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姐妹相會 李秀寧成竹在胸展大略
作者:沉沐君      更新:2020-03-04 05:30      字數:4487
  卻說這李四娘李琇蜜,真正是個心思縝密性格謹慎的人,本來與三娘約好今天日落之前在李氏莊園相見,她晌午就出現在了三姐麵前。

  她風塵仆仆、臉泛桃紅、發際滲出一粒粒晶瑩的小汗珠子,折射著烈日的七彩繽紛,仿佛給她掛上了一顆顆彩珠作裝飾。和李三娘一樣,她也是一整個公子哥裝扮,後麵還跟著三騎僮仆,一看便知,他們是一路緊趕慢趕過來的。

  他們跳下馬來,穿過李氏莊園外要糧的人群,徑直走到大門口。

  要說這李四娘啊,和李三娘一樣,也是天生一個美人兒。按照現今的話說,她倆都是顏值爆表的“女神”,隻是她們各有各的美,當兩人站在一塊的時候,那就是珠聯璧合、兩全其美了。

  如果說李秀寧是屬於那種大家閨秀“禦姐”型神韻十足、像牡丹花一般大方美麗、氣質高貴優雅、超塵脫俗而紅塵未了,那李琇蜜呢就是小家碧玉“蘿莉”型靈氣無比、像玫瑰花一樣精致靚麗、氣質溫婉柔順、稚氣未脫且仙氣靈動。

  說她“小家碧玉”,不僅僅是她那錐子小臉和一臉精致的五官:小嘴巴、小鼻子、小耳朵、那彎月形的總是帶笑的雙眼,楚楚動人,還有她那顯得比較苗條嬌小的身材,一副萌萌噠的神情、美美噠的模樣。

  其實,她的身高隻比李秀寧略低一點,都是在現今足以成為T台明星的身段,但卻不如李秀寧豐滿,所以更加給人一種小鳥依人的感覺,任何男子隻要看了她一眼,都會暗自萌生做她的護花使者的夢想。

  本來,“小鳥依人”這個成語是由我們的“千古一帝”李世民李帝哥發明的,他用此語來形容臣子褚遂良對他這個帝哥的順從,後來,這個詞語便順理成章地被後人當成了一個成語。不過,李帝哥用“小鳥依人”來形容男人,聽上去多少有點“基”的感覺,還是用來描寫我們這可愛的小“女神”更貼切一些。

  人說眼睛是心靈的窗子,這話一點不假,李三娘那對眼睛,可說是雙瞳剪水、流光泛彩,有愁也不顯愁、有憂也不露憂;而李四娘呢,則可以說是雙眸可人、顧盼生輝,有愁卻顯喜、有憂還露悅。所謂貌如其人,“禦姐”李秀寧的性格比較大氣大方、敢做敢為,而“蘿莉”李琇蜜則相對羞澀寡言、謹慎縝密。

  其實,除了她們倆姊妹以外,李淵生下的女兒們基本上個個都是美人胚子,而且她們兩都是典型的“腰精”,有著比芭比娃娃粗不了多少的腰身,她們所傳承的“美麗基因”也不知道到底是來自於具有“阿婆臉”的父親,還是來自於她們各自的母親,或許她們的“美麗基因”位於她們的X—染色體上?

  三娘一眼就瞥見了李琇蜜她們一行

  人,趕忙告誡三寶在日落前結束賑濟,並安排好被選上的“猛男美女”在莊園的住宿,然後挽著琇蜜的手臂,一同步入宅子裏。

  三娘先吩咐侍女伺候四娘洗漱換裝,叮囑廚子按照琇蜜的口味準備一桌兩人晚餐,在日落後端到觀溪亭上麵去。

  李琇蜜問:“三姐,外麵鬧哄哄的,是咋的啦?沒出啥事吧?”

  李三娘一五一十地將開倉濟貧、招兵買馬的事跟妹妹簡單地說了一遍,然後說:“我們一會去觀溪亭詳談,今晚就在那裏安寢,好嗎?妳先好好洗洗吧,別忘了這的水可比大興城那清涼多了,這可是山泉哦!”

  洗漱完畢,姐妹倆就手拉著手,一同漫步走到觀溪亭,登上樓頂亭子,在那些用獸皮包裹和裝飾的褥子上盤坐下來。

  三娘問:“現在大興那邊情況如何?有什麽動靜?”

  “眼下還沒有什麽異樣。不過,一旦父親正式起事,消息很快就會傳到京城,朝廷必定會在第一時間裏緝拿我們。”四娘回道。

  “四妹,開放糧倉和變賣家產的事情,我也沒來得及跟妳和其她姐妹商量,事情來得太突然。”

  “商量什麽呀,三姐,這種事情好在有妳做主,才能夠當機立斷。再說了,現在我們不動,難不成還等著朝廷官兵來搜刮呀?父親肯定不會責備,應該還會大加讚賞呢。即使萬一父親不悅,我跟姐姐一塊承擔!”顯然,李琇蜜也是個有膽有識有擔當的女子。

  “四妹,妹夫是何時離開大興城的?行動還順利吧?”李三娘問道。

  “離開?他到現在還不願意走呢!哎,三姐妳也知道段綸的為人性格,前日妳來報信後,他一直都還不以為然,覺得自己身任朝廷左親衛,父親在世時還是楊廣的兵部尚書,名義上他們都是隋朝的人,即使嶽父反隋,他也不會受到牽連的,所以至今都不緊不慢、優哉遊哉的,咋勸咋催都不管用。”李四娘有點無可奈何地歎道。

  “那怎麽行呢?我前日不是再三叮囑你們要立即動身嗎?到現在都還動,隻怕錯失時機啊!當下最要緊的就是時間,時間就是生命呀!”李三娘半帶驚愕半帶責備。

  李三娘接著問道:“方才見妳匆匆到來,還以為妹夫已經動身離去。那他沒走,妳怎麽能夠丟下他就來了,段綸他怎麽辦?”

  “三姐,我怕姐妳擔心,覺得還是要來這一趟,也好與妳商量一下我們今後的去處。明天一早我就趕回大興。”琇蜜雙手摟著三娘的脖子,略帶嬌嗔的口吻說道。

  “我感覺如果這兩三日之內他還不動身趕往晉陽的話,就沒有太大意義了,倒還不如來這一塊相聚行動。”李三娘輕輕捧起琇蜜的小臉回答。

  “嗯!我也是這麽想的,

  所以急匆匆的趕來這,就是想聽聽三姐下一步的計劃和安排。”

  “我得先問問,大姐、二姐和五妹她們呢?他們夫婦都離開大興了嗎?”

  “妳知道大姐夫是二兄的隨從,現在晉陽,就大姐獨自一人帶著兩個兒子,行動多有不便,本來說要跟隨我或二姐和五妹一同奔往晉陽,路上好有個照應,但我不走了,現在就連二姐和五妹他們兩家也決定暫時不走了,所以大姐也一時不知如何是好。”

  “二姐和五妹為何不走?”李三娘露出焦急的表情。

  “哎,三姐妳知道,二姐夫和五妹夫都是大孝子,他們都無法丟下自己的老母親而置之不理呀,所以呢,都決意就在大興城內找地方躲藏,不出城了。”李琇蜜顯得一臉的無可奈何。

  “四妹,這些事情怪我疏忽了,我當初應該先幫他們安頓好他們的耶娘家眷,讓他們能夠安心逃離。”李三娘一臉自責的神情。

  “這事怪不得姐,好在妳走得快,段綸聽聞朝裏已經派人傳三姐夫,而且到過姐家裏查找,估計很快就會對妳實施行動。不過,姐妳放心吧!我已經與段綸計議好了,無論如何要將姐妹們拉在一塊,不管我和段綸最後做出什麽決定,一定會盡力保護好她們的。對了,姐,剛才妳說到招兵買馬一事,難道說三姐妳是想拉起自己的隊伍,與父親的義軍在關中裏應外合?”

  “是呀!我意欲於關中起兵,響應父親,就定在鄠縣李氏莊園起兵。妳覺得行嗎?我們能成事嗎?”

  “問題是,妳怎麽確定父親一定會衝著關中來?”琇蜜沒有直接回答三姐的問題,而是反問了一句。

  “按照當下的情勢,要想取得天下,無非兩條路,一是奪取陪都洛陽、得中原而得天下;二是奪取西京大興、得關中而得江山。洛陽那地已經是眾多豪強虎口爭食之地,取之難矣,父親不大可能上那去湊一份熱鬧。而大興當下卻還沒有出現任何一支直接與朝廷作對的義軍,取之較易。更何況,父親一直以來都對大興有一份特殊情懷,這可能是從我們的曾祖父那一輩就刻下的烙印。所以,我以為父親南下直取關中的可能性最大。”

  琇蜜打小就崇拜三姐,但這樣一個事關江山大計的事情由一個從未從政亦從未從軍的女子提出來,還是讓她感到震撼,僅僅相別兩日,三姐卻又一次刷新了給他人的印象。但她沒有現出驚訝的表情來,因為隻要是出自三姐的口或手,她都不會大驚小怪。

  見四妹若有所思的神情,三娘就用左肩輕輕地碰了一下她的右肩,問道:“我的四妹,妳覺得姐說的對嗎?”

  琇蜜這才好像如夢方醒地緩過來:“姐,妳說啥?”

  “姐問妳,姐剛才分

  析得有沒有道理?”

  琇蜜“唰”的一聲立起身來,向三娘來了一個通常由士兵想將軍所行的躬身禮:“豈止是有理,根本就是一語道破天機!三姐,妹跪服妳了!”琇蜜顯露出不常有的俏皮。

  要說這琇蜜呀,不僅僅顏值爆表,而且“演技”滿格,這種“演技”賦予她天生的“間諜”才能,在日後的“革命鬥爭”中發揮了半兩撥千斤的效果,也在日後參與長兄李建成與二兄李世民之間的奪嫡之爭的過程中發揮的淋漓盡致,而且在協助大唐肅清反唐武裝、反叛軍、平定東突厥等胡人侵略者等諸多方麵也幫助她貢獻了其卓越才智。建唐後,她就被父親李淵封為“高密公主”,這未必不是上天的旨意,用來隱喻她那天生的“間諜”才能———“高密”不就是“高級密使”的簡稱或縮寫嗎?雖然“高密”在當時是借指富貴之家、高門望族。當然,琇蜜的“臥底”生涯是後話了。

  “跪就免了,姐還有好些事得跟妳商議呢,妳得給我好好出出主意,都知道妳的小腦瓜好使。”三娘見她真的要做出下跪之態,連忙一把將她扯回到坐墊上。

  李琇蜜作為三娘的妹妹,智商並不比這個姐姐低,但相比之下,她的智商體現在細微關節上,而在宏觀方略和全局把控方麵就較姐姐遜色了,她缺乏姐姐那高瞻遠矚的視野和堅毅果敢的決斷力,但要論到具體行動的策劃、製定、實施方麵,那就比姐姐更勝一籌。

  “姐,妳就說吧,妳有什麽想法?起兵響應父親是大目標,但具體想達成什麽樣的目的?”

  李秀寧早就預料到這個冰雪聰明的妹妹心有靈犀一點就通,她因此無需口舌周折作過多的解釋,而是簡明扼要地說道:“目的有三:一是建立一支隊伍,擾亂大興城周圍的守軍,為父親的義軍掃清外圍障礙;第二是成事之後在大興城周圍建立根據地,對京都形成包圍態勢,等待父軍,協助攻城;第三是大造聲勢和輿論,攪亂守城軍心、爭取城內民心,或許能夠讓京城不攻自破!”

  三姐的分析和推理如此精辟透徹,能夠透過當今紛繁雜亂的世事看穿背後隱藏的事關江山大業的玄機和格局,這可不是一般人,更不是一般女子,所能夠具備的宏觀視界和洞察深度,那不知道勝過多少經天緯地的男兒英雄。

  琇蜜聽得太投入了,她目不轉睛、全神貫注,兩隻小手托著自己的腮幫子,手指將兩隻耳朵往前掰,弄得一整個兜風耳似的,這顯然是為了能夠更有效地收集來自三姐的話語音波的一個下意識動作,直到秀寧捧著她的臉問道“四妹妳在發什麽呆呀”才回過神來。

  “三姐妳太厲害了,才兩天時間,妳就已經心中有數、成竹

  在胸了。真是終南山上打燈籠———高明啊!”

  “哪敢說胸有成竹啊!大方略好像是有了一個基本輪廓,但行動細節還一團亂麻沒有理清楚,其實是根本還沒有想到過,需要妳跟我一塊來一番腦補。”

  “姐,我們完全沒有行軍作戰和領兵的經驗,現在就討論行動細節是不是紙上談兵、書齋論戰啊!”

  “正是因為我們沒有實戰經驗,才更需要定下一個預案,這樣我們今後的行動才不會毫無頭緒,我們才有章可循,雖然我知道這樣的預案是需要不斷根據實際情勢而作變更和修正的。好就好在我們以前有幸研習過兵法,行軍統兵的道理總歸會一些,比起當今許多變民軍的頭領,我們絕不遜色!”

  琇蜜太了解三姐了,她想到要做的事情,她必定會義無反顧,而且也必定是經過慎重思考的,大方向錯不了,她絕對信任她三姐!更何況,三姐說的何嚐不對呢?雖然這是個有槍便是草頭王的時代,但沒有知識、缺乏智慧的草頭王又能夠折騰出個什麽道道來呢?我們好歹通曉兵法,也不欠缺才智謀略,何不嚐試著將這些知識運用到實戰中去呢?

  其實,剛才聽了三娘前麵的講述,李琇蜜的激情也早就被點燃了,感覺自己一個小女人即將就要隨著時代的洪流投身到時代的洪流中去了,今後的人生可能就不再是原來想象的那樣自我小家地過個安逸無憂、鍾鳴鼎食、錦衣玉履的貴族生活了,而是要幹一番像男子漢大丈夫所幹的那種戎馬倥傯、征戰沙場的大事業了!她的智慧之泉也隨著激情的迸發而噴射,思維在大腦皮層中的神經元網絡中開始超光速運轉,同時在快速回放以前和兄弟姐妹們一塊學兵法習武術時的情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