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天下平靜一
作者:思行000      更新:2020-04-25 15:59      字數:2490
  建安五年八月,天下平靜下來,袁紹占據青州,自稱青州牧。袁術居於壽春,占據淮南,汝南,南陽等地區。曹操占據青州一半,厲兵秣馬,隨時都想擴張地盤。公孫瓚占據吳郡,丹陽郡,會稽郡,勢力也強盛起來。

  李傕,郭汜,張濟,樊稠,徐榮等人在關中地區內訌不斷,時常劫掠治下,不事生產,鬧得關中地區民不聊生,屍橫遍野。

  朱儁駐紮在中牟縣,李傕,郭汜等人遷都陳留後,覺得留著朱儁是和隱患,於是便出兵攻打中牟縣的朱儁,結果朱儁不敵,帶著十幾騎逃離中牟縣。

  呂布治下的商賈,打著各種呂布治下獨有的公司標誌,渡水來到關中販賣糧食。李傕,郭汜等人對此是樂意見到,因此禁止士兵侵犯這些商賈的利益。李傕,郭汜等人領兵打仗雖然有一套,但所能不惹呂布,他們還是不會惹的。

  不過,關中地區流通董卓亂造的五銖錢,在呂布治下是禁用的,因此,這些商賈都把董卓新幣,當做銅來回收,論斤交換原五銖錢,再售賣糧食。

  幽州薊縣,呂布看著張繡,不知道說些什麽,本來,呂布是想用張繡來向董卓交換王允的,王允是貂蟬義父,若是王允來幽州,貂蟬應該更開心,但計劃趕不上變化,王允和董卓都死掉了。

  貂蟬和紅豆,如今都給呂布生了一個女兒,呂布分別起名為呂佳和呂寧。有了女兒,貂蟬終於把呂府當做家了。不過,王允突然去世的消息傳來,貂蟬傷心不已,性情也便的冷漠了些。

  呂布看著張繡,說道:“董卓已經死了,你可願意投靠我。”

  張繡恨恨道:“休想!張繡就算是被你斬了,也不會投降你。”

  呂布頭痛,無奈地揮手,讓人把張繡帶走,隨後,呂布召來華歆詢問道:“張繡死不投降,我殺他也沒有什麽意義,你有什麽主意,能把張繡利用起來。”

  華歆說道:“張濟無後,一直把侄子張繡當成兒子看待,丞相何不把張繡跟張濟交換點有用的東西。”

  “比如,李傕得到了董卓坐騎赤兔馬,丞相可以用張繡給張濟換來赤兔馬。我在長安時聽說,赤兔馬乃是世間絕世良馬,這種馬隻配丞相乘坐。”

  呂布說道:“赤兔啊!那本該屬於我的,如今就讓它回來吧!”

  華歆疑惑不已,呂布這話是什麽意思,難道說,赤兔馬是從呂布手中失去的,如今要收回了。

  呂布說道:“交換赤兔馬之事,便由你來負責,我便不參與了。”

  華歆說道:“丞相,我有一計,可以削弱中原諸侯們實力。”

  呂布說道:“計將安出?”

  華歆說道:“如今,丞相已經占據北方地區,那麽,便可以不讓草原上的馬匹,流入中原地區,如此幾年之後,中原諸侯們的馬匹,都是中原地區養殖的馬匹,他們的騎兵必然沒丞相麾下騎兵厲害。”

  呂布說道:“此計甚好!中原地區養殖的馬匹,因為地理,氣候等因素,是比不上草原馬匹的。這就會導致,中原地區組建的騎兵,硬碰硬的,幾乎勝不過北方騎兵。”

  呂布說道:“這樣吧!你在朝會上奏請天子,禁止馬匹流入中原。”

  華歆說道:“多謝丞相!”

  華歆辭別呂布後,立馬開始行動起來,他先拍人去關中地區,聯係上張濟,然後把釋放張繡的條件通知他,看張濟能不能弄到赤兔,如果能,便和他交換赤兔馬。

  之後,華歆在朝堂上,請求朝廷下旨禁止馬匹流入中原地區,華歆出言之後,很多人都明白華歆要做什麽了,也知道,華歆應該是得到呂布授意的了,於是,朝廷下旨禁止對中原地區出售馬匹。經過此事,華歆也成了丞相一派的人了。

  呂布實施星月文士評級政策,把孔融,蔡邕,鄭玄(受到蔡邕的邀請,新來呂布治下的),盧植,馬日磾等學問大家排斥在外,惹出了不少風波,許多沒有從政的文人都寫詩文評擊時政。其中,孔融更是直言月級文士的設定,證明呂布暗藏篡逆之心。

  孔融來到河北後,是處處和呂布作對,把呂布以往的所作所為,幾乎都翻出來評論一番。而且,孔融評論完呂布,又開始評論高順,戲誌才,關羽,張飛等很早就跟隨呂布,且擁護呂布的人。

  孔融還公開聲明,天子的命令才是該執行的,根本就不需要看呂布臉色行事,不然,道德淪喪,國將不國。

  呂布眾多手下忍受不住,紛紛建議呂布拿下孔融,關押起來。而且隨著時間推移,戲誌才,高順,張飛等人,居然一起來見呂布。呂布無奈地說道:“孔融,一個腐儒,殺之何用?還不如留著他,來警示我們,這天下還有人看不起我們。”

  眾人並不回答,呂布隻得使出終極大招,賦詩道:

  好鬆何懼雪,

  四季顏不改。

  若無攀延藤,

  更顯直身材。

  戲誌才聽了,哈哈大笑,覺得呂布如今的裝逼境界提高了,以前呂布給先帝劉宏寫的那些詩,那吹捧的高度可是讓人望塵莫及,如今卻自詡高雅了。

  呂布毫不在意戲誌才的鄙視,一本正經地說道:“一個人,要注意自我的修養,最重要的還是,得努力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別不給自己成長的機會。”

  戲誌才忍俊不禁地說道:“主公說的是,我們思想境界還不夠。”

  在場的眾人,都是呂布最信任之人,不過,也隻有戲誌才還會調侃呂布,其他人,如今都不會這樣做了,畢竟今非昔比。當然,戲誌才也隻是私下會調侃,公共場合他是不會的。

  其實,呂布並沒有做到,視孔融的評論而不聞。誰被翻老底,心裏都難受,隻是智者會調整心態,不會因此而激怒,他們的腦海中有自己的思路。

  呂布的鬆樹詩一出,孔融的日子也不好過,呂布可以裝逼,但孔融讓呂布裝逼,來顯示擁護呂布的人們如何不堪,便是過錯了。於是寫詩文來罵孔融者不知凡幾,孔融也寫詩文來反擊,但他一個人怎麽敵得過成千上萬的人。於是,隻要孔融一發表詩文,總有許多人來評價他的,當然評價的好壞,就有玄機了。

  孔融這時,也享受到被人評論的滋味了,成為名人後,滿城的人見到他,都會指指點點地議論他。張飛得知後開懷大笑,興奮之餘,他還用錢雇傭文人,寫詩文來評論孔融。

  事情鬧到最後,孔融這位始作俑者並沒有討到好處。他被袁紹趕出青州的時候,家人被袁紹斬殺,妻妾被袁紹手下收了,因此,孔融還不是有汙點在身。孔融老底還不是被暴露出,成為天下共知之事。

  馬日磾,是大儒馬融的後裔,盧植,鄭玄等人都師從馬融,因此馬融算是開一派經學。孔融是孔子後裔,一直以儒家正統一派自居,故而和馬日磾等人不和,如今,兩者之間的矛盾更加白熱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