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慶親王力薦王金鉤 光緒帝保和殿問兵
作者:羲和晨昊      更新:2020-05-12 02:19      字數:2769
  羅、張二人領著書信回到武館,已是傍晚,武館上下之前便已聽說張憲周榜上提名,於是裏裏外外張燈結彩,忙裏忙外為張憲周擺下酒宴接風洗塵。

  二人徑直走進後院去,隻見師傅還在後院打拳練功。二人報喜之後隨著曲沼來到房中,曲沼坐在中間,羅、張二人則站在身旁。

  羅信言道:“師傅,今日我在校場之內,見到恭親王了。”

  曲沼眼神忽然盯著羅信,問道:“恭親王?你與他如何認識?”

  “師傅,此言說來話長,今日他修了一封書信,讓我帶給師傅,師傅請過目。”說著,羅信便把信交給了他師傅。

  曲沼拆開信件,仔細端詳起來。待讀完書信後,微微閉上眼睛隻得歎氣搖頭。

  “看來,一切皆是天數,既然恭親王要你去保那大清氣數,那你便去吧,還來問我作甚?”

  “師傅孩兒不敢。”羅信見師傅不悅,急忙跪下說道。

  “起來,此事你便是不去,將來也是難逃命數安排。與其如此,有恭親王這棵大樹能夠護你周全,也算有個照應。”曲沼無奈言道。

  張憲周此時也隨即說道:“曲師傅可盡管放心,若是他日賢弟有所不測,吾定將鼎力相助。”

  曲沼略微點點頭,便不再說,師徒三人去前廳吃喝酒宴去了。

  如此,又過的兩日,便到了殿試的日子了。按照之前與恭親王的約定,羅、張二人一大早天還沒亮便去了恭親王府邸,恭王府下人便吩咐羅、張二人,趕緊更換行頭,待會便要一同隨恭親王進殿。

  二人興奮不已,趕緊收拾了行頭,在門前迎了恭親王上轎。如此一行人來到保和殿外,恭親王下轎,二人隨著恭親王一同步行走進了保和殿中門外,張憲周因為是武進士的關係,便與其他新進士一樣在門外下跪聽宣了。而羅信,則作為恭親王的貼身侍衛,進得殿中。這保和殿,不愧是皇家氣派,周邊皆是金碧輝煌,隻看得羅信目瞪口呆。

  不想,此時卻又見這王金鉤也已經來到殿上,卻是站在了慶親王之後,慶親王則坐於龍椅台階下左手第一把交椅之上。原來,這王金鉤的舅舅佟如鬆與慶親王一直交往很深,而慶親王為了能夠拉攏江湖幫派的勢力為己所用,則一直對佟如鬆關照有佳,這佟如鬆的名頭,多數也是官家吹捧出來的名聲。簡言之,這佟如鬆的後台,便是慶親王。

  恭親王見到這般模樣,自然是心中有數,便也坐到了自己的椅子上去了。話說這科舉殿試,雖說是為皇上選拔人才,但是由於慈禧太後獨斷專權,一定要親點這狀元之名,但是又恐壞了祖宗規矩,因此這十幾年來,一直讓各個親王和郡王一起參與殿試選拔的過程中來,以示其大公無私,為皇上分憂之表象。

  要說這大殿之上,前來觀摩的有恭親王奕?、慶親王奕劻、醇親王奕環、還有這肅親王的世子善耆、禮親王世鐸、莊親王載勳、端郡王載漪。在這大殿之上,除了奕?乃是逍遙散人之外,其餘眾人卻皆為當時的朝廷重臣,說起來也是當真神奇得很。

  正當殿中熱鬧非凡之時,突然聽得太監提著那特有的嗓音宣道:“老佛爺駕到,皇上駕到!”於是,眾人皆恭恭敬敬地從座位上起身跪了下來。“恭迎太後,恭迎皇上,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太後千歲千歲千千歲。”隻見殿堂之上走上兩人,一前一後,台前便是當今聖上,年紀也就二十上下。皇上身後垂有一簾透光的幕布。依稀可見身後端坐著一雍容華貴的婦人,此人不是別人,正是慈禧皇太後。

  隻聽皇帝言道:“眾愛卿平身。”

  “謝皇上”眾親王便又入座,而其左右貼身侍從則站在各親王身後。

  而後,隻聽得慶親王起身伏地匯報道:“啟稟陛下,微臣前幾日主持武科考試一事,決出二十六人,皆已在殿外等候聽宣。”

  隻聽皇帝一聲令下:“宣!”於是左右太監上前喊道:“宣新晉武科進士覲見。”於是,除王金鉤以外的二十五名武科進士便一起走進殿內。進得殿中便跪伏在地。“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慶親王此時又言道:“啟奏陛下,此次會試中,於我座位身後此人名喚‘王金鉤",同為此次新科武進士人選。此人有力頂千鈞之力,又兼有萬夫不當之勇。微臣認為可點為頭名狀元。”此言一出,四座皆議論紛紛,隻覺得此人身形彪悍,皆是嘖嘖稱奇。

  隻聽皇帝言道:“力窮不足為憑,朕有一道題,這位愛卿若是能答的滿意,朕便點你頭名。”

  王金鉤聽皇上如此說道,便跪下請題。皇上繼續言道:“現如今這世界技藝皆日新月異,而我大清自然是要銳意進取。爾等既是以舊製武舉選拔上來,未曾習過這新式技能,那如何統領部屬以適應現今這更為多變的戰場型式,可有考慮過一二?”

  王金鉤聽得是一頭霧水,一時竟啞口無言,隻得暗自擦去額頭汗珠,殿上之人皆看著這個王進士。

  隻聽到王金鉤語無倫次,胡亂說到“草民……曾聞江湖中傳言道,江湖上頗有些奇技怪能,修煉後可以刀槍不入,水火不侵,若是人人都習得此等功夫,這與洋人打仗,想必一定是易如反掌。”

  皇帝聽得不由嘴角一斜,心中暗想:此等拙劣之人居然也可得進士功名,果真是我大清國中無人了?

  恭親王此時卻坐不住了,向皇上言道:“皇上此題出得甚妙,想那尋常人也未必能答得上來,何不再聽聽殿下其他人的看法?”

  “準了”

  於是其他武生便都將自己的觀點闡述一二,各種論派觀點五花八門,有些是吹噓自家武學如何如何,有些則是扯皮這武學中的哲學明理,更有甚者,當場表述忠腸亦有之。

  看得這般武生學子如此可氣可笑,殿上諸王公貴胄皆皆是暗自好笑。

  輪到張憲周發言,隻聽張憲周言道:

  “草民認為,古之領兵與現之領兵在道理並無二致,皆應以‘恪守軍規,紀律嚴明’為準則。為將者必以’身先士卒、體恤下屬’為楷模,重義而輕身,方可帶兵。我輩習武,最為重要並非武學本身,而是練‘氣’,國民之氣盛,則國運必盛。國民之氣衰,則國運必衰。西洋人奇技雖多,然則氣短,草民認為並不足為懼。目前吃虧,也隻是暫時情勢。隻要吾輩有必勝之信念,輔以西洋奇技傍身,將來必能雄踞四海,萬世永昌。”

  皇帝聽聞此言,雖覺得有理,但畢竟泛泛而談,無甚重點。但觀察張憲周此人器宇不凡,便又問道:

  “哦?那若是無這奇技傍身,是否就無法領兵作戰了?”

  張憲周遲疑了一會,接道:

  “可戰!”

  瞬時四座皆驚,皇帝自也不例外,問道:“何以戰?”

  “夫兵者,有可見之兵,有不可見之兵。可見之兵乃**凡夫,持戈之士。這不可見之兵,日月星辰,風雲水火,山川地貌,皆可為兵。”

  “說下去。”皇帝聽得此言,確是來了興趣。

  “西洋之利器優勢在於可遠距離殺傷,且殺傷力巨大,中槍者不死既殘。但是若論近戰白刃,則吾輩皆不懼矣。是以夜襲、伏擊、巷戰皆可與之周旋。臣曾聽聞十幾年前,大洋彼岸有一土著部族首領,名喚‘瘋馬’,曾以兩千餘人無一人傷亡的戰績重創了美利堅一整支騎兵團,人稱‘小巨角河戰役’,彼頑劣之部落尚有與之一戰之力,況我大清現今銳意進取,國力日上之時。更應引以為鑒,不宜妄自菲薄。”

  此言一出,語驚四座,瞬時大殿之上竟是鴉雀無聲。