實際經曆和攻城掠地的實戰經驗,隻有依靠周全謀劃在前,屆時再隨機應變,也算是運籌帷幄了,妳要是能夠跟我做個伴當個軍帥那就好了。不過,我知道妳必須得回到大興去,與妹夫一塊行動。妳看這樣行不,我這負責建立西麵和西南麵根據地,聯絡和收編各路反隋義軍,妳和妹夫負責東南麵,奪取藍田,然後我們兩路軍再回到這裏會師,拿下鄠縣。”

  “姐,我還有一個想法,妳看行不行。《孫子·謀攻篇》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我們雖說已經長時間生活在大興城,對城內的片區坊間、大街小巷都算是比較熟悉了,但日後攻城時我們未必能夠了解到城內守軍的部署情況,這樣還是做不到知己知彼。還有,姐妳提到日後要在大興城造勢來攪亂守城軍心、爭取民心,但我們身在城外,如何能夠達成這一目的呢?我想,我們是不是應該預先在城內安插細作或間使,讓他們給我們提供城內官軍動向、兵力部署。同時,還可以讓他們在暗地裏說教百姓、傳播消息、策反兵士。”

  “妙不可言!琇蜜。這樣一來,我們不僅可以關中關外裏應外合,還可以實施城內城外雙重裏應外合了。太妙了,虧妳才想得出來。說說,妳這主意是怎麽想出來的?”

  “還記得我們學習兵法時所讀的孫武《孫子兵法》中的《用間》篇嗎?孫子曰:凡興師十萬,出征千裏,百姓之費,公家之奉,日費千金;內外騷動,怠於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萬家。相守數年,以爭一日之勝,而愛爵祿百金,不知敵之情者,不仁之至也,非人之將也,非主之佐也,非勝之主也。故明君賢將,所以動而勝人,成功出於眾者,先知也。先知者,不可取於鬼神,不可象於事,不可驗於度,必取於人,知敵之情者也。故用

  間有五:有因間,有內間,有反間,有死間,有生間。五間俱起,莫知其道,是謂神紀,人君之寶也。因間者,因其鄉人而用之。內間者,因其官人而用之。反間者,因其敵間而用之。死間者,為誑事於外,令吾間知之,而傳於敵間也。生間者,反報也。故三軍之事,莫親於間,賞莫厚於間,事莫密於間,非對智不能用間,非仁義不能使間,非微妙不能得間之實。微哉!微哉!無所不用間也。”李琇蜜一口氣將其中一段文字一字不漏地背誦出來。她並非在賣弄自己的超級記性,她實在是對用間之道、細作之術興趣濃厚、走心入腦。

  還在讀書時期,先生給他們兄弟姐妹們教授了用間之道,從那時候起,琇蜜就一發不可收拾地像老鼠愛大米一樣愛上了這種謀略,她潛心研讀,並努力地去理解前人用間的案例,還常常會情不自禁地想象著扮演某一個間使的角色,體會著如何運用巧妙和機智取勝。

  李琇蜜接著說道:“孫子還雲:凡軍之所欲擊,城之所欲攻,人之所欲殺,必先知其守將,左右,謁者,門者,舍人之姓名,令吾間必索知之。”

  “妳還真是一塊天生的間使料!居然能夠將《用間》篇倒背如流。姐知道,妳想說我們要攻克大興城就一定要預先了解守軍將領、傳令官、守門人和官人的情況。但是,問題是我們怎麽實施間道呢?又上哪去招募間使呢?我可一點主意都沒有。“

  “我還沒有具體想法,等我有了具體方案再跟姐商議,好嗎?”李琇蜜的表情中分明閃爍著信心的靈光。

  “太棒了,我心中的亂麻這下被妳理清楚了。那我們就這樣定下來,琇蜜妳就負責三件事,一是勸說妹夫盡快奪取藍田;二是讓妹夫幫忙說服幾個幫派來加盟我們的義軍;三是由妹妳來物色細作人選,加以訓教,盡快安插到京城守軍中去。組建義軍、攻城掠地和建立根據地的事情由我來做。妳看怎麽樣?”

  “姐,妳覺得行就一定行!由妳定奪!”

  “那好,我們事不宜遲,明日就動起來!”

  “哦,還有一件事。我方才突然想到,我們麵臨一個問題。妳也知道父親行事一貫謹小慎微,我想他這次起事多半不會直接打著反隋反楊廣的旗幟,而極有可能會以輔助主上護衛京城為借口。妳說我們應該是和著父親的清君側策略,還是獨樹一幟,直接舉起造反大旗?如果我們在這裏打起造反的旗幟,會不會壞了父親的大事?”李三娘顯露出擔憂和糾結的眼神。

  “是啊,我們差點忽略了這個重要問題。讓我想想”李四娘雙手托起了腮幫,陷入了沉思。不一會,李琇蜜小嘴一抿,嘴角向左邊微微翹起,計上心

  頭,她那雙會笑的眼睛閃顯出了兩道不常見的決斷:

  “姐,我覺得我們應該打造反旗號!父親起事必須名正言順,那是做給朝廷官府看的,也是做給天下人看得,以輔助主上護衛京城為由可以促使各路隋將和郡府官吏歸順,而又不會讓這些人背上反叛朝廷的罪名,壞了他們的名節。而我們響應父親也應該名正言順,但那是對百姓而言。因為我們這主要是招募百姓和收編變民,他們不在朝廷任職、不為官府做事,不存在名節問題。相反,他們痛恨暴政、痛恨官府,都希望推翻這個欺壓百姓的朝廷,建立新政。所以,我們必須高舉反隋大旗,才會有更多人來響應。姐,妳說我這麽想對嗎?”

  李三娘也異乎尋常地激動起來了,她“搜”的一聲站起身來道:“太精辟了!四妹,經妳這麽一分析,我的心就更加亮堂了,也就能夠下定決心、打定主意了。不管父親打什麽樣的旗號,我們都直言造反!”說著,她眼裏分明閃動著激奮和昂揚。

  她們兩禁不住雙雙舉起了手,擊掌為盟,相視對笑。這極像我們現今一激動起來就喊“歐耶!”或“givemefive!”的動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